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历史的印证美的本原在人;美是人的某种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的形象显现(或曰“感性显现”);作为美的内容的人的本质、本质力量或理想,通过四种方式,形象地显现出来,成为人们审美观照的对象.这是我们关于美的基本思想.这些从现代科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得到论证的基本思想,既符合于审美事实,也与马克思在其《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表述的关于人们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关于人化的自然,关于美的尺度即人  相似文献   

2.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事功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大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3.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其文辞之美历来为人称道,在修辞上它始终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向度与标准,尤其体现在自然美和传神美两个向度上。自然美是一种素朴之美,集中表现为两点:修辞的个性化之美、文学语言的雅俗之美;传神美是一种“风韵”、一种审美情趣本真样态的外在传达,它集中表现为描摹人物的形象之美与刻画事物的情趣之美。这些内在的审美向度充分调动了人们的情感、注意力与想象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美感需求,丰富了《世说新语》的修辞实践,使之成为修辞艺术荟萃的海洋。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审美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审美。这种审美趋向为追求期刊的内在美,即论文内容要有创新美、真实美和科学美,还有论文形式的结构美和语言美。再就是期刊的编排、装帧形式之美。二者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美,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学术期刊所蕴含的理性美、力量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对于美感的成因问题,目前美学界尚在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一个对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并不是由于审美客体的某些自然属性决定,也不是审美者虚无的观念所致,而是人们从可感的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上看到了自身的本质力量,看到了与自己创造力的生活相联系的东西。美感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命题科学地揭示了美,以及  相似文献   

6.
怪诞美浅说     
"怪诞"这一概念,恐怕历来不被看做美,但是怪诞之中确实有美."怪诞"作为事物的一种"异态",有时表现为异于常态的美.人们对怪诞美的认可,反映了审美活动的深化、审美观念的异化以及审美对象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事功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大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将人之欣赏美表现美之求美活动赋予道德价值,既强调了求美意识依赖于道德心灵,又顾及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从而使他的美学思想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关于求美意识之起源、求美意识之道德价值、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之不同、求美意识与求真意识之贯通等美学思想的阐释,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升华人的精神境界,美化人的道德心灵,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徽州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安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砖雕所表现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视觉美感研究其意象结构之美,分析出它的讲究诗情画意的意蕴之美、神采飞扬的气韵之美、自然朴素的儒雅之美、寓教于美的教化之美以及世俗享乐的情趣之美.同时从这五个方面发现,徽州砖雕是一种富有精神与情感传达的艺术创造,从而揭示其背后深厚的审美内涵和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崇高是比优美更壮丽、更复杂、更深刻的审美范畴,它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以力量与气势取胜的美。崇高的审美理想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巨大的感染力,更易激起人们追求美、创造美的热情,因而在音乐美育中,要重视崇高审美教育,它对于培养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歌唱审美是演唱者对声乐艺术之美的一种感受.演唱者既是审美者,也是美的形象的表演者.歌唱审美的主要因素包括声音要素、情感因素、形象元素、人为因素等.  相似文献   

12.
从美到德性:环境美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环境美学需要自觉引入伦理学,以德性为环境审美之基,化伦理德性为审美态度、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以善求美,化善为美.环境美德是指面对对象自然时,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同情自然和关爱自然;面对环境自然,人类应当对自然有感激之心、依恋之情和敬畏之意.  相似文献   

13.
庄重语言风格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且存在种种误解。庄重语言运用范围十分宽广,风格独特,具有高度艺术性,具体表现在正规之美、稳重之美、清晰之美三大方面。文章从审美视角对此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因此,美又是无处不在的,一切人类社会实践的对象或产物,都包涵着一定的美学意义和美学特征,都有可能激发起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和审美意识,进而得到愉悦欢欣的审美感受。图书馆的各个实践领域,亦处处有审美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长期以来,人们对唐代审美文化的认识有笼统、片面的倾向,一提唐代,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盛唐的雄浑之音、壮丽气象,对雄浑刚健之壮美的崇尚及以胖为美的女性审美观,而忽略了有唐一代崇尚阴柔的风尚。透过唐诗柳意象人们可以窥探到唐代士人对阴柔美的崇尚、刚柔相济的美学追求以及纤柔清瘦的女性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检视哈贝马斯关于审美领域规范性基础的阐释,进而反思文艺学规范性这一知识学得以展开的可能性.审美领域在现代拥有自身的规范性基础,因此可以用形式语用学加以阐释,但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模糊性和悖论性,使得其内在地违背普通语言的惯例,逃脱日常言语行为的以言行事力量之掌控.因而立足于现代审美领域的文艺学既拘宥于话语的价值合理性,又要应对"无言之美"的微妙灵韵,文艺学规范性基础的思考理应聚焦于这两者之间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7.
唐卡是藏族人民绘画艺术中的瑰宝,积淀着深厚的审美内涵,呈现出艳美与狞厉美的审美形态,其宗教性象征符号所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引领人们进入神圣的艺术境地,彰显了藏族人民对圆满之美的追求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8.
科技理性和艺术审美本是人类发展中永恒的协奏曲,但是,当科学技术繁荣发达,君临一切之时,把突出灵韵的艺术也困窘于技术的牢笼之中,高科技带来的多媒体效应操纵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掠夺了人们追求美的本质的欲望,阻断了人们的个体审美情感体验,更是削弱了艺术审美给予人们的感染力。在倡导科技与人文融通发展的今天,在物化的荆棘中为艺术本真之美留得精神家园,是为诉求。  相似文献   

19.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的有生命之物,以其不同的形状、色彩、气息和动静之态,而有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美是生命之美.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的高级形式反映在作品中.作者根据主观的审美理想和自我生命的节律加以重新创造,使其固定为物化状态,给人以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