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社会分层是资源导入情感世界所形成的有差异甚至不平等的一种特殊的主观社会结构,其形成是人们体验到的正性情感或者负性情感长期累积的结果。财富、声望、权力是情感分层的重要机制。情感的分层既可以是一个常量(根据身份确定),也可以是变量(根据互动确定)。合理的情感分层有利于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但负性情感如果积累度过高,就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动感情"的冲突更为激烈并难以调和。情感分层的加大还会带来奢侈浪费与情色之风,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45-49
情感是道德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育人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情感自身的复杂性缺乏实证的依托,当前理论界对情感本身的研究较少,且呈现一种倾向:只论及少数几种情感,将情感层次单一化,使之流于简单化而难免片面性。只有依据情感的性质和特点,重新审视情感,才能切中情感的丰富内容。在教育中,只有生理情感、智性情感和审美情感与德育的结合,才可能真正确立起既有理性自觉又有意志自愿的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人类日益发达和体制化的教育中备受冷落,人类的情感世界由于缺少了应有的教育滋养而日趋萎缩。情感教育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但是从伦理学的视角来探讨情感教育还做得不够。本文从情感主义伦理学原理出发,探讨人类情感教育的伦理根据、内容和特征,旨在说明情感教育是一种感性的、体验的、情景的教育,而非理性的、知识的、空洞的道德说教。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理解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视角。抒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近代以来情感的政治化更为明显,情感既是政党或政府宣传与治理的技术和工具,也是民众进行社会抗争的资源和策略。情感的政治化过程,体现了如下逻辑:倾向于将社会问题情感化,个人情感集体化,其中隐含着"我们—他们"的二元对立色彩,情感被政治立场裹挟;情感政治化的表面是情感话语表达,背后则是意识形态运作。被政治化的情感,在进行政治动员、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效能显著,但若利用过度,则会造成公众情感透支和社会治理的非理性化。  相似文献   

5.
教师情感劳动是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我国教师的情感劳动受到传统教育文化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双重建构。在情感资源(教育伦理)与理性约束(组织规则)的影响下,教师情感劳动由表层“表演”向深层“表演”推进并产生能量分层,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情感迷失、情感过载、情感倦怠等情感异化问题。相应的情感唤醒机制旨在探索传统价值与现代性的融合,通过多元主体参与进行师德伦理、情感承诺、尊师传统、重教环境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中的道德与伦理关照,促进教育价值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6.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即音乐既是情感的唱响,又可节制情感。在孔子的视域中,音乐情感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其所谓“成于乐”,即道德人格的实现与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的逐层推进。  相似文献   

7.
文学情感包括进入作家艺术视野的生活情感,以及创作情感、作品情感和部分鉴赏情感。文学情感的演变存在于这四类情感之中。本文旨在探讨文学情感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郭景萍 《社会科学》2006,(4):143-149
制度化是基于正式规别而发展的一套稳定的社会互动模式。社会化和社会控制是有效的情感制度化机制。经济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教育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分别建构了“工作型”、“私人型”、“职业型”、“公共领域型”和“价值型”的制度性情感特征。情感制度化存在着不同的功能性要求,其失调有可能引发一些冲突。情感制度化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积极、手段是否恰当是影响情感制度化带来冲突的主要因素。按照冲突论的观点,情感制度化带来的一个情感冲突恰恰是它压抑了应当引发冲突的情感,因而有可能成为一种阻碍社会变革的保守力量。  相似文献   

9.
情感文明建设:情感控制与情感赋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文明建设是个人与社会双向互动的过程,其双向互动机制有二:情感控制与情感赋权。情感控制表现为社会情商力;情感赋权表现为个人情商力。社会情商力的承担主体是国家及政府,其功能有两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情感社会规范;对情感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情感文明建设内在动力来自个人的情商力,取决于情感赋权。情感赋权不仅帮助人们获取应得的情感权力和情感资源,而且也提出了相应的情感责任和义务。实行情感赋权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提高个人情商的质量和品位,在情商中注入理性、道德和审美等文明因素。  相似文献   

10.
情感的互动特质:交换、沟通与平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景萍 《江汉论坛》2007,(9):138-142
在人与人的情感互动过程中,表现出情感的社会交换性、情感的沟通性和情感的平等性等重要特质.情感交换指的是在具有期望情感回报的关系中进行的情感投资,情感沟通是各种情感意义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情感平等则强调情感互动中的情感权利和情感民主.在上述每一种情感互动的特质中,都有着各自的理路和特征,也必须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1.
情感劳动是一种投入情感的工作过程,它具有价值性、公用性、社会性、相对性和潜在性等重要特征。本文在追溯"情感劳动"有关社会学家观点的同时,比较分析了被广泛认同的服务行业情感劳动与社会工作情感劳动之间的异同;并以互动论为理论框架,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试着探讨社会工作者要如何进行情感劳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作为人际互动型职业,情感乃其内在构成。科技—理性范式对社会工作的主宰持续激荡起社会工作对情感的想象,并生产出关系—情感的反思性路径。在社会工作视野中,情感呈现出多元化的意象,隐喻多重感性的力量。作为治疗实践的关系底蕴,情感表征社会工作实践的“动力”;作为社会工作教育与学习过程的反思性载体,情感承载着行动者的专业能力;作为劳动过程背后的意识形态与劳动者的主体策略,情感意味着制度性的“迫力”与主体性的“权力”。多重感性之“力”的意象背后融合了情感与专业、情感与主体、情感与体制之间的争论与辩证关系。西方社会工作视野中的情感想象打开了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想象力的“情感”之窗,进一步拓展了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更丰富多元的面向。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生理、心理、文化的统一,是艺术活动的基本能力与人学本义。文学情感具有超越性、普遍性、开放性、蕴籍性、具象性与形式美。通过文学活动可以使主体丰富情感体验、加深情感认知、补偿情感需求、提高情感技能、提升情感品质。文学审美是培养、强化情感力的有效途径。面对民族传统的情感特征与现代商品经济条件,文学审美的情感功能尤须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一定的岗位及岗位职责在理性上决定了岗位存在的合理性和岗位的任务目标 ,但是由于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对岗位的职责内容有程度不同的影响 ,如客观条件相同而情感表达不同的人 ,在同一岗位上的工作效能是有差异的 ;即使是同一岗位上的同一人 ,处于不同的情感状态 ,其工作的效能也会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试图从管理学中情感运用的角度来探讨岗位的情感取向与人们的情感意愿之间的关系。一我们知道岗位的设置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其一是人们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其二是人们根据管理目标任务而科学分解总任务的结果。对岗位职责内容的理性思考是较…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的内涵与现状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长庚 《兰州学刊》2003,(2):115-117
情感是人的重要主体心意机能之一 ,是主观精神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知、情、意的全面教育和人格的整体完善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因此情感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中 ,情感教育却受到来自工具理性和感性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同时 ,当前的情感教育自身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这都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看,情感文明理论包括情感控制论、情感释放论、情感道德论和情感民主论.上述理论涉及到情感文明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路径、社会文明与情感文明的关系、情感文明与情感控制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这些张力较大、观点各异的理论交织出一幅复杂的情感文明发展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被社会现实使用的思考情感文明建设的理论参照框架.  相似文献   

17.
邵志华 《阴山学刊》2006,19(2):20-23
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具有特殊价值,它是沟通广告与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桥梁和纽带。审美情感对于广告创作之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激发消费动机;二是营造优美意境,引发受众的审美愉悦;三是沟通物性与人性,变商业化为人情化。广告所传递的审美情感主要表现在人性、人文关怀、暧昧的怀旧情结、亲情爱情友情、恋家思乡情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情感与认知相辅相成。如果缺乏积极情感,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只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会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illiteracy);反之,积极情感会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既要关注认知,又要关注情感。关注情感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没有情感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艺术。情感在散文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感不但属于感情的范畴,而且它是感情发展的高级层次。在散文创作中,情感的功能主要有:情感的流动决定构思的基本建构;情感的流动制约材料的优化选择;情感的流动与立意密切相关。情感的作用主要是:情感的教化作用;情感的感化作用;情感的美化作用;情感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典社会学对情感资本已有涉及但还停留在边缘,对情感资本的正视存在于晚近的资本理论和情感社会学的视域中。情感资本基础理论主要研究情感资本的构成、模式、功能、获得及其测量。情感资本研究对社会现实是介入的,关注情感资本运作中的社会问题、情感资本社会分层、情感资本在企业和家庭中的运用以及网络和消费时代情感资本向情感资本主义的转向等议题研究。理性资本与情感资本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构成研究的主线。情感资本的社会学研究拓展了以往的资本理论,凸显现实社会问题的另类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