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南充人努力拼搏,社会经济不断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南充在追赶中跨越,在跨越中赶超。把南充建成川东北经济强市、商贸科教文化中心和嘉陵江中游的绿色屏障已确定为南充2010年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统计观察,详细剖析了南充构建“川东北商贸科教文化中心”的优势,旨盼早日把南充建成“川东北商贸科教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2.
李春 《四川省情》2008,(1):59-59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龙头和脊梁,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达县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三个转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达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的要求,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持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努力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实现了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铭晖 《四川省情》2006,(12):46-47
项目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后劲和潜力所在。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强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推进、招商引资”三大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把“项目推进”作为实施三大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社会投资,以项目优化产业结构,以项目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和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项目推进成效明显实施项目推进战略,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实施项目推进战略就是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上,快上项目,多上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三…  相似文献   

4.
王文增  刘军 《山东统计》2010,(4):19-20,33
德州市依托自己便利的交通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在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大上工业、上大工业”等工作思路指引下,我市工业经过十年的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市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师学瑾 《山西统计》2003,(11):19-19,2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临汾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初提出了“工业兴市、信用立市、兴县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为今后一个时期临汾发挥优势,争先发展,实现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如何按照十六大要求,选准突破口,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兴市”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选准突破口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的关键。按照马克思主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我们要选择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必须首先遵循经济…  相似文献   

6.
钟本丽 《青海统计》2002,(10):24-25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全市上下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的战略方针,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盐化工、中藏药、生化食品、新型建筑材料、绒毛纺织和皮革等六个支挂产业。扭转了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连续10年亏损的局面。2000年、2001年、2002年截止6月底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1243万元、7501万元、5578万元,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工业企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许坚 《青海统计》2007,(1):7-10
“十五”期间,西宁工业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在改革攻坚中实现了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已显成效,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的行业如有色金属、中藏药品、化工、医药等行业发展较快,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好转。本文通过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西宁工业行业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和研究进一步优化西宁工业行业组织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措施。一、西宁工业行业变化现状为了深入了解工业化进程中我市工业发展情况,必须分析工业集中度及其变化。集中度即集中的程度,一般用市场中较大的企业、消费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的大小来表示。…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情》2009,(8):27-27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实施“科技兴绵”和“工业强市”战略,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李平 《山西统计》2002,(11):41-41
“工业强市”是重振大同雄风的重要战略之一,而大力发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则是实现这一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一、规模以下工业面临问题和走势大同市规模以下工业以煤炭开采为支柱产业,该产业2001年现价工业总产值占到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的1/3,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这种超重型的产业结构逐渐成为制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名优产品缺乏,特色产品寥寥无几,是全市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难题。在主要产品中,多是原煤、水泥、予制品、花岗石、石材、砖瓦、灰沙石、锅炉等传统产品…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市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步伐为主线,克服电力紧缺、电价上涨、运力不足、主要原材料供应紧张等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开拓市场,合理组织工业生产,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实现工业增加值62.88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为来年的工业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许坚 《青海统计》2005,(10):30-31
“十五”以来,西宁市工业经济克服电力、运输等瓶颈制约因素的影响,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工业经济走上了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成为拉动西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创新做强.投入做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级中卫市的成立,市委提出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已成为中卫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局对中卫市辖中卫城区、中宁、海原三县(区)的工业经济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就我市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问题及对策提出初浅思考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翟峰 《四川省情》2014,(5):49-49
川东北地区的广元,与甘肃、陕西接壤,属于经济较落后而被边缘化了的革命老区,似乎注定是一块经济弱地。然而,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的“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的战略构想,广元在“突出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情》2010,(2):F0002-F0002,F0003,F0004
广安区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地处川东渝北、位于成渝经济圈环渝经济区块重要节点。近年来,积极实践科学发展,奋起创业兴业,把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举措,创新“三化联动”体制机制,从战略规划联、产业政策联、产品市场联、内外信息联入手,发挥“三化联动”叠加效应,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应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莱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创优争先”活动。“三创”的核心是“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广大群众创家业、创企业、创事业,推动农民向商人转变,打工者向老板转变,个体工商户向企业家转变,掀起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全民创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是突破点和主阵地,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把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全民创业的总抓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米,鸡西市在“工业强市”战略方针指引下,工业经济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中占我市全部工业绝大比重的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情》2009,(12):60-61
2008年底,南充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2009年初,顺庆区委四届八次全会紧随其后提出了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具体要求是:“向成渝看齐,在川东北领先”,“把顺庆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服务功能优、环境形象美、和谐程度高的中心城市核心区。”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我们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切实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整体功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调整思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来 2001年,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新世纪初跨越式发展工作目标,我们针对我市实施“十五”计划和全市重点、热点、难点工作,加强了近期、短期和中长期的统计监测。针对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了对全市793家重点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非国有工业资产比重变化情况的监测力度,有力促进了对我市工业经济宏观运行的调控。加强…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四川坚决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重大部署,推进“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构建“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作为川东北经济区的“双核”,南充、达州两市必须主动担当使命、加强组团协作、增强综合实力,联手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带动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共兴,引领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