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402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对农民工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退出条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揭示出影响农民工承包地退出意愿的显著因素。研究表明,对农民工土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城镇定居意愿、人均耕地面积、地区经济状况、村距最近县城距离、农田灌溉条件、农地流转情况等,据此提出了促进土地承包权良性退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主体,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过程中,应重视农民分化的经济社会基础,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发展改革创新。基于湖北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改革试点的经验调查,分析改革试点实践过程中,农民、村集体、地方政府、工商资本等多主体间不同的实践逻辑。认识农民与土地经营关系变化基础上的生计分化所形塑的农民分化,基于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非农化家庭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半工半耕家庭以及纯农家庭仍对土地有一定依赖性,农民分化体现出差异性地权诉求。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实践缺乏对不同类型农户的识别机制,村集体难以适应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秩序。应加强农民分化识别机制研究,建立多元化退出模式,并强化土地集体所有权规则,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秩序,保障各类农户利益。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情况是影响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的58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研发现,43.62%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占有权,95.2%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使用权,94.5% 的农民认为自己有土地收益权,63.1%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流转权。而49.48%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经济补偿,24.83%的农民愿意用承包地换城镇户口,14.14%和11.55%的农民愿意以承包地换城镇住房和城镇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险。另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农民对土地占有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对土地收益权和流转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农户对土地使用权的认知状况对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不显著。除此之外,农民的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供养率越大以及有子女在城镇上学或工作的,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越强;农民承包地的面积越小、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低以及距离最近县城的距离越近,其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越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民土地处置意愿的农村土地配置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51份调研资料为基础,分析农村土地配置现状以及农民的土地处置意愿,探讨农民意愿对农村土地配置可能带来的影响,从农民意愿角度解释农村土地低效配置的原因。结果表明,当前农民仍然对土地具有高度的物质和精神依附,农民土地处置意愿与法律和政府所希望的方式存在背离。这使得土地配置的自主治理和政府干预机制相互排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被严重忽略,农村土地配置只能维持在土地对农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的基本保障功能的水平上,土地低效利用局面无法根本改善。因此,农村土地配置机制应该从建立多中心治理模式,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并完善农村土地市场,以及建立有效的土地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9年对无锡市惠山区257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换保障"政策持支持态度,愿意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影响农民参与置换意愿的因素包括农民对于土地的认知、农民非农就业情况以及农民对于城镇社会保障的认知3类因素。指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政策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可通过创新土地补偿方式、加强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降低农民参与城镇社会保障门槛3个方面促进农民参加置换。  相似文献   

6.
农村院落建设是家庭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430份山东省农村院落调查问卷,以容积率作为因变量,综合采用文献分析、农民访谈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院落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被调查农村院落容积率在0.16~2.0,平均为0.73。院落所在村庄的经济水平、区位条件2个外部因素,家庭总人口、房屋建筑造价、非农收入比重、耕地面积和户主文化水平5个内部因素影响显著。提出引导非农家庭退出院落、入住城镇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农业兼业型家庭优化院落建设、发展农家乐,老年家庭入住养老院,退出、闲置院落改造、复垦等院落分类利用与管理建议,从而引导农村院落建设、提高院落和土地利用效率,并为农村建设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常认为,明确农户土地产权和建立土地市场是扩大农户土地规模和减少土地细碎化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问题在于,为什么在允许乃至鼓励土地流转的情况下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产权和市场制度本身是否能带来大规模土地流转?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农地私有的假设前提下农民间土地买卖的意愿,并进一步运用Logit模型考察了农民卖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现阶段土地具有很强就业保障功能,农民间的土地买卖供给和需求不能匹配,因而产权和市场制度并不必然扩大土地流转数量.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家庭和制度三个层面探讨了农民土地意识(土地价值意识、土地依赖意识和土地流转意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个人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工经历及惠农政策满意度对农民土地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在家庭因素中,从事非农工作人数比重、实际耕地面积、家庭成员身体不健康比重对农民土地意识产生显著影响;在制度因素中,是否拥有新农保对农民土地流转意识产生显著影响。这对于农地流转及市民化政策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辽宁省阜新市290个农户土地投入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类型及土地规模两个角度对农户分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采用Tobit模型对不同农户土地投入资金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技术投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纯农户与兼业农户、小规模农户与大规模农户的土地投入资金显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技术投人受到农户特征及技术效果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民土地退出意愿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分别采用BCC模型评价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及其他影响因素对于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且耕地利用效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户土地经营权退出意愿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人均耕地面积、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复种指数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地块数量、户主受教育年限、有效灌溉率和农业补贴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为例,在掌握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索制约其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规模来看,江苏省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区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从结构来看,土地流转收入增长迅速,土地征收补偿收入占比逐渐降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以财产权制度和市场化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性障碍是制约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外来资本对农村土地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价值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最后基于创造条件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视角提出:完善财产权制度设计、提高市场化制度水平、注重外来资本适当引进、提高地区农地产出效益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地处鲁中平原传统粮棉区的潍坊市为背景,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等的高密市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一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本情况,分析与土地流转有关的诸多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以及目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特点。认为现在大部分农民既有土地转出的意愿又有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期望呈现两极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辽宁省503份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对合作社认知度、劳动力比重、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价格及土地流转方式等变量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具有显著影响,并在对促进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辽宁省法库县冯贝堡村进行的访谈和对400份面向农民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从基层农民的视角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状况,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有关主体、主题和主导的问题,指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谐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东、湖南两省9个村的入户调查,研究农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背景下的无地农民与土地调整、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村中,离土地进行最后调整时间越远,无地农民数量和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量越多,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下降,农民越不愿意动地。无地农民的存在不是农户转入和转出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无地情况下,无地农民并非通过土地流转市场租入土地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是外出打工。另外,无地农民通过家庭内部继承获得承包权已经成为农村社会普遍现象。论证了无地农民群体的存在对当下农村社会而言,未构成严峻的问题;也说明土地之所以不再重新调整,是因为土地调整预期收益低而组织成本高,从而30年不变的政策从一种外部强制性制度安排成为一种内生制度安排并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庆市345位农民的调研数据,文章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民土地转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果显示:农民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农业收入比重、土地情结、土地经营收益等因素对其土地转出参与意愿有负向影响;农民的文化水平、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状况、非农就业期望、进城愿望、土地经营成本和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等对其土地转出意愿有正向影响。此外,农民的性别、家庭总收入和土地转出程序等因素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土地转出参与意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1月下旬,常德市企业调查队和市委驻黄山头救灾工作队两家联合对常德市的重灾区安乡县部分受灾农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分别就农民的收入、灾后政策及落实、当前的生产和生活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其中35岁以下农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22年810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路径,并对比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影响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受家庭特征、土地特征、认知特征及承包权退出补偿条件特征影响,其中承包权退出补偿条件特征影响效应最强。(2)土地特征和认知特征以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对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产生影响。(3)不同年龄阶段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影响路径也略有不同。因此,应依据农户特征探索分类型、分阶段、多样化的土地承包权退出路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户实施差别化退出激励政策及补偿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公开土地承包权退出补偿信息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不论是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无论从目前还是从长远角度来看都是积极有效的。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大石桥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为当地农民增收、实现规模经济和发展特色农业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针对当前大石桥市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土地流转无序、不畅、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从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市场、加强土地承包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江苏省886个农户调研样本数据,基于农户分化下研究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差异性,首先通过交叉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差异性,并利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有农民宅基地产权归属认知、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所在区位性质、农地流转情况、农户家庭类型、家庭规模及受访者年龄7个因素,基于此提出宅基地退出工作应倾向于中远郊地区、对退出农户实行各项包括就业、社会保障措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实现多样化安置补偿方式选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