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视角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通过制造和控制需求来消解消费者的主体性,并以消费为特征构建起一个丰盛的符号体系,个体在符号体系中确定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丰富了社会分层理论,为后现代理论做出较大贡献,但是该理论的局限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生活的两个最根本最主要的环节,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整个方向。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范畴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同样,作为生产与消费活动主体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本身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问题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怎样将文化价值体认到生产与消费的整个物化过程中?或者说,生产与消费怎样在经济杠杆的运行中,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我们认为,理清这一问题对于确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构架,对于开展“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全面发展有其积极的作用。结合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学习,本文拟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社会的批判性理论中,需要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从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中,我们看到了消费者是如何被需要体系所生产出来,也看到了需要是如何成为社会控制的一种形式。但他过于强调结构性力量对需要的规制,而忽略了消费者产生自主性需要的可能性。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消费实践,需要的制造与满足是一种生活政治,其中隐含着规训与自主的双重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4.
社会生活的节奏在不断地加快,消费合同以其简单性、快捷性的特点为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和认可。但消费合同尤其是服务消费格式合同多是经营者制定、消费者确认的格式合同,故而服务消费格式合同中很多都存在片面保护经营者权益而忽视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本文将从超市“封包”这一行为试对服务消费格式合同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居民消费分化: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不仅扮演着经济的角色,而且还扮演着社会和文化的角色.本文简要分析了经济学理论对消费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并从消费社会学角度出发,基于传统社会、消费社会以及中国社会三个维度,论述了消费方式与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的关系,认为居民消费分化是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在消费经济学理论研究上,消费者素质是一个被忽略了的问题。然而,消费者素质作为消费主体的修养,总是无数次地反映在对消费对象的认识和态度上,从消费这一环节的一个侧面,对生产发生着不同的影响。这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是促进的,也可能是促退的。所以,消费者素质的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消费者素质决定了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度,所以,提高消费者素质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广告批评者认为,传统消费文化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广告对中国现代消费文化的出现起到了催生和促进作用;广告是一种消费文化,它瓦解了社会价值的正常结构和秩序;现代广告把商品消费变成了符号消费,消费者日益通过广告所倡导的消费来进行身份认同.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广告批评偏重于广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忽视了当代中国特殊的商业文化语境,也忽视了广告文化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的理论与验证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本文认为 ,西方的传统消费理论无法说明中国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中国居民消费行为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居民的消费支出安排具有显著的阶段性 ,二是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一般都存在一个特定的支出高峰以及一个相应的储蓄目标。文章根据上述特点 ,运用以选择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 ,从而推导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消费函数 ,并根据实际统计数据作了检验 ,证实它能较好解释目前中国经济中的有关现象  相似文献   

9.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按照迪尔凯姆和马克思的分层原则,19~20世纪的上海娼妓应属于同一阶层,但是上海娼妓内部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分析不同等级的娼妓在地域分布、住所和消费价格上的差异,足以解释嫖客在社会空间、代理消费和消费能力上的差异和嫖客内部存在着消费分层.娼妓作为一种消费品,其内部的分层根源于消费者的社会分层,是消费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白酒销售的低迷期,白酒企业营销继续体现出自我迷失和浮躁之风,表现为注重包装设计忽视质量创新、注重市场短期效益忽视企业自身特色、注重销售忽视营销、注重新兴营销手段忽视传统营销创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白酒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认为,白酒营销的核心是满足白酒消费者的需求,白酒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主要体现为身体需求和精神享受、人际交往、礼仪三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身体需求和精神享受。白酒营销的本质是为顾客创造白酒消费的价值,因此,白酒营销要回归本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顾客创造白酒消费价值。为此,要立足社会责任感进行产品营销创新,在发掘和传承传统基础上进行文化营销创新,在传播白酒文明的过程中进行文明营销创新。同时,政府和社会要化解体制的制约因素、变革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社会要树立健康消费和文明交际的意识,才能有助于白酒营销的回归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商业地产属于双边市场中的市场创造者,商业地产的双边市场特征可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反映。通过平台竞争模型可以证明,在商业地产平台竞争中,商业地产开发商在制定价格分配机制和竞争策略时,应充分考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产生的外部收益,并采用差异化策略以减少竞争,获得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一个问题、一种思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在对马克思、韦伯、桑巴特等学术大师就生活方式理论贡献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指出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在文化、历史的视野下去看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主义文化,去看我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为我们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过侵略,掠夺的历史不同,加上“二结合”问题,即大商人、商业集团和包装他们的大广告业的结合;广告业与媒体的结合,使得我们的社会发展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那就是,我们的内部矛盾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我们在竞争中转移来的外部矛盾也要我们自己来消化,这是冷酷的,但同时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相似文献   

14.
徽商拥有数百年的经营成果,给我们后人留下丰厚的财富。无形的精神财富徽商精神,是徽商的经营理念和处世哲学的集中体现。高校团学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将徽商精神融入到高校团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抑商”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主流经济思想,它指的并不是抑制商业,而是抑制商人,尤其是抑制中小商人。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对于明清时期蔚然成风的官僚经商现象,就会以为是对“抑商”传统的偏离。作者在探讨“抑商”思想本质的基础上,解释明清官僚经商与各种各样抑商措施并存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倒是一种统一。同时,明清时期抑商政策的继续推行和发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至于社会形态的更替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业已完成了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者社会的转变,而相关研究很弱。作为社会理论家的瑞泽尔独树一帜,在消费社会学的应用研究中贡献卓著。其核心主题包括社会的麦当劳化、让祛魅的世界再着魅和“虚无之物”的全球化。瑞泽尔的消费社会学研究是基于人文主义视角对美国消费实践的社会批判,延续了韦伯、马克思、齐美尔、法兰克福学派对社会世界的研究。不过,瑞泽尔可能忽略了地方消费实践和消费者的多样性,从而过于概括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进城农民工住房需求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兰州学刊》2010,(7):86-89
社会排斥理论认为居住空间是社会排斥的重要原因。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对进城农民工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排斥。文章建议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将包括进城农民工在内外来低收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以满足他们基本住房需求。不过扩大廉租房制度的覆盖面必将会使资金供给不足问题更为突出,笔者认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还要广开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8.
於素兰 《学术探索》2014,(10):132-137
本文介绍了绿色消费相关知识,指出拓展绿色消费的意义,并从消费三要素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绿色消费拓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合理引导消费者,扩大绿色生产和营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四方面着手拓展我国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9.
政府绿色采购:逻辑起点、微观效应与法律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鹏 《社会科学》2007,(7):69-76
政府作为国家的象征和代表,其行为对全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政府绿色采购能够示范地引导社会公众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塑造起生态消费的消费模式。政府绿色采购的逻辑起点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维护和提倡公共利益,为社会公众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服务。政府绿色采购的微观效应是示范效应和扶持效应。我国应当明确政府绿色采购的主体职责,建立包括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等在内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