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3—6世纪的佛教传播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和来自西域等地的所谓“胡人”确实发挥了比较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4世纪北方佛教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如此。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信仰的群体,在北方尤为明显;第二,胡人南下造成的惨烈社会现实,迫使北方人民寻求一种寄托和安慰,客观上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信仰家庭化的趋向日益明显。北朝家庭的佛教信仰,具有极为鲜明的特点,即以家庭和家庭成员为关注焦点,重视宗教信仰实践,并且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当时的家庭,之所以成为宗教信仰的单位,一方面在于环境的熏染,另一方面,也根源于家人的有意弘传。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佛教与封建政治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封建政治的特点以及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特点。这里只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料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宗法式的封建社会。在政治上,它在家长制的基础上实行家天下的封建世袭制,在经济上,它在一家一户的分散的个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超经济的剥削体制。那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观念,在历代帝王的思想中是根深蒂固的。君权神圣,这是中国封建政治的重要特点。只有掌握这个特点,才能对佛教与中国封建政治的关系问题作出正确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佛教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山东,经十六国、东晋时的扩展,至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山东籍的名僧、名尼活跃于大江南北,对山东及全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神学唯心论盛行之时,山东籍的无神论者何承天、刘峻等挺身而出,反对佛教的轮、报应说,成为反佛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并深刻影响着佛教信仰者的生活。由于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佛教信徒为了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而使素食风气盛行。这种素食风气表现在佛教僧人与世俗信徒的斋食与日常饮食上。当时国家最高统治者对素食采取放纵的态度、南朝梁武帝对佛教素食大力倡导的影响以及因民族融合的加深而使北朝少数民族饮食生活的改变,都促使当时佛教僧人与世俗信徒素食风气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9日至17日,“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及佛教艺术学术讨论会”在九朝古都洛阳的龙门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洛阳市龙门文物保管所发起和主办的。全国各地佛教史、佛教艺术专家学者和特邀代表七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以及石峻、段文杰,史韦湘等十余名教授和研究员。河南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7):160-167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中外商人的商业贸易一起进行的,进行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佛教文化交流之路。从传播路线来看,佛教东渐与商贸往来交互影响。东晋时期西去求法和东来传教的僧侣开拓了一条从天竺直达山东半岛的海上路线,北齐时期则成为中外商人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同时这些商人又是佛教文化的传载者。公元4世纪佛教从北方泰山北线的陆上丝绸之路,再经过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传至高句丽,并在东传的过程中,通过山东半岛实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以及南、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内地和北方甚至西域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220至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上河中.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一个个王朝就像走马灯似地一掠而过。这一时期,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各地诸民族之间的大融合,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蓬莱仙话与佛教志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照比较的研究方法,可对蓬莱仙话和佛教志怪的起源变迁、人物形象、故事范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道教蓬莱仙话以长生不老为主要宗旨,佛教志怪小说重在体现因果报应观,两者在流传过程中彼此影响、相互渗透,促进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发展,为唐传奇的成熟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2.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约于公元前六世纪起源于印度。它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东汉的酝酿,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便逐渐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3.
佛教和中国隐逸文化都有强烈的出世性,因此,佛教在传入中国后便与传统隐逸文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对中国隐逸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渐趋兴盛的佛教对传统隐逸文化带来的改变最为显著。在隐逸思想与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了佛化隐逸组织,山林佛教就诞生于此。中国的隐逸文化也是在佛教义理的影响下才走向成熟。隐逸思想与功名划清界线,间接导致出家僧尼数量的增加,佛教的兴盛也与此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14.
佛教在北朝盛行一时,民众对于佛教的追求近乎狂热。与之相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佛教造像活动,打破了阶层的限制,使得贵族、平民都参与其中。从北朝流传下来的造像记来看,以女性为主体的造像占了一定比例,女性在造像活动中的表现是非常积极活跃的。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她们可以自由地信奉宗教、参加社会活动,还能较为自主地追求爱情,甚至出现了女子掌家、阻止夫婿纳妾的现象。这些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与鲜卑政权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女性在社会生产领域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胡汉文化的互渗作用密切相关。本文拟通过北朝佛教造像记管窥女性的造像活动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诸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的大诗人之一,日本学者加地哲定在60年代写的《中国佛教文学》一书在介绍唐代佛教文学时,把王维、柳宗元和白居易等几位崇佛诗人并列介绍,认为他们“对佛教有理解”,能“体味到佛教境界”①,其书对白居易重点介绍其偈文,颇有见地,然未可称详备。对于白居易与佛教的真实关系问题,国内的研究者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观点,有的结论尚有商榷之处,例如宋人姚宽在《西溪丛语》中认为白居易是“晚年药术竟无所得”后才皈依佛门;近人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附论《白乐天之思想行为与佛道关系》中就…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与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佛教与开放的相互关系:一是佛教自身的包客性和开放性,使得佛教在传入中国后,能够因应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背景,以儒学化为契机,走上了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为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佛教在经藏编修、佛学研究、僧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开放与开放的社会将使中国佛教能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美学     
<正> 宗教与美学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而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真实形象的反映。两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又具有千丝万缕的  相似文献   

18.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储光羲诗作为线索,从其生长环境、巡礼寺院、与文人交游三方面寻求其与佛教相关的信息,以助于了解唐代文人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 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从柳氏在世直到今天,人们就此问题一直辩论不休。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可归结为两种:一是认为柳氏是佛教信徒。同代人韩愈说柳宗元“嗜浮图言”,“与浮图游”,“不斥浮图”,还没说他是佛教信徒。后来,佛教徒把柳氏列入天台宗的传法世系之中,柳氏就成了佛教的俗弟子。近几年,有些同志著文说柳宗元“真诚地信仰”佛教,是“狂热”地“迷信佛教”的“佛教徒”,佛教思想“决定了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另一是认为柳宗元是伟大的战斗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家,不是佛教信徒。笔者持后一种观点。对此,很多同志已做过论述,本文只就五个问题,做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佛教     
鲁迅与佛教陈爱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东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碰撞、融合时期。保持着文化开放心态的鲁迅此时也走近了佛教,他以“拿来主义”以我为主的精神和勇气研读佛经,这对他的诸多人生观念乃至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