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中国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试析尧·舜·禹的“禅让”侯玉臣古代中国的奴隶制国家始于夏王朝。在夏王朝之前,是人们称为“禅让”时代的尧、舜、禹的时期。以往学者多将“禅让”看作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选举制”。还有人称其为“二头政长制”。就是说,在历史...  相似文献   

2.
按史学界相沿已久的观点,尧、舜、禹是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的时代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转化的门槛,他们是夏王朝建立之前,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的三位英雄。但这仅仅是根据传说的推论,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矛盾,令人疑窦丛生。而且,有关尧、舜、禹的传说到了秦汉时代已是众说纷纭,以致司马迁在撰写他们的事迹时也不得不“疑则传疑”,对许多问题无法做出定论,更何况我们比司马迁又晚了二千年。笔者认为,要真正了解尧舜禹,真正认识他们的时代,必须从新的角度,寻找能勘定其时代的历史坐标,这个坐标应当是大洪水。尧舜禹时代,实际上就是一个洪水泛滥的时代,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直到大禹时代,才  相似文献   

3.
先秦史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有无禅让制度一种较遍普的意见认为,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存在着一个禅让制度。例如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另一种意见认为,原始社会末期,在传说的尧、舜、禹之前,部落酋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已很激烈,禅让制度早已不复存在;到了尧、舜、禹时代,争夺王位的斗争愈演愈烈。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韩非子·说疑》也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  相似文献   

4.
一、人才学的兴起是时代的需要人才学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但其渊源却可以追溯得很远。从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的“禅让”开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多次出现过人才繁盛的时代,涌现出大批英才豪杰,流传下来大量的重视人才、任人唯贤的佳话,同时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研究遗产。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墨子收集了各国政治家、思想家“推贤”、  相似文献   

5.
丁纪 《天府新论》2021,(2):22-35
以德、以功、以言,禹皆所谓不朽者也。然围绕禹之一身,有许多自相“矛盾”或“悖反”处,如鲧堙禹导、鲧殛禹用、公天下之禅让与家天下之世继,又如较之于舜之窃负而逃、较之于颜子之居陋巷、较之于尧舜“性之”与汤武“反之”,皆使人觉其理解为难,凡此实又准确把握儒家义理之关键与机会也。孔子曰“吾无间然”,孟子曰“易地皆然”,惟由此,禹之所以为禹者乃可得而见之。  相似文献   

6.
尧、舜、禹禅让的历史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尧、舜、禹禅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其真相如何?战国诸子百家众说纷坛,近代中外学者莫衷一是。作者认为:在以氏族为基础成立的国家,规模不会很大,所以形成了万邦林立的状态。小国之君被称为诸侯,势力强大者则可称王、称帝、称天子,是众多小邦的共主。共主地位虽高,实权并不大。所谓禅位,不过是把共主的名义让给别人,并不影响其原为本国之君。共主具有双重身份,为一国之主是根本的,共主之位是兼任的,所以不必由一族一国长期占有。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不过是最后的两次,而“瞽史”则又保存了这一重要史实的梗概。  相似文献   

7.
按司马迁及孔、孟之说,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着禅让制,而且直到原始社会末期的舜、禹也都是靠禅让制取得大酋长位的.但《竹书纪年》却说“舜囚尧,复偃塞丹朱”,韩非更加武断地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之弑其君者也”.据《竹书纪年》及韩非之议,禅让制到尧、舜、禹时代已经名存实亡,舜的最高领导权就是以强力夺取来的.当前史学界持此看法者较多,其根据为:舜在高阳氏之族号称“八恺”及高辛氏之族号称“八元”的十六族的支持之下,以武力打击了所谓“四凶族”,即压服了共工氏和崇伯鲧等强大反对势力,才巩固了统治权的.所以认为,武力对舜践大酋长位起决定性作用.笔者对此见解有所异议.  相似文献   

8.
过去常听到“秦赵同祖”的话,查阅史记,觉得此说有据。依照《史记》“本纪”诸篇的记载:夏的祖先鲧,商的祖先契,周的祖先弃,秦的祖先伯益,都是传说中黄帝的后裔。在氏族和部落形成的时间上没有先后之分,只是由部落往奴隶制社会过渡的速度上有快有慢。据记载,在虞帝舜时,鲧的儿子禹治水,功劳卓著;商的祖先契为司徒,“百姓亲和”;周的祖先弃“主稷,百谷时茂”。这三人都成为舜帝的贤臣。而  相似文献   

9.
从尧、舜禅让的实质看传子制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兴 《天府新论》2007,(1):129-132
尧、舜实行禅让不可否认,禅让本质上是不同族邦首领担任族邦联合体领导者的制度。尧、舜禅让过程中已经萌发了传子思想,禹治水的成功为实现传子制提供了契机,最终传子制得以确立,夏王朝建立。  相似文献   

10.
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7,(3):127-130
禹的出现,虽然以继承鲧平治水土旧业为职掌,却是舜继尧大业后首先任命的最重要的人选,足见其时洪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程度。《尚书·禹贡》是禹治水取得成功之后,划九州,叙山川方位兼及物产贡赋及交通等情况的政治地理著作。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典籍中,鲧((鱼玄))禹父子同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治水专家。然而,父子两人的遭遇却截然不同。鲧治水九载,终以“绩用弗成”的罪名为尧舜所杀;禹继父业,不但治水有功,而且受禅于舜,贵为天子。千古之下,鲧成了治水的罪人,禹却是人们讴歌的英雄。时至今日,仍仅见颂禹之功的诗文,不闻为鲧辨诬之词。鲧禹治水那是成文历史以前的事了。虽然未必实有其人,却也未必没有其事。把神话传说信史化固然不可取,否认神话传说的某些历史真实性也未必妥当。正如马克思所说:“虽然希腊人是从神话中引伸出他们的氏族的,但是这些氏族比他们自己所造成的神话及其诸神和半神要古老些。”在这样的意义上,或者说从这种认识出发,我们对鲧禹治水的功过及其父子不同遭遇的原因,略加考辨。  相似文献   

12.
论骆宾基“歌颂光明”的小说创作李怀亮一骆宾基在解放后一些谈创作的文章中都强调在社会主义时代文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暴露黑暗而是歌颂光明。他曾经打算写一组连续性的短篇小说,总题就叫“歌颂”。确实,他解放后创作的小说也从来没有一篇以揭露社会问题而引起过象《组织...  相似文献   

13.
夏王朝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它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在夏王朝出现以前,著名的领袖人物有尧、舜、禹等人,据史书记载,他们曾实行过“禅让”制度。因此,不少人都认为那时的社会形态还属于原始社会,也有人把它称为军事民主时期。  相似文献   

14.
巴蜀神话始源初探贾雯鹤一、试析“禹要涂山氏”的文化蕴涵《尚书·皋陶漠》载禹曾云:“予创若时,娶于山。”此外,《楚辞·天问》、《吕览·音初》、《世本·帝系》等篇都曾记载“禹娶涂山氏”的神话传说。然而,涂山的地望却成了千古聚讼的问题。晋人常璩《华阳国志·...  相似文献   

15.
《尚书》的历史变动观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它承认新旧时代即新旧王朝的递嬗是合理的、进步的;另一方面又认为尧、舜、禹等"圣王"所生活的时代是值得欣羡的时代。这并不矛盾,因为前者是从天命改变的角度而后者主要是从道德高尚、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说的。而这一切都可以用"敬德保民者可以得天命"来解释,其关键在"德"上。《尚书》所认为的前代圣王统治时期是好时代,对这一观点,应该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平淡”:一位诗人和一种诗学理想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之一或许是,在西方,无论社会的、政治的,还是道德的、审美的理想,一般是被抽象缜密的理性语言推导论证出来;而在中国,人们往往更习惯于把自己心中的理想,赋予某个(或某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身上,借助于颂扬古圣贤的感性形式表达出来。在思想史上,儒家学派把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定格为理想社会的化身,曾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同类情况在文学史上也不罕见,人们对东晋诗人陶渊明其人其诗的理解和阐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历来评陶者,多用“平淡”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名称很多,这些名称的来历是有其规律可寻的。 (1)由最初发迹地的地名而来,这与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有关。例如: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当时禹治水有功,尧帝特将夏地(今河南登封一带)赐封于他;禹的儿子启即帝位后,便把国号定为夏。商朝,则是由于汤的先祖契在尧、舜时被封在商地(今河南商丘一带),故汤改国号为商;盘庚时,水患常扰,便将国都迁于殷地(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后人又称商为殷商。周朝,也是因为祖先古公亶父最早定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一带),所以周武王姬发在灭商后改国号为周。秦始皇赢政的祖先非子始封于秦地(今甘肃清水一带),秦朝以此得名。金朝,女真部族世代居住在按出虎水,女真语“按出虎”是“金”的意思,完颜阿骨打建国后,故用“金”为国号。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在中国辩证思想发展史上,韩非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第一次从社会现实生活中抽象出了“矛盾之说”,把先秦辩证思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韩非子·难一》篇中,韩非驳难孔丘时提出,孔丘一面赞美尧是明察善治的圣人,一面又以舜纠正尧在位时“耕、渔与陶”三方面弊病为理由,称颂舜也是很有德化的圣人,把有过失的尧和纠正了尧的过失的舜同时美化为“圣人”,这在理论上是自相矛盾,不能成立的。韩非评论说:“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  相似文献   

19.
一、北方英雄史诗带随着外国文艺理论的传入,史诗(EPIC)这一概念逐渐被我国学者所认同和接受。在国外,史诗(EPIC)一词,并无严格的概念含义。它常指描写英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作为文学术语,它既包括书面作品,也包括口头作品。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运用史诗把他们大量歌颂英雄丰功伟绩的传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学者们常常把史诗与出现于英雄时代的有关英雄的口承诗歌等同起来。在我国,“史诗”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维吾尔人民称“史诗”为“达斯坦”(DASTAN叙事诗之意);柯尔克孜人民称之为“交毛克”(J…  相似文献   

20.
自《禹贡》的时代起,人们就已经开始关注自西汉以后称作“黄河”的重要水系与文明进程的关系了。因“河”的作用形成并由“河”滋养的“太原”、“大陆”、“大野”,是中华文明初期发育的基地。“河”的问题解决了,则禹“告厥成功”。据说“四海会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底慎财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