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包拯字希文,公元九九九年生于庐州合肥县,公元一零六二年死于北宋首都开封府,终年六十四岁。包拯墓葬,有文字可考的两处: 一处座落在安徽合肥市。明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庐州》载:“包拯墓在府城东十八里,地名双阙”。明崇祯《庐州府志·合肥县》载:“参政包孝肃公拯墓,在县东十五里,自子繶以下皆附葬”。嘉庆八年《合肥县志》也有类似记载。《包氏宗谱》包拯墓图上注:“墓在庐州府  相似文献   

2.
韦应物是盛唐、中唐之间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生年,学术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他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七三七年);关于他的卒年,现代学者均属推测,并不能确指。孙望师在《蜗叟杂稿·韦应物事迹考述》中说:“应物罢守苏州后,除曾写过两三首诗以外,就再没有看到他有其他的诗,大约此后不久也许是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左右,就死在苏州了。”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中说:“我们可以大致推测;韦应物大约在贞元七、八年间(公元七九一至七九二年)卒于苏州,此时已罢苏州刺史任,其年岁为五十五、六岁。”周夷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卒年问题》中说:“韦应物罢守后不久即死去,他的卒年当在德宗贞元六年(公元七九○年)左右。”本文从孙先生之说。  相似文献   

3.
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生于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死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终年三十三岁。他五岁登基,在位二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鲜卑族的一位年青有为的皇帝。他颁行俸禄制,反对北魏官吏贪污舞弊;颁行均田制,促进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颁行三长制,编订北魏户籍,安定社会秩序;并把北魏国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到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改革鲜卑族的旧式衣服;禁说鲜卑族语言,提倡汉语“正音”,以汉语作为北魏通行的语言;改革鲜  相似文献   

4.
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创作、改编了多种传奇(现存14部),其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的水平,还发表了许多戏剧美学方面的精辟之见,具有鲜明的特色. 冯梦龙的剧论,针对当时的剧坛陋习而发.从创作的角度,他列举剧坛种种弊端:一、未能把握戏剧特征,造成“传奇不奇,散套成套”①的现象;二、作品缺乏独创性,抄袭模仿成风,“人翻窠臼,家画葫芦”②,“学画葫芦之样,不寻根本”;三、一味追求浮华靡丽,置“本色”,“当行”于不顾,“饾饤自矜其设色,齐东妄附于当行”③,“浓染牡丹之色,遗却精神”;四、不遵曲谱,不重视戏曲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5.
拙作《陈子昂生卒年辨》一文(载《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二期)定陈子昂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六五九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七○○年),年四十二。近日又获新证,补充如下。 陈子昂《忠州江亭喜遇吴参军牛司仓序》云:“日月交分,春秋代序。昔岁居单阏,适言别于兹都;今龙集昭阳,复相逢于此地。”按《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阏”,“太岁在癸曰昭阳”。故陈子昂先在忠州与吴参军、牛司仓言别是在卯年,后在忠州复逢二人是在癸年。从“日月交分,春秋代序”这两句话看来,他们两次相遇所距时间是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6.
公元八三七年(唐文宗李昂开成二年丁巳)司空图一岁。是年七月,司空图生。(《司空表圣文集·休休亭记》:“自开成丁巳岁七月,距今以是岁是月作是歌,亦乐天作传之年,六十七岁矣。”可见司空图当生于开成丁巳岁七月。)《旧唐书·文苑传》:“司空图,字表圣,,本临淮人。曾祖遂,密令。祖彖,水部郎中。父舆,精吏术。”(按:司空氏祖籍临淮,这从他在文章中自称“洒水司空氏”、“泗水司空图”可以得到证实。但司空图自幼随家迁居河东虞乡,在此成长,因此他本人的籍贯应为河东虞乡(今山西永济)。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口思想史上,应该给王充的胎教思想一个位置。一、王充及其《论衡》王充,字仲任,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生,汉和帝永元中(永元共十六年,从公元89年到公元104年)病逝。王充出身“细族孤门”。祖父王汛、父亲王诵在钱塘(今杭州市)时,“以贾贩为事”,因“与豪家丁伯等结怨”,(《自纪篇》)于是迁居上虞。王充青年时期曾到都城洛阳上太学,拜班彪为师。“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后来回到家乡教书,其间曾当过一段时期的县、群功曹(掌管人市及参与政务)和州从事(刺史的属官),因与长官意见不合,又遭到别人诬陷而辞官。从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时王充六十岁)起,先后  相似文献   

8.
文姬的生年,史籍没有记载。一般文学史书或阙疑,或估计一个大概的范围。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重印)把她的生年确定为公元177年,不知何所依据。郭沫若同志的剧本《蔡文姬》的人物表上说:文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由曹操遣使赎回。初归汉时估计年三十一岁”。倒推三十一年上去,当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即公元177年。  相似文献   

9.
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于谦(公元一三九八年——一四五七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杭州)人。自幼勤学多思,景慕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行事大节,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十五岁时考取了秀才,永乐十九年(公元一四二一年)考中进士,当时他才二十四岁。于谦的一生,经历了明朝从国家兴强,“万国同来”的鼎盛时期到国弱民贫、强敌压境的衰落时期。前者给予了他锐意进取、展其才学的机会;后者激励了他忧民图报国的一片丹心。  相似文献   

10.
陆蛰(公元七五四——八○五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是唐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十八岁进士及第,为华州郑县尉,在社会上享有盛名。公元七八○年德宗即位,被召为翰林学士。“数问以得失”,陆蛰议论纵横,析理深刻,又深谋远虑,善于筹划,“政不便于时者,多所条奏,德宗虽不能皆可而心颇重之。”①当时虽然有宰相,但事无大小,德宗都和他商量。所以有“内相”之称。贞元二年(公元七九二年)被任为宰相,他直言敢谏,无所隐讳,结果触怒了唐德宗,加上腐朽势力裴延令等的谮毁,贞元十一年春,被贬为忠州  相似文献   

11.
也考冯梦龙的“社”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冯梦龙的“社”籍,学术界历来育所争议。有人认为他参加过“复社”,也有人认为他只参加过一种“韵社”。由于有关冯梦龙生平的材料太少,要作出最后的确切判断是困难的。但现有的确凿资料已证明,冯梦龙一生至少参加过两种“社”(请注意,是两种“社”,而不是两个“社”),而结社的时间,性质及参加者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曹玮,字宝臣,河北真定灵寿人,生于宋太祖开宝六年(公元973),卒于宋仁宗圣八年(公元1030年),享年五十八岁。玮出于世代将门,祖父曹芸,五代时为汉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父曹彬,宋初辅佐太祖,太宗平统天下的著名武臣,有“近代良将,称为第一”之名;长兄曹璨也是宋初镇守西北边关的一员重要将领。玮从小受家庭影响,濡染武风,研习韬略,且喜读书,精通《春秋三传》,于《左氏春秋》研习尤深,加之自幼随父在兵营生活、在战场征讨,十几岁时,就已锻炼成为一员“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战将。  相似文献   

13.
海瑞生于明武宗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卒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7年)。原籍广东番禺县,后因“著姓于琼,遂为琼山人”(《海瑞集》《海忠介公行状》,以下用语引自本集者只注篇名),回族。四岁丧父,其母谢氏在“先后苦针裁、营衣食、节费支”,以维持家庭生活的同时,又为他“口授孝经、(大)学、(中)庸诸书”(《海忠介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及长,又选择“年高深邃”的严师,为之教读。这种艰苦的家庭生活与从小开始的严格教育,对海瑞思想的早熟及其对于时势的关心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4.
略述马皇后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是一个著名的贤德皇后。朱元璋之所以能成为“创业之君”,与马皇后的“内助之功”是分不开的。马皇后名春香(1331年—1382年)系宿州(今安徽宿县)人,其父马公和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是刎颈之交。公元1352年3月(元顺帝至正十二年),由于元末兵乱,马公避难至定远(今安徽定远),将二十岁的女儿春香给郭子兴作了养女。同年,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因兵焚皇觉寺,无法为生,决定从戎,投奔了郭子兴。公元1353年,郭子兴夫妇将养女许配给朱元璋为妻。郭子兴是一个性情暴躁、轻信多疑之人。有人故意挑拨郭子兴与朱元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5.
李煜词浅探     
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南唐烈祖升元元年),字重光,是元宗(即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当时,北方兵祸频仍,民众纷纷逃至南唐。南唐比较富庶安定,与契丹、高丽等国也甚友善。少年时代的李煜,就生活在这豪奢的“玉楼瑶殿”环境中。在几位兄长相继夭折之后,李煜于赵匡胤建宋的次年(公元961年)夏天继承王位,时年25岁,史称后主。李煜登位后没有采取积极进取、中兴南唐的政策,而是继承其父媚周误国的衣钵,对宋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致使国库枯竭,民穷财尽。公元975年(宋开宝8年),宋师破城,李煜欲死未果,乃率臣肉袒出降,后被押解登舟  相似文献   

16.
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七三三年),卒于唐德宗二十年(公元八○四年),在世七十二岁。是唐代的杰出学者、著名的茶叶科学家。初名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别号竟陵子、东冈子、东园子,世称陆文学,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以著述《茶经》而举世闻名。宋代诗人梅尧臣曾赋诗赞道:“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陆羽所倡导的“事茶”之习而今仍蔚为世界风尚。  相似文献   

17.
所谓“蒙古风”,指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随着高丽后期与元朝在人力、物力及文化交流的活跃,引入高丽并传承流行的一些蒙古风俗.大体上是从第24代元宗(公元1259年至公元1274年)开始,到第30代忠定王(公元1348年至公元1351年)的90多年时间,主要流行于王室和官吏等上层社会,以胡服和辫发最具代表性.“蒙古风”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人才荟萃的唐代诗坛上,有一位号称“诗家夫子”的人物,这就是著名的“七绝圣手”王昌龄.昌龄字少伯,长安人,生于公元698年,大约死于公元756年,开元十五年进士,二十二年中宏词科.初补秘书郎,调汜水尉,四十二岁贬官岭南,后任江宁丞,又因事贬龙标尉,所以称“王江宁”、“王龙标”.  相似文献   

19.
一伊藤维桢,①字源佐,号仁斋,又称古义堂。生于宽永四年(公元1627年),卒于宝永二年(公元1703年),终年七十九岁。日本国德川时代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占统洽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封建地主的思想。德川幕府崇奉“圣道”,独尊儒术,以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官方的御用哲学。朱熹的“理学”在德川幕府政权的庇护下,风行全国,定于一尊。程朱“理学”就是当时的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习程朱“理学”蔚然成风。伊藤仁斋早年学习程朱“理学”,受客观唯心主义的熏陶。在他的早年著作里,宣  相似文献   

20.
李贺生于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卒于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值晚唐初叶,距《切韵》问世(公元601年)和《广韵》成书(公元1008年)各为两百年左右。李贺是河南福昌县昌谷人,自幼随母长成,除二十岁居长安一年、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在长安任奉礼郎外,没有长期客居的经历。观其一生,李贺的口语无疑是当时河南一带的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