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与反思:斯宾格勒的时间观念刘莘对人类来说,时间或许永远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进,这不仅因为时间本身的难以把握,也在于人类历史上每一种文化、宗教和哲学都赋予了时间某种特殊的涵义。早在二千多年前,奥古斯丁就曾这样表达过对于时间的困惑:“……时间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文化时间是基于人类生存的一种立体时间观,它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民族和人类精神整体之中加以考察,可以有效超越现代文学的时代性、政治性和现实意域,克服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叙述的片面性,从而揭示出现代文学的民族性和人性价值,这是一种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现代文学史叙述时间机制。  相似文献   

3.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起源是在亚洲,且有可能是中国;起源的时间由原推测距今二三百万年至少向前推到距今四五百万年前……”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有了新的“说法”。世界考古领域的这一重大发现,将改写人类祖先的生日和籍贯。 目前考古学家描绘人类起源过程是:大约一二千万年前,在非洲南部的森林里,成群地生活着高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后半期出现在人类社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60和70年代,人们感到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主要是来自工业废水、废渣和废气,即所谓三废对环境的污染。这一问题主要在工业发达国家表现突出。日本的水俣...  相似文献   

5.
汉语时间隐喻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语中时间表达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其他具体形象的概念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实体隐喻、空间隐喻和结构隐喻是时间隐喻的主要方法。汉语时间表达的隐喻性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人类对时间的表征,时空隐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认为空间概念是时空隐喻的原型,人们对时间认知的心理基础是空间心理图式的跨域映射。如同空间概念一样,人类对时间的认知虽然基于静态与动态两套认知系统,但各民族在两套系统的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汉民族还借用垂直空间概念来表征时间,这与汉民族的认识论、传统文化和语言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化即人化,是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文化。 它是人类意识形态、能力意志和认知水平的集中体现。 文化的生态功能是指文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在时间、空间等方面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它既客观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一种状态、选择与适应,又准确评价了人类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认知水平、支配能力与表达方式。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其特殊的传承途径和表达方式,影响并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制度约定和行为规范,产生强大的保护资源环境与生态服务功能。 这既是人类反思自身行为、满足生存需求的本能觉醒,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8.
诗歌做为人类观照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用高度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人类对客观物象的认知和感受。论文通过分析中、英古典诗歌中的时间意象,发现中、西方文化对时间的认识既有基于对时间这一客观存在普遍感知的共性内涵,同时又反映了中国思维传统具有整体性与直觉性,而西方文化思维传统具有二分性及逻辑性的文化差异。认识这种文化共性与差异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西方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的移动性不断加强。这一进程不但导致了人际关系的根本改变,而且引起了艺术和建筑造型方式的改变,即运动、速度等时间性元素日益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成为艺术家表达其审美欲求和价值判断的对象。根据人类移动速率的不同,西方社会可分为前工业时代、铁路时代、现代、后现代四个时期,西方艺术及公共建筑造型变化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对人类移动速度不断做出回应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这一隐在的主题,在西方造型艺术史中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10.
时间与空间是物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古往今来,人类对时间和空间问题的探讨从未停止过。概括起来,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时空观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几何学时代、动力学时代和相对论时代。其中,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亚里士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三位代表性科学家的观点基本反映了人类时空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摆脱蒙昧、挣脱动物崇拜的羁绊、面对人类自身的时候,虽然显示出清醒的自我意识,但同时又不堪生命悲剧意识的重压。而这种悲剧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因人类生存时间的局限而产生的死亡和恐惧所带来的生命的毁灭感,另一个是因人类生存空间的局限而产生的尘世的束缚所带来的生命的不自由感。因此,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人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探索,企图超越这两种局限,获得生命的永恒与自由。弗罗姆说过:“对死亡和对生命的悲剧一面发觉,是人类的基本特质之一。每一种文化都有应付死亡的问题。希腊人强调生命,认为死亡不过是生命的一种朦胧而阴沉的延续。埃及人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信念上,相信人体不会腐朽。犹太人现实地承认死亡这一事实,他们相信,人在世间可以达到幸福与正义的境界,有这种信念,他们才能安于生命终将毁灭这一事实。基督教认为死亡是不真实的,因此拿死后还有生命的语言,来安慰忧心忡忡的人们”。而中国文化则不同,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一书探讨了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地位和功用,期冀在技术、时间与人类本性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他认为技术固有的器具性体现了人的代具性的本质,这种依附于技术的人的本性就是时间,应将人的本质建立在技术(工具)之上。其结论虽然激进片面,但重新确立了技术在哲学领域的地位,并提出了以技术规范人的本质,在技术的变革中把握人类自身的变革。这一新命题对我们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观不乏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导言——研究资料的来源人类社会至少已经有五十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绝大部份时间人类是处於极原始的生活中,还不懂得农耕。一直到一万年前左右,才有最简单的农业出现,因此可以说人类至少有四十九万年以上的时间是过着没有农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对艺术的提问如同人类对自身的提问一样,若不是负责的话,则都是简单和容易的事,而对艺术的回答也同人类对自身的回答一样,需要耗尽整个人类历史的全部精力的总和方能奏效。这对于被限定在时间之中的回答者来说,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于是,在历  相似文献   

15.
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一直是史前考古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但是在以往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发掘技术和发掘方法的限制等原因,致使我们更多地注意出土的石器和化石,而对遗址本身的探讨,特别是对史前人类居址的内部结构、遗物的平面分布、这一居址与另一居址间的关系和某一居址周围的状况等问题的研究未能进一步深化,随着史前考古这一学科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埋  相似文献   

16.
时间观念在语言中怎样表现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引人入胜的题目。人类语言在这方面既表现出多样性,又具有某些共性。 藏语在表达时间概念和时间信息方面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两类:一是用词汇手段,如时间名词,时间副词等;二是用语法手段,集中体现在谓语动词及其后附成分上。二者在句中往往相互配合、制约和照应,表现出藏语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空间与时间是人类立存于世的基本感知概念,而手机媒介的普遍使用正在重塑时空结构。手机媒介以其随时随地跨越时空沟通这一原始特点,一方面帮助我们形成把握世界的感觉框架,另一方面,这一"以时间消灭空间"的媒介也令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传统概念产生"内爆"。手机媒介带来空间感觉的变化、建构私人空间、便利公共空间与私秘空间的自由切换、营造虚拟空间-手机社区,本文从这四个维度探讨手机媒介是如何通过对空间结构的重塑来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性内容,并且又成为我们经验的一部分这一重要而持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自由的定在,唯有自由时间的存在,真正的自由才有可能。马克思对时间的理解也是奠基在时间与自由的关联上,这种关联的纽结就是自由时间。马克思对自由时间的理解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他是第一个给自由时间做出科学界定的人。并且,马克思以对人类社会的历史性分析为基础,充分论证了人类自由的发展内在一致于人类自由时间的存在状况,人类的自由依靠对自由时间的充分占有。在消费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消费的异化,消费的异化其实也是自由时间的异化。马克思的自由时间观是我们应对消费主义异化现象的"一剂良药",这种自由时间观依然有着它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感知和确立外部世界的途径主要依赖生理的条件获取“形象”,在哲学上,肉身感官形象和艺术创造形象可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视觉的“眼见为实”表明了眼睛的具象性——空间的具象性,听觉的“耳听为虚”,表明了耳朵的抽象性——时间的抽象性。这是人类最特有的生理/文化现象。基于人的生理构造的艺术抽象,声音能够先于视觉走向“抽象”的生理/文化的基本条件,体现了耳朵感官基础上的声音抽象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声音的抽象也就是对时间的抽象。这是音乐之所以抽象的时间逻辑,也是建立在视听生理基础上的抽象维度。人类的生理基础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人类的文化行为决定了人的精神行为。人的视听感官的矛盾决定了人类在抽象、抽象思维和抽象艺术上的对立与统一。人类抽象意识、抽象概念和抽象艺术的存在使自身摆脱了一般生命的限度,进入了一个智慧生命的阶段。从人类听觉艺术抽象化的发展来看,追寻时间的抽象意义一直是抽象艺术的绝对维度,因此,我们可以研判,视觉艺术的抽象化发生与发展也一定是建立在空间维度上的时间意义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一百年中国历史研究中人地关系的研究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 (1)从天地生的综合研究来看 ,从长时段和宇宙星系一体来看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肯定起有决定的作用 ,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域里 ,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起有决定作用。(2 )不能简单地说生产力越高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越小 ,只能说社会生产力越高 ,人类越是在更广泛领域内和更深刻的程度上接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3)地理环境一方面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社会、上层建筑 ,一方面直接影响民族性格 ,造就文明的差异 ,这两者并不冲突 ,这更能体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