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论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与管理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原有的大学生预备党员教育模式已逐步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并存在重"发展",轻"管理";入党动机不纯,功利思想突出;教育管理力量薄弱,手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从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完善日常管理体系,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互动学习体系,建立服务实践体系等方面入手,最终建成一整套更加完善的学生预备党员教育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与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党员发展的数量与质量不协调,入党前的教育和入党后的教育不连贯,大学生入党动机趋向多样化与复杂化,部分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知识贫乏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完善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机制,健全科学完善的党员发展和组织管理机制,建立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创新大学生党员实践机制等途径,构建大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党员管理的工作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中坚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较大影响。针对高等学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教育内容和管理方式缺乏新意,管理程式化现象严重;教育管理经费不足,教育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学生党员理论基础不扎实,党性观念需要继续加强;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价值取向趋向务实主义等,高等学校应加强理论学习,确立多样的理论教育形式;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管理教师的培训力度;严格组织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发展人口关;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和组织生活,加强实践教育管理方式;建立全面系统党员激励考评机制,构建形成制度性的激励考评规范。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建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应注意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教育管理绩效;创新教育管理内容,增强党支部活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党员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积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妥善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和国家把大学生党员视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党外积极分子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新时期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特点不明显,缺少专职党建工作者、工作层次不明晰等问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党支部组织结构,形成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转变党建工作观念,确立学生党员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先锋作用;利用网络宣传教育优势,增强网络利用率,建立以网络为纽带的学生党员联系机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在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的培养上增大投入与支持力度,创新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的质量问题,关键在于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尤其对学生党员的阶段性教育和管理缺乏全程和全面的设计,缺乏创新性有效举措和科学性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便成为提高党员素质,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此,通过强化和细化教育环节,以提供思想保障、完善组织管理机构,以提供组织保障、采取教育成熟过程与自我锻炼成熟过程结合的培养模式,以确保先进性长效功能的发挥这几方面,应成为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囿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而应力求把创新思想贯穿其中,使之既能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能与时俱进实现与国际接轨,这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赋予学校思想教育管理改革的一项客观要求。在这里,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管理创新是前提;实现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手段、内容的创新是基础;建立新型的思想教育管理机制是条件,也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党组织的作用,研究了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队伍进行继续教育、严格管理、发挥作用相结合的教育、管理、培养模式。认为大学生党组织在建立党员责任区方面应发挥以下功能:整体谋划功能;力量组织功能;关系协调功能;物质保障功能;管理支持功能;舆论导向功能;考核评价功能和党员带动积极分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管教任务繁重、矛盾问题增多。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分层健全组织、分层强化教育,分层严格管理,有利于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管理质量效益。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智慧党建立体化模式,能够促进党建各项工作的协同联动,丰富党建内容,优化党建形式,推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当前民办高校智慧党建立体化模式建设仍存在平台建设不完善、党建工作者综合素质较低、大学生党员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及保障机制缺乏等问题.为此,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者应与大学生党员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智慧党建平台建设,体现智慧党建立体化模式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的长效保障机制,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的根本保证.建立以师德建设、课程改革和强化实践为手段,畅通大学生党员政治观教育的主渠道;选拔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人员;增强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形成校内与校外相接轨、整体评价与个别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机制,在差异性和具体性中建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医校协同对见实习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具备的合作基础是目标相同、精神相通、组织相亲、经验相补、政策相关,双方合作对见实习医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对医院、学校、学生三者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见实习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不强、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考察监督难度大等问题,医校协同对见实习医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可供借鉴的路径为建立医校多维对话平台、理顺合作交流机制,构建医校双重考核模式、实施全员全过程评估,推进医校党建融合共建、深化医教文化融合,促进医校党建业务深度融合、赋能医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实践教育,大学生党员的全程参与是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实施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模式已取得的成效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模范意识、成才意识;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勤于思考与做思想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善于总结与自我完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视野下的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体现出时代特征,更要从育人效果与社会效益等层面取得实效.作为一种介于明确的规章制度与道德干预间的管理,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在应用时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内部公平、继承与创新及评价指标化等原则.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引发了高等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的更深入的思考,也为高等学校如何正确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创新计划的实施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育管理方式的积极转变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当注意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可以实行“导师制”,选聘“学生党员调研员”,积极拓展和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体系;注重开发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党员课堂教学内容,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等学校建立研究生党员教育长效机制就是对创先争优活动最深入的落实.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党总支从研究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出发,明确建立研究生党员教育考核工作的重要性,首次提出在研究生党员中开展“双表制”的教育考核写实工作,通过拓宽党员组织生活形式、建立教育考核保障措施,实现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考核,进而增加研究生党员自我修养的紧迫感,达到提高研究生党性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宣金祥  唐陵华  张学成 《社区》2014,(25):17-17
为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作用发挥难和外出务工人员入党难等现实问题,安徽省天长市积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举措,先后在上海、苏州分别建立了中共天长市杨村镇驻上海市流动党支部、中共天长市金集镇驻苏州市流动党支部,探索建立“组织设置便利、教育管理灵活、发挥作用实在”的流动党组织建设新模式,确保流动党员“管得住、管得活、管得好”。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高校应积极通过完善理论学习机制,健全党员发展和组织管理机制,创新党员后续教育新途径,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党员意识,提供发挥作用的实践渠道,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教师党员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身份意识淡化、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等制约党员作用发挥的因素,为此,应采取建立学习教育机制、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对策来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