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薪酬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优秀的员工,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进而达到稳定员工队伍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岗位绩效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员工视角,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研究员工对股权激励的评价以及股权激励总体水平及其效果。结果显示:合肥市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总体水平不高。员工对股权激励政策的认知度不高,但期望值较大。由推断性统计分析可知:员工对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选择意愿、能否增强工作积极性、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与年龄阶段的大小成反比,与学历的高低成正比;岗位层次低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选择意愿大,工作积极性强,但岗位层次高对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评价低;未上市企业员工对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企业选择意愿、工作的积极性、可行性和必要性均值均高于上市公司;知道股权激励政策的员工对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企业的选择意愿、工作积极性程度均值均高于不知道政策的员工,但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评价均值却相反。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浙江省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业及规模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施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与模式选择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以员工持股为主体的股权激励将是浙江省科技企业目前及未来5~10年内的一种主要的长期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7.
知识型员工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人力资源,实施股权激励的对象。依据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本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型员工股权激励机制的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应该实施以虚拟股权激励方式为主的股权激励模式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8.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的宏观环境,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日益成为企业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因素,高管激励制度的完善也必然成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关键变量之一。在公司治理研究领域,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一直是不同学者和实践层面的热点问题。基于2013—2018年41家上市金融机构相关数据,通过选取高管薪酬和持股比例作为高管激励的衡量指标、引入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能力呈"U"型关系;在高管持股比例较小的情况下,高管薪酬激励会加剧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且股权集中度的调节效应使得高管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该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优化高管激励机制、发挥高管激励作用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对多数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而对于近期诸多企业减员、裁员、降薪、欠薪的现象更是国家与企业以及职场人士关心的问题重点。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即便再怎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不可能将员工裁减完,而那些对企业有着重要价值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同时也或多或少有些摇摆不定。此时对企业老板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老板而言.增加员工的信心与忠诚度则成为头等要事。面对难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员工.面对在困难之时忠诚度缺乏的员工.我给企业和老板们开出的“药方”是: 相似文献
10.
11.
当前中国高新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逐渐提升。大量的高新企业通过股权激励形式促进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以2010-2017年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285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管持股激励、高管股权配置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相关性的研究,对股权激励方式、股权激励强度以及股权激励期限与研发投入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在运用相关性以及回归分析得出结果后,可知股权激励可促进研发投入,可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皮海洲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21):14-14
2012年12月初,三一重工公布了2533名股权激励对象名单。由于正值三一重工“迁都”风波之际,因此,该公司这次大范围的股权激励被市场解读为安抚军心之举。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而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激励是一个系统过程,我们不可能找到最好的,但是可以找到最适合的激励措施。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需求也不断变化着,因此,激励手段必须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17.
18.
20.
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高管激励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管薪酬激励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高管股权激励则对此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非国有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要强于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基于此,企业应持续强化责任意识、优化薪酬体系与深化股权监管,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