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的生态哲学本质就是从自然中获取能量。劳动的主体是人,人的劳动从自然中获取了大量负熵能,促进了社会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不仅如此,劳动还促进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异化劳动使大量高熵能量集聚在生态系统中,解构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阻碍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直接后果,而劳动异化是分工和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因此,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高度来看待生态异化的原因。在阶级社会里,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还是分裂的,分工对于劳动者而言是自发的却不是自愿的。这种分工和私有制背景下的劳动是强制性的、否定性的劳动,它割裂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片面化为单纯的生存关系,自然界仅仅作为经济利润的来源而存在,随着现代异己分工的强化,这种状况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巅峰。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领域中形成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社会发展领域中贯彻以生产力为主的评价尺度,再加上对科学技术的不恰当使用等因素,对生态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消费异化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物质实践活动.但是,随着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在个体本位思想意识的驱使下,人们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大肆进行挥霍性的消费,导致消费异化的产生.消费异化的实质是人自身本质的异化.个体主体的过分张扬是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类主体的实现是消费异化解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从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根除的弊病和隐患。本文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所蕴含的异化思想进行了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4种表现形式;其次,指出了异化劳动在本质上是与人类生命存在相背离的;最后,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以及种种异化现象对人类生命存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指出了当今时代研究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将人类推向了一个物质发达的社会。工业技术的革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力发展,人类的消费逐渐趋于奢侈和浪费。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的扩大具有盲目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将批判视角从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马克思由此提出了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当代消费群体的各种不当消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伴随而来的奢侈消费、享乐消费、符号消费盛行,导致一些错误的消费价值取向产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因此,推动异化消费向生态消费的转型尤为重要。生态消费是促进社会的生态化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适度消费、有限消费、低碳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需求性消费,需要政府的“引导力”、企业的“推动力”、社会媒体的“宣传力”、社会公众的“内在动力”等合力而行,共同构建生态消费社会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技术作为"客体",自身不存在异化问题。人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技术异化,实质上是指人们在对技术的使用中违背了人类的整体利益。技术异化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人的异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现实存在,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技术异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有着相互关联的多种表现形式。伴随着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增强,技术异化的后果也表现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探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异化消费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研究主题。高兹对此做出最为尖锐和全面的生态批判。与马克思时代相比,职业劳动进一步异化,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形式和新趋势。这就不断催生和加剧异化消费,进而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资本主义的“双面社会”。从生成逻辑上看,异化劳动通过制造虚假需要作为中介,使消费主要服务于资本增殖的无限需求,从而导致生活必需品和自然资源的双重匮乏。异化消费是劳动、需要、生态等各种异化现象的重要表征和集合点,使得社会陷入一种“丰裕的贫困”状态。只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通过缩短工时、重新分配必要劳动和推行文化变革等方式来克服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从而实现生态重建的现代化。这一批判理论在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和适度原则等方面对中国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在学理上、理论上阐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异化实践论思想,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交往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交往这一概念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何为网络交往一度成为哲学家们探讨的热门话题。而近些年,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一些异化现象出现在了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主体大学生之中,如何看待网络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这些异化现象,需要给以哲学的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保持文化及语言生态的多样性是生态语言学的一条基本准则,而异化翻译在反对文化霸权、保持文化交流的平衡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异化翻译在保持文化及语言的生态多样性、促进语言创新与发展、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文明时代,长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使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进一步膨胀和异化。工具理性的异化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旨在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出生态危机这一困境,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就必须在意识层面上审视和批判在工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工具理性及其异化,保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形态中必要的张力,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在地方饮食、食物储存、饮食禁忌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内涵:适应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各地饮食原料及主要食品体现出较大差异。各地饮食具有协调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不利因素的特征;各地食物储存方式体现了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及适应食物储存需要的创造性智慧,传统饮食习俗中的食物储存方式及技术,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食物浪费,纠正当前食物保存中过度运用防腐剂、保鲜剂的弊端等具有积极作用;各民族禁食动物、狩猎禁忌、植物食材采集方面的禁忌,对于动物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饮食向现代饮食变迁带来的食品安全、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饮食习俗的合理方面,发挥传统饮食习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生态旅游产业是在先天发育不足的情况下迅速发展起来的,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利益驱使,偏离了生态旅游的轨道,出现了一些"非生态"异化现象.本文分析生态旅游四大行为主体即旅游者、旅游开发经营者、政府及当地社区居民引发的"非生态"异化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旅游实践中的生态管治体系的概念及内涵,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生态管治体系应由教育体系、发展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及保障体系四大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乡镇企业和农民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最重要的生态治理主体。他们在生态治理过程中有不同的利益表达: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统一于生态治理的公利行为中;乡镇企业的社区责任要求其承担起社区的环境责任;农民则要求实现生存权利和发展利益的统一。但是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这种利益表达出现了异化:地方政府的自利性的膨胀导致其生态治理公利行为的狭隘化;乡镇企业的社区环境责任逐渐淡化;而农民的发展困境则导致了农民对地方生态利益的短视。正是这些利益异化行为导致了生态问题的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深入思考。文章通过对哲学史的解读认为,引发全球性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并非“主体理性”,而是“理性主体”,即对人的抽象化理解。但哲学的反思性和超越性也决定了问题的答案仍孕育于哲学自身的发展中,马克思以敏锐的眼光将对主体(人)的研究引入了人的生存方式,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创新驱动发展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选择,科学研究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使其定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科研创新依赖于高校内外部环境所构筑的良好科研生态,但是近些年来,高校科研活动中出现了诸多偏离科研本质的"异化"现象,如科研经费使用不合理、科研人员学术信用缺失、科研资源配置偏颇等。高校科研生态的"异化"问题源自于社会环境、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主体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完善和优化高校科研生态,需要从制度和微观个体等层面寻求相关规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何楠 《江海纵横》2007,(5):45-47
异化(alienation):其英文本义是偏离主体性、相异性。大家都认为,异化应被理解为主体自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象,而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从一定程度上它是指主体创造的客体而生产出的矛盾。中国哲学大家对“道”的提倡是用“道”影响人性,并往往偏离人性,在此的异化有积极推动更新人性的作用。黑格尔运用异化概念成就了他的哲学体系,“绝对理念”通过异化过程丰富、完善和发展了自我。在此时的异化已是丰富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异化体现在他对宗教本质的披露,宗教里的神实质就是人性的演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既指矛盾对立关系,又指先验本质的外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对思想在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异化与回归分析,结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事件的剖析,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解读了在思想异化与回归的复杂过程以及思想异化与回归的原因。目的在于说明:在社会变革潮流中对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影响之下我们如何结合自己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运用正确的哲学理论分析、判断、选择应该予以吸收或予以抛弃的思想文化——无论是自我异化还是外来影响。从而实现对思想异化过程中积极成分的有效吸收和对消极成分的有效抵制并最终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健康、协调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以对象性活动的原则洞穿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自我意识异化观,批判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现实下的异化劳动,抓住了两者的内在联姻,实现了哲学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蕴也随之生成。  相似文献   

20.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技术异化现象频现。因此,正确看待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及技术异化对农业生态的不利影响,分析技术异化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正确使用技术,推进我国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