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效率的静态与动态水平,由于学界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泉的认知仍然存在分歧,其中,在要素范畴的选择与度量指标上的不同,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值差异的基本理论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测算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增长核算法和经济计量法两大类,在应用具体测算方法的实证研究中要充分考虑测算方法的约束条件、应用领域、研究目标和所测算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后在核算资本存量水平时要分时期和地区测算出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和资本折旧率,以便提高其测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生产率的概念及中国学者对此概念的新认识,总结了生产率的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从生产率与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等几方面论述和分析了中国生产率问题,并给出了如何提高中国生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概念不同于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概念,马克思已明确区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过程的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即西方经济学中使用partialproductivity,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的内涵是指总劳动过程的最终效率。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概念类似当代西方经济学使用的TotalFactorProductivity,但两者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5.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改革发展战略任务和创新体制机制的综合功能区,应该是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的排头兵。采用2006—2016年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级新区创设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创设能够驱动所在省份的绿色发展,但对其主体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进一步,以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为门槛变量进行估计发现,国家级新区创设驱动所在省份绿色发展并不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引进作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最为直接的途径,是一个地区技术进步的重要外部来源。文章选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人均产出率(Y)、资金产出率(YK)三个指标来反映技术进步变量(TP),建立技术引进和当地研发与上述变量的关系模型,并以宁波市12个行业为样本,构成2002-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技术引进和当地研发对宁波的技术进步存在着正向影响,但相比之下,当地研发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技术引进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CASS样本数据,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的同时,其利润率却在下降。并通过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阐释导致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9.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于机械难以替代劳动力的地区和作物,其负面影响更大。本文基于1993-2015年中国2463个县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为了刻画要素替代,特别是机械替代劳动力的作用,本文探究不同坡度和不同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耕地中坡耕地比例高的地区,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面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生产中机械更难替代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导致种植结构的趋粮化,考虑到经济作物相对高效,这会导致总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资对湖北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要素份额法计算出各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并通过检验外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性,衡量了外资对湖北省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近年来外资对湖北省制造业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一般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都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湖北省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推动。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西部7个主要城市群在2001-2010年期间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2001-2010年期间,西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上升了3.4%,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选定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不稳定,最近出现了持续的下降趋势;西北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了5.3%,西南改善了2.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西部城市群经济增长还处于投入增长阶段,利用效率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3.
运用1980-2009年中国花生生产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花生生产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980-2009年中国花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负值,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共同下降作用的结果;北方花生产区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南方花生产区,前者在花生生产上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1978—2011年东部各省份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豪尔和琼斯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利用纳尔逊和普罗瑟研究经济波动持续性时所提出的模型,来研究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收敛性。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密切相关,并且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赵美涛 《调研世界》2021,(10):53-60
当前学术界对租赁融资的政策效果存在一定分歧,租赁融资能否赋能企业生产效率、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04—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租赁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租赁融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当使用不同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按照注册地把上市公司划分为东中西部、划分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回归,结论依然是稳健的;(3)使用PSM-DID进行内生性讨论,结论仍然成立;(4)引入融资成本、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等关键节点,发现租赁融资通过缓解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研究结果为支持租赁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视角,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我国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78—2003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及资本、劳动、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测算,我们发现:我国的TFP的增长率从1992年开始有明显下降;1994年以后,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零以下;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居高不下;整个经济对资本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我国目前正面临加息、升值和房地产价格高涨的压力,三者对资金的获取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8.
资本存量估测分歧的关键在资本折旧率的选取,诸多文献将其取为常数,从而得到不同资本存量。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在不同资本存量下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显示:(1)资本存量虽然差别很大,但以此估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几乎没有差别,资本存量准确估测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建立在折旧率非常数的基础上。(2)常数折旧率下的估测显示,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贡献,规模效率最大,之后依次是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东、西、中部依次减弱。(3)折旧率实际并非常数,在常数折旧率估测下的结果存疑,仅作参考,但比较确定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总体上低估,东部低估的程度高于中西部,并且技术进步尤其东部地区被低估的可能性很大。为了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短期内,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全国市场统一,以提高技术效率;长期内,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逐步转向技术进步为主要动力,发挥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经验一直是国际经济学术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东亚经济增长源的组成因子抑或生产函数,被广泛运用到探析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奥秘"的研究之中.由于经济学家对TFP这一概念内涵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在考察和估算东亚经济增长源TFP时又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因此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差距悬殊,甚至相悖.TFP因子生产函数在东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索,它对东亚经济增长的贡献尚待更为缜密的测算,方法亦需创新,以期得到较为科学的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