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以社会福利合作机制为主,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三部分内容。在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企业、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一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福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福利水平。“香港模式”给内地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建立养老保险、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成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贫困及救助:从理论到现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贫困问题,香港可设立基本与非基本两个贫困线并分别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从而在保障底线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柔性调节;应当把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别反映香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不同状况.香港的贫困问题属于丰裕社会中的结构性贫困,与落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性贫困有根本区别.对于香港的贫困救助,香港一直坚持"低税制、低福利、高发展"的路线,结合其经济、政治和文化实际建立了相当完善、颇具特色的社会救助模式.香港模式融合了西方补救型福利和东方儒家文化的特质,在救助目标、救助对象、救助主体、救助标准和救助内容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香港模式对内地的社会救助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内容比较显示,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具有救助的性质,体现了人道主义的社会支持理念,而香港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具有发展的性质,公民权利理念是香港残障群体社会支持的核心理念.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内容的差别给内地残障事业和残障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香港与内地残障群体社会支持来源比较表明:在社会层面,香港是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而内地是政府主导且政府主体的社会服务体系;在社区层面,香港是以社区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体系,而内地是以社区政府组织为主体的社会服务体系;在家庭层面,两地家庭同是残障服务的主体,但内地家庭负担更重;在个人层面,香港既有社工专业又有社工职业,而内地只有社工专业而没有社工职业.香港与内地残障服务的差别给内地残障事业和残障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机构救助面临着许多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机构救助模式不仅无法消除,反而是在强化社会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排斥。为消除针对流浪儿童的社会排斥,本文提出建立社区为本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并具体论述了社区为本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的具体做法。该体系的特点是基于并融入社区、多主体参与并密切合作、发展与保护并重,以发展为取向。  相似文献   

6.
8月中李克强副总理访港,给香港带来了一系列的惠港措施。其中最受在港中资机构关注的,是关于RQFII及允许内地发行港股ETF的安排,尤其是RQFII,是中资机构期盼已久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与香港比较,内地残疾人社会支持理念相对落后;力量相对单薄;方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贫乏。应学习和吸收香港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先进经验,在社会支持理念方面,实现由人道主义向公民权利的转变;社会支持方式方面,实现由政府提供向政府购买的转变;社会支持主体方面,实现由家庭、政府为主向非政府组织为主的转变;社会支持内容方向,实现由救助主导型向发展主导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与香港比较,内地残疾人社会支持理念相对落后;力量相对单薄;方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贫乏。应学习和吸收香港残疾人社会支持的先进经验,在社会支持理念方面,实现由人道主义向公民权利的转变;社会支持方式方面,实现由政府提供向政府购买的转变;社会支持主体方面,实现由家庭、政府为主向非政府组织为主的转变;社会支持内容方向,实现由救助主导型向发展主导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由于天灾人祸、人口压力、交通设施的改善以及政策的导向作用,大量内地人口流入山海关以东。针对流民,民国政府采取了诸如移民就粟、垦荒、供给粥食、搭建收容机构等救助措施。这些救助措施虽然具有浓厚的军阀色彩,但是已经蕴含现代意义的救济理念,救助组织机构亦呈多样化特点。对流民的救助使社会救济组织机构得以向现代化发展,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现代意识增强。只是,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的腐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和公信力,香港廉政公署执行、预防和教育三管齐下反腐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内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我国内地应在针对非政府组织等机构的反腐规制上引以为鉴,设立包含查处、预防、教育职能的专门防贪机构,同时配备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在反腐制度的设计上应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分析论证,注重运行的可操作性;通过多途径的预防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民众参与反腐的力度,形成支持反腐败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突破,反腐败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要想把惩治腐败“进行到底”,做到“不敢腐”,就必须要把反腐败机构及体制改革到位,以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中国香港廉政公署是卓越反腐败机构的样板,其许多经验值得内地反腐败机构借鉴.通过对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反腐败机构的比较研究,明确内地在反腐败机构体制方面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指出卓越反腐败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权威、廉洁、专业四大特征.具备这四大特征是中国内地反腐败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而进行整合型改革、职业化改革、组织结构改革是当前内地反腐败机构改革的三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疆籍流浪儿童普遍缺乏受教育机会的现状,且救助保护中心和工读学校不足以承担起提供全面教育的职能,救助工作体系中应被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哪种机构适合为流浪儿童提供教育救助。极有必要规划流浪儿童教育救助的原则和目标,确定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补偿性教育与分层复合型教育,同时设计相应的辅助性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许芸 《金陵瞭望》2006,(21):44-46
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目前我国约有15万流落街头的流浪儿童。以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救助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主流模式,它对于流浪儿童的社会保护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而言,从2003年-2005年底,共救助了流浪未成年人2048人。但是,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重点还主要集中在生活救助和安全保障方面,教育功能严重缺位,需要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控过程中本土化资源的发掘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的较高感染率,已成为一些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隐患。由于医疗资源贫乏,再因各种原因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致使少数民族地区防控艾滋病面临困难局面。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在预防宣传教育、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患者及其家属的救助关怀等工作中,应该发掘利用本族语言文字、民间自组织、宗教信仰、民间仪式等本土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儿童福利发展正在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对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提出了挑战。通过优势视角理论对近10年流浪儿童救助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从构建现代流浪儿童福利政策体系、救助机构功能重新定位、建立社会工作制度、明确四维流浪儿童福利责任与服务主体体系几个方面推动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机构养老服务市场存在供不应求的现状,机构养老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化养老的需要,研究和创新养老机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对比分析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民办公助模式和PPP模式,PPP模式在增强养老机构发展活力、提升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养老服务提供水平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应当作为未来我国提供机构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30年来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发展历程,基本遵循着"问题视角"的工作理念与思路。救助服务的焦点集中在儿童流浪所产生的个体与社会问题及风险,其目标定位于以儿童流浪风险控制与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国家为本和机构为本。将优势视角的核心要素抗逆力理论引入新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构建过程,可以积极引导现有救助模式转向关注流浪儿童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并将救助目标定位为以流浪儿童能力提升与生命成长为导向的"儿童为本",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救助管理机构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的暂时性的仅限于基本生存物质的救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无法从根源上制止流浪乞讨发生。有鉴于此,建立以救助管理机构为主导,其他机构相联合,具有一致性和可获得性的社会公共服务输送系统,形成新的社会救助模式,对于从源头上减少流浪,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内地和香港有着几千年来共同的中华民族传统继承,但是近100多年来两地不同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等,导致两地在民生福利的基本理论、价值原则和实践运行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国内地奉行的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民生建设模式,民生迅速改善;香港在回归之前采取的是自由资本主义福利模式,1997年香港特区回归以来,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借鉴和融入内地民生发展模式,形成了独特的福利模式并推进了民生发展。本文通过对内地和香港特区民生福利理论与实践演变的比较研究,概括出两地在民生福利理念和实践中的优势和劣势,探讨香港特区福利体系对内地民生福利建设的启示,推动内地民生福利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调查国内20所教育部属高校内部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现状及问题。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管理机构数量远远高于院系数量,院系数量越多,相应管理机构也更多,表现出教学科研机构依赖于管理机构,这体现了目前高校重"非生产"轻"生产",重行政轻学术。管理机构数量与校领导数、专任教师数与教职工数并不存在相关性,表明目前校领导的配置欠缺统一的标准,且当前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取向并不是以服务学校职工、教师为主,管理机构的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