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陈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
随着契丹文石刻的不断出土,各方面也表现了对契丹文字的关心。关于契丹文字历史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字的辨认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历史上契丹民族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以及我国北方其它兄弟民族手足相依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历史文化情况的了解。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摘要论列。 相似文献
3.
契丹语言和契丹文字是阿尔泰学中最重要最有意思的研究课题之一。契丹字的创制、它的解读和拟音,很早以来就吸引着研究者们的兴趣。在这篇简短的论文里,尽管我抱有拿早为人们所知的某些材料同少数几件新资料进行对比的愿望,但是说实在的,对我们来讲,并不存在掌握足以复原古代事物本来面貌的新资料的幸运。 相似文献
4.
5.
刘芙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
语言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写照,如刘勰讲的“言以文远”;《左传》中“情欲信而辞欲巧”;《管子·戒篇》的“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讲的是真实的思想内容是需要优美的形式来表达的。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那么在语言中也应该说有“语言的音乐”。音乐和语言虽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声音和谐者就美,不和谐者就不美。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情采》里说道:“故言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情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可见,声音的丰富 相似文献
6.
高世国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听课,必然地就要参与评课,讲出自己听课的感受,把自己见解说出来.如何评好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课,在评课过程应注意什么,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得好的,特别是一些教龄短、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听了课,怕评课,怕讲不好,评不出道理来.再者做为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平时也要更多地参与听课评课,领导评课水平高低,能不能从一节课或几节课中,总结出优缺点,评析得有理、有据、有条理、有深广度,使被听课的教师心服口服,这就是评课水平的问题.笔者现就如何评课,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庞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3)
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很喜欢散文,有时也写点,但很难写好,可是对散文还是满有感情的。散文,可以通过生活中有意义的一个片断,或是偶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写景、叙事、咏物、赞人,发议论述。我感到这种形式自由,又能贴切的反映生活,所以无论从个人兴趣,还是报纸付刊的需要,对散文有偏爱,有深厚之情。我爱散文还由于它不拘一格,运笔自由,其笔如天空之白云,一会如飞马奔驰,刹那间又如飞龙、醒狮,随笔者的情 相似文献
8.
9.
王正贵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表达上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文化本身的纵横交融,文章样式不断地分蘖发枝,日渐增多。有人统计,现在各种形态不同、功用各异的文章体裁已达数千种之多。文体现象十分复杂,所以研究文章体裁的“文体学”成了一门不可缺少的新兴科学。 文体学是一门边缘科学,内容涉及文学、语言学、史学、写作学、图书分类学、系统理论等多种学科。(有人认为文体学可以作为文章学或写作学的一个分支,这也是可以讨论的。)文体学研究,主要表现在文体分类上,即研究各种文章体裁的基本属性、范围、源流,最终归结到各类文章的阅读、写作和应用。文体划分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与满足社会表达的需求有密切关系,决不是可有可无或钻牛角尖的蠢事。 相似文献
10.
宋文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6):118-121
作为一种重要的编辑手段,校雠(校勘)活动在传统的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中一直占据着主体地位,有关其源流派别、体制要求、原则策略、方法技巧及其因革变化的历史梳理和理论探讨促成了校雠学的确立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校雠的义界、源流、方法、手段、类型、目的及其相关史实的甄录与解说,简要阐发了传统校雠学所一贯秉承的去伪存真的精神内涵,并对照当下出版界所出现的某些编校劣习而稍加平质,旨在从校雠学传统内为当代的图书编辑活动寻取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化资源。从长远看,这种取资不仅有助于矫革陋习,正本清源,同时也可使现代编辑工作渊源有自,取径得法,使现代图书业的发展有章可循,门户转宽。 相似文献
11.
刘建时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1997,(2)
INTERNET英文本意为网络的网络,目前较统一的叫法为国际互联网成简称互联网.本文在于使读者能对其来源、用途及预防其害等问题阐明个人观点,让未接触过互联网的朋友有一感性认识,若有收益,则正是本人所希望的. 相似文献
12.
马成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媒人,是婚姻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人一经产生,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通常,“媒妁之言”是与“父母之命”相提并论的。 关于媒与媒人,我国史籍上多有记载。比如:“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时焉,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士 相似文献
13.
龙岗秦简和睡虎地秦简中有些问题还有讨论的余地。龙岗秦简第264简中的"贩假"应当解释为"买卖";第151简中的"田""诈伪"应理解为"欺压和欺诈"两种手段;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仓律》第38-39简中的"利"当训作"饶","本"当如整理者所说,理解为"农作物"。 相似文献
14.
姜立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1)
盐城地名琐谈姜立邦地名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人们在广阔的大地上拓居活动的真实见证,是文化起源、生产发展、行政沿革的可靠记录,是自然环境的素描,是历史研究的窗口,是民族语言的刻痕,是人文、民俗探讨的珍贵资料,所以,... 相似文献
15.
吴钟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2)
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词语教学也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词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比较,使词语教学真正能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从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模糊词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乔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引言什么是模糊[1]词呢?模糊词(包括词组,下同)指的是那些外延界限不确切,具有游移性的词。例如,“夏天”一词,它的外延界限就不能作一个明确的划定。从几月几日始到几月几日止为“夏天”不好一刀切。换句话说,“夏天”与“春天”、“秋天”之间的中介过渡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性。模糊词在自然语言中大量地存在,必然引起我们的关注并给予应有的研究。重要的是我们要对模糊词进行形式化处理,以适应计算机所使用的形式语言的需要。这将对语言现代化,进而对国家现代化做出较大贡献。模糊词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建立模糊词汇学这样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词义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8.
黄素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9,(2)
作为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除命题、指导、批改外,还有讲评。作文讲评是对作文教学的总结,是在作文指导训练基础上的继续和延伸。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写作知识,启发学生明确自己写作中的成绩和缺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要上...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信息量琐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易同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57-159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运行靠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政治上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和个人对信息几乎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那时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是宣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和个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新闻媒介便自然地转向以传播信息为主,并将不断扩大信息量,从而赢得更多的受众,作为自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在扩大新闻信息量的过程中,新闻媒介应该彻底摆脱过去以宣传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主要应从提高新闻的质的方面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