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元史》卷137有《曲枢传》,传主是西域啥刺鲁族人(又有啥儿鲁、合刺鲁、匣刺鲁、罕禄鲁、哈鲁、合鲁等名称)。哈刺鲁在唐代称葛逻禄或葛禄,是突厥族的一支,和唐朝有朝贡关系。西突厥衰亡后,她据有中亚七河流域,建庭于碎叶城(今苏联中亚托克马克)。九世纪后半叶,一部分回鹘人西迁,和哈刺鲁人共建了喀喇汗王朝(在十世纪后期),并共同信奉了伊斯兰教。西辽(公元1124——1211年)盛时,她成为西辽藩属。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六年)前,其部长阿儿斯兰汗投降蒙古,并出兵帮助蒙古西征和南进。元朝建立后,哈剌鲁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的为数不少,也有  相似文献   

2.
齐新 《西域研究》2013,(1):135-137,142
2012年8月20~22日,《新疆通史》编委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区内外60多位专家、学者就这一时期新疆历史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辽宋金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新疆历史的转折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以后,内地先是五代十国争强,接着又是辽宋金对峙.在这一时期,新疆也出现了三个地方政权,即喀喇汗朝、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李氏王朝.1006年,喀喇汗朝灭于阗李氏王朝,统有阿克苏以西地方.而在内地,辽被金灭亡以后,王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于1132年建西辽政权,都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托克玛克).新疆及中亚阿姆河、锡尔河、咸海一带,都处在西辽的统治之下,历时近一个世纪.荣新江在《辽宋金时期西域史的几个变化》中认为,回鹘西迁、吐蕃势力的垮台、各绿洲统治者纷纷建立政权,最终形成三个政权,根本改变了过去的西域传统的政治格局.面对这一时期的新疆历史进行研究,仅仅依靠汉文史料是不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价值突显,中亚考古、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不可忽视.华涛的《辽宋金时期西域研究的几个进展》,从钱币上反映的喀喇汗朝汗王室回鹘族属问题、元代葛逻禄家族人物研究进展和西域操突厥语部族社会的"中国"形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辽宋金时期新疆历史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1<突厥语大词典>成书于11世纪70年代,这个时代正是中原地区、今新疆和中亚地区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我国进入了政局动荡的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在这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的不统一中央王朝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力量遭到很大削弱,从而造成了在西域地区主要以今吐鲁番为中心的高昌王国和以今喀什为中心(同时中亚的巴拉沙衮为另一中心)的喀喇汗王朝等地方政权分治的局面.在喀喇汗王朝境内,生活着操突厥语的各个古代部族和部落.  相似文献   

4.
刀郎维吾尔人的先民出自乌古斯部族之克尼柯 (Q n q)部落以及样磨 (Ja ma)、谋落 (Bulaq)、恰鲁克 ( aruq)、克普恰克 (Q p aq)等部落。克尼柯部落为崇德可汗时期 ( 9世纪 2 0年代前期 )派驻当地的 ,其余诸部则是 9世纪初保义可汗在驱逐吐蕃、征服葛逻禄后 ,为防备葛逻禄与吐蕃相勾结 ,保证西域地区的稳定 ,而由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征发至当地的  相似文献   

5.
唐朝安史乱后的西域主要呈现为吐蕃、回鹘、葛逻禄三方角逐的政治格局.起初,以唐朝、回鹘为一方,吐蕃、葛逻禄为一方,及唐朝退出西域之后,吐蕃、葛逻禄的势力日益强大,击败回鹘,接管了西域,及吐蕃衰落,回鹘西迁,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格局.其中对于葛逻禄作为附蕃异姓突厥政权性质,回鹘西迁中的三支实为一支等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论元代民族诗人乃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多民族的伟大祖国,在元代有一个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大交流。乃贤(1309——?)就是这次大交流中涌现出的一个卓越诗人。他是西域葛逻禄(或译哈刺鲁)族人,居住在新疆阿尔泰山西部地区。他的民族当肘归附了蒙古族的统治,据《元书·文苑传》的记载:“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乃贤称南阳人。”他后来又卜居明州(浙江宁波附近的鄞县),那是跟随他考上进士的哥哥塔海游宦而去的。  相似文献   

7.
禾忽是贵由汗幼子,《元史》及《史集》中均有其世系信息。本文结合波斯文、汉文史料的相关记载,对禾忽及其子秃鲁、脱克蔑的活动进行梳理;区分史料中对脱克蔑与其同名之子、禾忽之孙脱克蔑的相关记载。在此基础上,探讨波斯文史籍《五族谱》中出现的同母兄弟"脱克蔑"与"秃黑鲁"之身份。通过对禾忽家族三代人的考察,分析窝阔台汗国在元朝中期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 喀喇汗王朝是西域历史上第一个突厥语-伊斯兰政权,它的文化成就对以后突厥语-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喀喇汗王朝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特别是新疆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新疆史前考古文化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前考古学“以文字记载以前时代的考古资料为研究对象,与以文献记载时代为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古学相对,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①按照这个概念,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界限,以划在公元前2世纪比较合适。理由是:(1)这个时期,在新疆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西汉王朝在击败匈奴之后完成了对西域的统治。在公元前2世纪之前,汉文史书中关于西域地区历史的记载寥寥无几,而在此之后,汉文史书中便出现了较详细的关于西域历史的记载;(2)目前新疆境内所发现的大量的传卢文木简等早期的古文字材料的年代均限于公元前2世纪…  相似文献   

10.
循据《福乐智慧》所供膳食史料,发掘整理出其中"治疗性食养法"、"营养性食养法"和"特色性食养法",这些内容反映了喀喇汗王朝时期人们的膳食健康思想与方法,它们构成了维吾尔民族传统的健康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振玉 《西域研究》2023,(2):26-37+170
《新唐书·地理志》记录有“裴罗将军城”,学界通常将其与西辽都城八剌沙衮联系在一起,其建城之源存在争论。本文从时间维度、地理位置相关性等因素分析,认为裴罗将军城应是突骑施黑姓可汗阿多裴罗所建,即阿拉伯地理文献中记录的“突骑施汗廷”,其创建时间应不早于753年,至迟到791年葛逻禄西迁时已不再具备存在的条件。文献记载8世纪下半叶葛逻禄西迁楚河流域,但西迁时间学界迄无定论,通过分析当时之政治形势,综合文献记载,特别是九姓回鹘可汗碑中的相关信息,本文认为葛逻禄西迁应发生在791年或其后不久。  相似文献   

12.
哈剌和林(突厥语,意为“黑石”)故址位于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鄂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距乌兰巴托市380公里。现在,该遗址唯一明显标志是一座约六米长的大理石龟趺(见上图)。早在1220年哈刺和林就已被成吉思汗选作自己的京都。1235年,窝阔台合罕继位后正式建都于此。汉文史料及拉施特、马可波罗和威廉·鲁布鲁克都有关于哈剌和林与窝阔台汗宫的记载。该城南北约4里,东西约2里,大汗所居的万安宫在其西南隅,有宫墙环绕,周约2里。据鲁布鲁克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回回区,一为汉人区。此外,尚有许多官员邸宅以及12所佛  相似文献   

13.
作为空间地理概念的"中国"一词在西域—中亚的非汉文史料中多被表述为"秦—契丹"。不少国外学者以为其在地域上仅仅涵盖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内地(China Proper),并不包括历史上的今新疆地区,进而衍生出只有在18世纪中期经历了清朝对于准噶尔部的"征服"及其统治以后,新疆广大地区才成为中国一部分的观点。本文则以吐鲁番及天山北路一带为例,通过梳理排比及考察辨析宋元时期的非汉文史料,有力地揭示了这种认识缺乏史实依据。事实上,"秦—契丹"在地域上不仅指代内地,而且常常涵盖了西域地区的吐鲁番及天山北路一带。这一研究结论充分彰显出早在元朝之前,西北边疆和祖国内地即长期处在同一个中国的地理概念中,元朝和清朝对西域的统一则意味着实现了境内地域整合的中国("秦—契丹")最终发展为不可分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4.
鸦儿看是蒙元时期塔里木盆地南道的重要城镇之一,位于今莎车县城附近。其名最早见于1027年到访哥疾宁王朝的一个东方使团的报道,后为马卫集转录。鸦儿看可能出现于10世纪晚期,最初是喀喇汗王朝与于阗战争中的一处军事据点。在喀喇汗王朝早期,鸦儿看城迅速发展,成为从喀什噶尔至沙州的商道上的重要一站。1273年,马可波罗行经塔里木盆地,他记载了沿途鸦儿看等六地之行程,为我们了解元代塔里木盆地南道之交通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蒋其祥 《西域研究》2001,33(1):51-56
喀喇汗用作王朝名称,始于1874年俄罗斯学者格里奇里耶夫;黑汗(韩)是《宋史·于阗传》对该王朝的称呼,是哈卡尼耶(可汗王朝)的汉语音译.没有理由以前者批评后者,且弃后者而不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肯定了现代维吾尔族的民族特性,接着分别研究该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居住地域、生产方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和生活习惯,然后得出明确的结论:维吾尔族逐渐形成于10世纪以来的东喀喇汗王朝时期,15~16世纪的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7.
哈拉汗朝,是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初,建立在我国新疆南部(以喀什为中心)和中亚一带的一个突厥伊斯兰王朝。它在我国新疆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区的突厥化,特别是伊斯兰化曾起过巨大作用。哈拉汗朝在新疆维吾尔文化史上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维吾尔文化的伊斯兰时期。由于汉文史料中关于这个王朝缺乏记载(只在《宋史》和《册府元龟》中有片言只语涉及),所以目前有关我国通史的著作中关于该王朝甚至完全未被提到、而在有关新疆或维吾尔族历史著作中也大都语焉不详。近年来德人普里  相似文献   

18.
鄯善国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西汉时期为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所统属,是丝绸之路西域南道重要的门户之一。东汉至魏晋十六国时期,鄯善等国基本沿袭了西汉以来为内地王朝所统属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洎至公元5~6世纪,在《魏书》《北史》等史书中也有关于北魏鄯善国的相关记载。本文主要以洛阳出土的《鄯乾墓志》《鄯月光砖志》为主,进一步探讨了北魏时期鄯善及车师前部等国的历史,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十世纪初,契丹(947年改称辽)兴起,开始西向发展。由于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后漠北没有建立起强大的政权,居住在漠北的仅是总称为“阻卜”,然而却互不统属的部落,因而,契丹得以很快使这些漠北部族归属自己,但辽代初年“阻卜”部落仅是表示臣属,并没有真正处于契丹的有效管辖之下。从景宗保宁三年(971年)任命第一任西北路招讨使起,辽朝极力加强对漠北各部的统治。直到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镇州、防州、维州三州建成后,辽“开境数千里”(《辽史·萧韩家奴传》),对漠北的统治大大巩固。 除了镇抚漠北各部的活动外,辽朝似乎也曾有更往西发展的企图。穆斯林史料中记载到:1024年,契丹和回鹘使者来到加兹尼朝廷,希望在其与喀喇汗王朝的斗争中得到加兹尼王朝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编撰的一部以阿拉伯语诠释突厥语的关于操突厥语各部族及地区的百科全书式词典,其词条数量,国外各种版本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德文版为7993条,土耳其文版为8783条,乌兹别克文版为9222条,而俄文版收词只有7729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