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八旗领属问题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清代八旗按照皇帝与宗室王公的分别领有而分为上三旗与下五旗,如果再进一步提及上三旗与下五旗所包括的旗分,通常的说法是只对满洲八旗而言,即皇帝自领镶黄、正黄、正白满洲三旗为上三旗,宗室王公所统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旗满洲为下五旗,八旗中的另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不在皇帝与宗室王公所领有的范围之内。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对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相似文献   

2.
清崇德、顺治年间科尔沁蒙古编旗时,其所属锡伯族也被编入科尔沁蒙古旗。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将科尔沁蒙古旗内的锡伯族全部抽出,编入满洲八旗,分驻齐齐哈尔、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和乌拉(又称乌拉吉林或吉林乌拉,即今吉林市)三城,归黑龙江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管辖。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是锡伯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以后锡伯族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搞清楚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有助于对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而且对清史和有关地方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史料,对这一历史事件试作论述,以共同好。  相似文献   

3.
明末后金政权进入辽东之后,归附的蒙古贵族与日俱增,清太祖努尔哈赤探索以八旗制度管辖蒙古族。天命七克广宁后,努尔哈赤便将乌鲁特、喀尔喀蒙古按部落各设一旗,乌鲁特旗由明安统领,喀尔喀旗先由莽古勒、继由其兄恩格德尔统率。而隶属八旗满州的蒙古牛录,则以吴讷格为首领;天聪初年又增一旗,由苏纳额附统领。天命六年九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取消乌鲁特、喀尔喀旗,将蒙古贵族并入八旗满州,属下人员归入附属八旗满洲的蒙古旗分。到天聪九年二月,八旗蒙古建置完备。至此,皇太极分散了后金境内的蒙古势力,而保持了满洲的民族优势。  相似文献   

4.
清初,“按行军旗色,以定户籍”。“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军民合一制是八旗户籍制度最初的形式,也是最终的形式。 若论旗籍问题,人系于户,户系于佐领,佐领系于固山(旗),表面上很简单,实际上内中错综复杂,问题就出在这户籍既统兵、又统人之上。清军入关、旗人麇集京畿,分划八旗满洲、蒙古、汉军驻地以拱卫京师,旗人以此定籍也形成了。清晚期,驻京远郊密云县的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清代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初建黄、白、红、兰四旗,万历四十三年,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兰四旗,共为八旗。每旗(满语称“固山”)下辖五参领(满语“甲喇”)每参领辖五佐领(满语“牛录”)。凡满族成员分隶各佐领,平时生产,战吋从征。八旗制度在建立初期,兼有军事、行政和生产三方面的职能,是与当时满族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对推动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入关后,满族统治阶级利用八旗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作为一个军事组织,  相似文献   

6.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遵循“太祖皇帝初建国时,哥哥弟弟每商量定,取天下了呵,各分地土,共享富贵”的原则,自己分享九十五个千户组成的“中央兀鲁思”外,又分配给诸弟、诸子农土和百姓,形成了诸王兀鲁思。在成吉思汗“中央兀鲁思”的东方,是诸弟的兀鲁思;西方是诸子的兀鲁思。东方兀鲁思中,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了兀鲁思“位于蒙古斯坦遥远的东方角上,因此在他们的彼方就再也没有蒙古部落了”斡赤斤兀鲁思的具体方位究竟在哪里呢?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日本学者箭内博士认为在兴安岭以东、洮儿河、嫩江流域;杉山正明则提出了与箭内博士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斡赤斤的领地  相似文献   

7.
八旗汉军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汉军是清代八旗组织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八旗汉军问题,国内讨论还不多,并有一些歧异的看法。本文旨在对汉军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正于诸同志。 一 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齐,从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起兵讨伐尼堪外兰时起,至1615年(清天命前一年,明万历四十三年)建立八旗时为止的三十二年间,他的队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八旗通志》记载:1615年“时满洲蒙古牛录三百有八,蒙古牛录七十六,汉军  相似文献   

8.
后金设立蒙古二旗及漠南牧区旗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史、民族史学界都认为在建立八旗蒙古以前,后金曾设有蒙古二旗,但多认为其设起自何时已失考据;此外关于清代游牧蒙古旗初设的时间,其说也不一。拙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就正于诸位读者。  相似文献   

9.
八旗汉军是清朝社会中游移于旗与民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主要探讨八旗汉军建制完成至乾隆皇帝令汉军出旗为民这一历史时期汉军的遭遇命运。汉军建制完成使得辽东汉人由明王朝统治下的边民变成为八旗体系中的旗人,乾隆时期允许汉军出旗为民又使得汉军获得了选择身份的自由。在清朝统治与八旗汉军身份变化的调控与制衡中,汉军来源于汉人以及清朝统治者始终与汉军保持着的疏离感使他们最终被政府所抛弃。汉军的出旗不仅有利于八旗制度和清代社会继续有序地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对汉军旗人身份认同中既依靠、利用,但又疑虑、排斥的趋向也得到了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今昔火器营     
火器营一瞥从北京动物园到香山的汽车路上,有一个形似战船的居民点,斜靠在京密引水渠的左侧,叫火器营。也许有人要问:一个居民点为啥起这么个火药味的名字呢? 说来,还颇有来历呢。火器营,原称满蒙外火器营,是清朝时期使用火炮、火箭的八旗兵营。据调查,二百多年前,清乾隆皇帝根据管理八旗火器营事务的蒙古都统色布腾巴勒珠尔的奏请,将原火器营减半分到这里修筑营房而建立起来的。它与圆明园八旗、  相似文献   

11.
八旗蒙古人是指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编入八旗蒙古内的蒙古人及其后裔。与游牧蒙古人不同,在清代他们的教育是颇受重视的。接受教育是八旗蒙古人参加科举、进而为官从政的基础,是构成八旗蒙古人全部历史活动的极重要的方面。事实上,八旗蒙古人的教育史是与清王朝的兴衰史相始终的。清代,八旗蒙古人生活地区分布极广,除京师外,分散在全国各主要的战略要地。由于各地驻防情况不同,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也各有特点。这些因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南方的土家族,历史上也曾建立过与满族八旗制度类似的旗镇制度,学术界对此鲜有关注,本文仅述其略。旗镇制度,或称旗制,在土司统治时期,广泛存在于土家族地区。史载:湘西永顺土家族地区,“各乡在土司时,为五十八旗,……以七字为句,每一字一旗,共为五十六旗,后添靖、谋二字,共为五十八旗。此外更有戎猎镶、苗米房、鼓吹手六旗、伴当七旗、长川旗、散人旗、总管旗”。在与之相邻的“保靖土司,旧设虎、豹、广、智、谋、勇、威、驱、彪、胜、亲、利、飞、良、先、镇,共十六镇,共十六旗。”直到清代改土归流很久以后,“居民相称,犹语某人为某旗者”。在鄂西土家族地区,情况亦大致相类。如容美宣慰司等地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我曾撰写过一篇《关干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其中一个问题谈到“汉军旗人的从属问题”,也就是清代八旗中的满汉民族成分问题。我提出了清代汉军旗人的民族成分的标准,只能按当时是否出旗为民作为一条杠杠的看法,认为:凡是既已出旗为民的大量汉军旗人,或因罚入旗后又改回民籍的,如康乾时期有名的陈梦雷、方苞等即是其  相似文献   

14.
锡伯族是黑龙江地区的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族的活动地域、隶属关系等诸方面都有了变更.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即是锡伯民族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对于锡伯族的经济生产、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的演变,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这一重要事件,锡伯族的一些学者,包括吴元丰、赵志强等同志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此基础上,笔者准备结合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这一重要事件做进一步的探索、补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作者对群科扎萨旗的调查和历史资料,从“文化主位”的立场,引述群科扎萨旗蒙古人对青海蒙古历史文化变迁过程的不同看法,考证群科旗的地域分布,分析了近代青海蒙古衰败及其文化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清朝将蒙古族划分为八旗蒙古政》藩蒙古、内属蒙古三种管辖体制,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不同的法规。因此,它们呈现不同的社会风貌和发展趋势。①在清朝,由于外藩蒙古活动的地域辽阔,几乎占半个中国之大,其人口占蒙古族总数的绝大多数;由于外藩蒙古保持了蒙古族固有的尚武精神、游牧业生产和传统风俗习惯,成为蒙古族的象征。因此往往引起误会,认为实行了外藩蒙古的盟旗制度、王公制度和扎萨克制度,是清朝统治蒙古的唯一的政治制度,从而忽略了八旗蒙古和内属蒙古两种体制,并由此产生许多误解。比如有的学者大谈清代的呼…  相似文献   

17.
结打木、杨打木二城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康熙十二年(1673)冬,吴三桂揭叛旗于云南,耿精忠、孙延龄随即响应,是为“三藩之乱”的开端。康熙帝闻讯,急遣使人去西藏,吁请第五辈达赖喇嘛派青海蒙古军由四川松潘一带进入云南,以捣吴三桂的腹心而济燃眉之急。这一请求为达赖喇嘛所婉言拒绝。使人返京报命,在转述达赖喇嘛的话中提到“结达木”、“杨达木”两个“城市”,记录见《清实录》康熙十三年(1674)七月壬申(初十日)条:  相似文献   

18.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的大部分地区,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语言俱征服。”①1618年,以“七大根”誓师伐明,旋即占领整个辽东。努尔哈赤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除了他有一支八旗劲旅外,还与其所实行的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关。本文试图对努尔哈亦所实行的蒙汉民族政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祈望师友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随缺伍田     
随缺伍田清廷授与八旗官兵的傣禄田。是一种特殊俸给制度,土地都“抵缺交待”八旗官兵无所有权,由旗暑招佃耕种,所收地租分发官兵作为粮钠补充。乾隆十三年(1784(奉天省将闲空荒地拨充随缺伍田,骑兵每人1.40饷,步兵饷,共拨185000余饷。以后乾隆五十...  相似文献   

20.
保甲是清代地方州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充当清王朝统治人民的耳目和工具。旗人保甲也不例外。 但是还应看到,在清代初期,保甲制度作为中原内地传统的统治方法,曾限行于汉族住区,旗人“俱隶八旗”“别有所辖”,地方有司不得过问,享有特殊待遇。因此,旗人从不编保甲到编查保甲,又标志着八旗制度的某种变化,意味着清初以来“旗民分治”状况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