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剧《含嫣》里刘雪梅"采桑"时有一唱段——"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黄",习惯上人们简称"四月里"。这个唱段,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王爱爱首唱,一炮打响,想不到一唱就是五十多年。"四月里"早已成为三晋大地家喻户晓、广为传唱的名段之一。不知是唱腔奠定了演唱美,还是演唱美成就了唱腔美,应该说,唱词写得美,唱腔写得美,演员唱得美,三美合一,汇成了"四月里"的美  相似文献   

2.
飘雪 《北京纪事》2013,(2):49-50
2012年五四青年节京剧演唱会上,北京京剧院青年团的新秀演员朱虹演唱了赵派《白蛇传》“合钵”一场的名段“小乖乖”。这段唱是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排演《白蛇传》时,请著名戏剧家田汉作词,  相似文献   

3.
票友基因     
我对京剧之爱,是沁透骨髓的。我出身票友世家,6岁学唱京剧,8岁上台演出,10岁学拉京胡。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就能回忆起第一次看京剧《白蛇传》时的情形:"剧场里的灯光一暗下来,这白蛇就从舞台的顶楼‘刷’地一下飞下来,直往舞台里边蹿,两条蛇身体里边还是有灯光的,我小时候  相似文献   

4.
八十六岁的爷爷总好“霸”着央视十一频道看戏,大都是京剧。我就满怀好奇地问目不识丁的爷爷:“您听得懂吗?”爷爷乐呵呵地说:“我能听懂啥呀,也就是听听唱腔看热闹。吕剧是咱本地戏,说的唱的都是本地话,我倒是能听懂一些,可电视里不大演……”我一看尽孝心的机会来了,就忙用零花钱给爷爷买来一盘吕剧光碟,上面有《王小赶脚》、《小姑贤》、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07,(7)
老伴儿是快要奔七十的人了,可仍时不时有板有眼地哼起越剧。一会儿唱尹派的《何文秀》,一会儿唱毕派的《王老虎抢亲》,一会儿哼范派的"贺老六"唱词,一会儿又放开喉咙来一段《红楼梦》徐派唱腔;偶尔情绪有点低落便哼起戚派的悲调或者唱起王派的"黛玉葬花"。我听得最多的是尹派唱腔的唱段,如《何文秀》、《沙漠王子》等等。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音乐传统”的传承延续过程中,京剧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一批新生的、特色鲜明的,最具京剧唱腔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歌曲《梅兰芳》《贵妃醉酒》这两首具有京剧唱腔风格与韵味儿的民族声乐作品,都与京剧唱腔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本文在研究中分析了《梅兰芳》《贵妃醉酒》作品对京剧唱腔风格的运用,同时对作品演唱中京剧唱腔风格运用的情况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提起王树芳,北京城和国内的京剧观众是熟悉的,歌迷们也是知道的。为什么呢?因为她既能唱戏,又能阶歌。而且,两样都唱得好,准确、到位,游刃有馀。不但京剧的老旦、老生、青衣、花脸都能唱,地方戏曲评剧、越剧、豫剧、黄梅剧,以及曲艺的京韵大鼓也能唱,流行歌曲还能唱。难怪有人叫她“京坛一怪”,有人也叫她“京剧奇才”、“时髦老旦”,也有人叫她‘*坛红星”、“金嗓子”。唱腔多变头技巧,改弦更章露真功,王树芳赢得美国传来爨风骊雨般的掌声前不久,王树芳应“三岸文化交流协会”和《星岛日报》、《侨报》、《世界日报》的邀…  相似文献   

8.
沈铁梅的唱腔被誉为全国有名的金嗓之一。在《金子》中,她演活了一个“金子般的金子”。最初,沈铁梅受京剧名旦父亲沈福存的影响,三岁便开始学唱京剧。那年进入四川省川剧学校,改学川剧。这一段经历,对当时的沈铁梅来说,也许是她从艺生涯中一个小小的挫折。但从日後沈铁梅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就来看,或许恰恰是这小小的挫折,无形中埋下了她对川剧艺术革新的种子。从第一次演唱《双拜月》,到後来对《孔雀胆》、《玉京寒》、《凤仪亭》、《三祭江》、《神马赋》、《一代风骚》、《潘金莲》等剧的悉心揣摩,精益求精。二十多年过去了,沈铁梅的演…  相似文献   

9.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辩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10.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辨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11.
秦景棉 《社区》2005,(4):17-17
在社区组织了几次党员、居民的活动后,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一班人发现,居民们都非常喜欢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于是,稍有点“文艺特长”的我就只能“赶鸭子上架”当起编剧来了。为了编一段豫剧清唱《前永康社区气象新》,我挨门挨户去借常香玉唱段的磁带,想仔细听后作个参考,我把院里的所有邻居都问到了,仍然没有找到一段豫剧唱腔。借不到怎么办,只好发动家人去买。我爱人骑着自行车一处又一处地找,好几个音像店回答都说没有。其中有个卖磁带的小伙子特别可气,他告诉我爱人说:“有一个地方准能买到。”我爱人高兴地问:“什么地方?”小伙子说:“…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0,(4):62-63
京剧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只是开场前的鼓乐齐鸣,也许只是咿咿呀呀的唱腔,也许只是华丽美艳的服饰……但对于京剧本身来说,这是百多年来,几代京剧人智慧的结晶,它唱响的不只是一个剧种,而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善、恶、美、丑……京剧,常被人们形容为"国粹",几百年来兴盛不衰。京剧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它的一唱一念、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无不富有意韵、耐人寻味。殊不知,这让人百转千回的表演,却蕴涵了京剧演员几年、十几年的"功夫"。  相似文献   

13.
两千零五年钟声敲响了,世界人民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年,也意味要增添许多生活的新内容。我不明白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如果是在进步,又是不是吸取了新的东西,就要舍弃一些旧的东西呢?比如戏曲艺术,泱泱华夏大地上,流传着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曲艺流派、名家、名段。京剧四大流派:梅、尚、程、荀曾经是多么的名显一时。婉转的唱腔曾勾住多少人的心。四位老先生的西皮慢板《四五花洞》,虽然仅仅是一人一句,却又那样的令人倾神。如今再提起这些时,青少年中,又有几人知晓。而一说到时尚,首当其冲的却是流行音乐,流行歌曲。说是“流…  相似文献   

14.
以唱腔音乐的发展为线索,以唱腔的合流为标准,京剧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孕育、确立、成熟三个时期.在三个时期中,涌现了"前三杰"、"后三杰"、"梨园三杰"、"四大名旦"等一大批对京剧艺术形式确立、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演员,以及对唱腔音乐进行充分改造的京剧音乐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麻雯 《北京纪事》2013,(7):38-41
由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创立的梅派是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综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其诞生历程离不开当时政治氛围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主题、内容、唱腔等方面的改编变动。从《沙家浜》这个典例,可窥见样板戏"一线二革三突出"的创作特点。样板戏在中国戏曲史中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费米 《北京纪事》2015,(7):69-71
记者:感觉你们学生上学前都有京剧的学习和实践,你大概也不例外吧. 杨晓阳:是的.我进入京剧艺术殿堂多少有些偶然.5岁那年,我陪姐姐去学小提琴,隔壁就是京胡教室,京胡老师出来逗我,说要不要进来看看啊?很好玩儿的.出于好奇我就进去了,从此我就喜欢并开始学习京胡,后来渐渐接触京剧,便开始学唱京剧.一开始只是觉得京剧好看,那些头饰、服装,都很漂亮.  相似文献   

18.
看京剧,过瘾     
退休后,我参加了由镇江市退教协组织的京剧研习组,每次活动,我都沉浸于京剧的剧情中,遨游在精彩的韵律天地里。中央电视台11频道京剧栏目,我每天必看,且百看不烦,百听不厌,百唱不累。我从京剧的演唱中,逐渐理解了它的内涵;从音与琴的交响中,听懂了它的韵律,感悟了它的风流。这就是京剧历经几百年而不衰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记者:小小年纪,为什么会选京剧这个专业呢?学戏是很累人的,能顶得住吗? 杨腾:我从很小就开始学戏了.8岁那年我正式拜战友京剧团的朱宝光老师为师.朱老师戏教得好,饭也做得好.他是个天津人,会做饭,每次学戏后我就留在他家吃饭.后来我参加CCTV首届少儿戏曲电视大赛,获得了业余组金奖.学院复排《少年马连良》挑选演员,老师看我的京剧底子不错,就把我特招进来了.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汉语语音知识,通过对一系列京剧唱腔例子的分析,较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传统京剧的舞台语言“韵白”;京剧吐字行腔的原则“依字行腔”;京剧演唱富有特色性的艺术手段“切音唱法”和“衬字”运用等问题.既有一定学术性,对业余京剧学唱者又有一定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