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烟毒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至深且巨 ,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之日起便展开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治理工作。抗战前十年其禁烟政策历经“寓禁于征”、断禁和渐禁三个阶段的演变 ,在禁烟领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北洋军阀时期烟毒大泛滥的局面得到基本扼制。  相似文献   

2.
国民政府铁道部时期,铁路当局在国民政府打出的民族主义旗号之下,开展“断禁”和“渐禁”两个阶段的铁路禁烟禁毒工作。铁路当局围绕铁路员工“禁吸”和烟毒“禁运”两个主要内容,设立了专门的禁烟机关、颁布了禁烟规程,并制定了具体的禁烟措施,使铁路当局的禁烟禁毒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这一时期铁路当局的禁烟禁毒也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其禁烟禁毒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西康境内烟毒泛滥,给西康民众的生活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西康省政府采取了相应的禁烟举措,成立禁烟组织机构,完善禁烟法律法规与办法,加强禁烟宣传力度,在禁种、禁运、禁贩、禁吸等方面均采取了相关的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仍未能彻底禁绝鸦片烟毒。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国初期少数民族禁烟禁毒运动及其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1952年全国性的禁烟禁毒运动在全国汉民区基本上禁绝了烟毒,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斗争由于烟毒问题的复杂性并没有开展。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中采取了"慎重稳进"的总方针。从1953年至1956年前后,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运动以辉煌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其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展开工作;集中解决种植毒品问题;采取"正面代替,逐步削弱"的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开展了禁烟毒的斗争。经过禁种、禁运与禁售、禁吸,中国大陆基本上消灭了烟毒,消除了中国社会存在了近两百年的恶习,成为举世闻名的无毒国。禁烟毒对解决其他社会问题起了促进作用;有力地证明了党和政府能行之有效地治理社会问题;使全社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与力量。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颁布禁烟、禁毒法律法规最多的一届政府,随着其禁烟政策在“寓禁于征”时期、由“寓禁于征”向禁烟为主的过渡时期、“二年禁毒、六年禁烟”时期和“断禁”时期等四个不同阶段的演变,其禁烟、禁毒立法也随之在进行调整和转变。研究这一时期的禁烟、禁毒立法情况,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能为当代中国禁毒立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甘肃省禁烟肃毒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期,中共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厉行禁烟肃毒,结合甘肃开展的各项民主改革和社会改造,组织和领导全省各地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群众性的禁烟肃毒运动,使甘肃泛滥多年的烟毒彻底禁除。建国初期甘肃省的禁烟肃毒运动,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丰富的经验,不仅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对于目前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斗争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09年的清末禁烟运动,探讨了实行禁烟过程中禁种、禁吸、禁卖等方面的具体问 题。通过分析史料,得出了:"禁烟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领导机构上的原因及一些实行中的具体 原因,使禁烟运动在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鸦片泛滥,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围绕着禁烟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禁烟主张反映了不同的阶层、集团和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禁烟人士通过报刊、媒体揭露外国非法向中国输入鸦片毒品的大量事实,军阀、官吏、奸商等纵容包庇贩运和制售鸦片毒品的罪恶,抨击政府当局腐败,无能政治,唤起国人对鸦片严重危害性的认识,推动了群众拒毒运动空前开展起来,制约了政府当局的禁烟态度。在讨论中一些论者宣传“渐禁主义”理论和主张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场禁烟讨论结果说明,在旧中国社会制度之下烟毒泛滥的社会问题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1945-1948年是民国政府肃清烟毒的重要时期。陇县处在陕西与甘肃的交界,烟毒问题极为复杂,伴随着各方权力之间的博弈和对利益的追求,烟毒问题也呈越来越严重之态势。在这一时期,陇县当地采取很多禁烟措施以解决这一顽疾。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愈发严厉,虽在民国36年烟毒趋势有所反弹,但整体来看仍向好的方向发展,效果也较明显。这对于研究地方政府的具体禁烟过程和陕西乃至全国的禁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国内经济落后于人,政治极端腐败,加之外国列强入侵,使社会十分动荡,各种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烟毒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起,就不断通过立法来禁毒禁烟,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没有彻底根除烟毒,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我们今天的禁烟禁毒有一些启发启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富有革命传统的武汉市,是以反对外国侵略者通过封建统治集团中最腐朽的分子用鸦片烟毒害人民,掀起有声有色的禁烟运动,揭开自己近代史的序幕的.谁在这儿发起禁烟的呢?就是近代有名的爱国者、禁烟派的代表人物——林则徐.“林则徐,禁鸦片;焚烟土,在海边,开大炮,打洋船,吓得鬼子一溜烟.”对林则徐在海边——广州禁烟,人们是比较熟悉的,其实,他的大举禁烟活动,首先是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南京临时政府禁烟法规较为实在,袁世凯政府禁烟法规内容较为丰富,民国初期重视地方政府禁烟法规立法活动,北洋军阀政府禁烟法规重在禁种,南京民国政府禁烟法规内容较完善但受到“寓禁于征”政策的严重影响。中华民国时期禁烟法规立法环境较为宽松,立法态度较为端正,立法内容较为科学,但执法松懈,缺乏效力。  相似文献   

14.
郭嵩焘禁烟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禁烟思想产生于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实践,并随着他身与中英交涉及乡居办教育等经历而不断深化的。国内朝野官绅的禁烟要求和英国一些正义之士的禁烟宣传是促其禁烟思想形成的重要内外因。郭氏认为,清政府应严禁鸦片,于内先禁鸦片种食,于外积极交涉洋药税厘并征;他力主中英联合禁止鸦片贸易;乡居期间主张禁烟馆以整顿人心风俗。郭氏的思想与现实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但对清廷禁烟政策及对英国对华鸦片贸易都有一定的影响,在近代禁烟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无锡地方当局屡次奉令禁烟,但鸦片烟毒不仅没有禁绝,反而越来越猖獗。禁烟失败的原因,主要与无锡地方当局禁烟的态度、目的,以及禁烟的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同时与部分官员循私枉法也有一定关系。禁烟的失败,对无锡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鸦片烟毒更加泛滥,吏治更加腐败,并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民国初年无锡禁烟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一项重大社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对其进行周密的论证和策划,出台之后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其实施,以确保其成功而不会走向其反面,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黄爵滋是清代禁烟运动中严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代禁烟久治无效,朝廷出现严禁与驰禁的争论中,他坚决主张严禁,并首次提出以“重治吸食”为核心的禁烟主张,其主张对上至皇帝,下到大臣乃至后来掀起的禁烟高潮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可见黄爵滋在禁烟运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以期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陕西烟毒未能禁绝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陕西烟毒泛滥严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把近代禁烟推向了高潮。陕西地方政府也在这期间出台了数不清的法规、条例,采取了无数的政策措施,但最终还是未能解决陕西的烟毒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国民政府在禁烟问题上所具有的矛盾心态导致施禁不力、贪弊横生,而外部又有外国侵略者的不断干扰和破坏,加之陕西省本身省情的特殊复杂性使陕西烟毒问题较之其他省份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8.
红七军在右江革命根据地禁烟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种植、交易及过境是民国时期右江地区独特的经济现象。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对鸦片采取寓征于禁的政策,利用鸦片的经济作用,为根据地、为红军服务;利用鸦片的反作用,做好禁烟宣传,排除鸦片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国民政府在国内外禁毒舆论的压力下,从1935年至1940年发起了一场"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国民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的禁烟禁毒法规:鄂豫皖"剿总"禁烟和腹地十省禁烟的法规,它为后来的禁烟立法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实践基础;"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前期禁烟立法繁多;后期立法是根据抗日需要对前期立法加以稍事修改后继续适用。这些立法为禁烟禁毒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和指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法规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更没有内化成基层民众的内在需要和普遍认知,所以决定了这场运动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毒品的泛滥成灾,是近代山西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1905年至1906年,山西一省行销的土烟量即居全国第二。鸦片烟毒使山西经济凋敝,民众生活困苦不堪。但在清末禁烟时期,山西的鸦片之害一度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山西成为全国禁烟的典范。本文即从禁种、禁吸以及禁运三个角度来考察清末山西禁烟的措施及其效果,分析其中的利弊、得失,从而为当今的禁毒斗争提供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