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三论     
关于法治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所涉及的只是有关法治的三个问题,当然是比较重要的三个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就教于高明。在谈到正题之前,需要对“法制”和“法治”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作些解释。就本来意义来说,“法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法律以及有关法律方面的各种制度。从这个意义来说,只要有国家就有法制,因为国家的意志就体现在法律上面,为了执行法律,就得建立一整套制度。但是,我们现  相似文献   

2.
法制现代化与行政程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现代化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内涵,建立起以法治、自由、平等、民主和有序高效为价值取向的法律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法制重要内容的行政程序法是一项基础性法律,是规范和指引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  相似文献   

3.
法治国家建设需以地方法制为基础,地方法制意义世界发端于国家法律制度与地方习俗规则共生的环境。既已发动的各种地方法制(或法治地方)建设,于匆忙之间未及兼顾其意义世界。地方法制的意义世界根植于特定地方的生产、生活实践,在融合地方俗约惯习中寻求趋于良治的规则平衡。地方法制意义世界有独特的知识形式,有国家赋予的规范性程序,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体的操作规则。从意义世界的视角切入进而完善地方法制的研究具有推进国家法治进程的方法论意义,有助于厘清央地权责关系、形成法治社会和形成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没有法制传统的国家,人治是中国制度文明的主旋律。法治的传统是人类制度史上的主要遗产,它造就了有序的社会。中国现在正处在法制现代化的时期,应回到传统中去,树立法治观念,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由外部强制变成内心信念。  相似文献   

5.
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它不仅影响法律规范创制的质量,而且制约着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制度的全过程,从而决定制度建设的成败。法治意识作为法治国家的内在灵魂与精神支撑,不惟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而且也是一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全面认识法治与法治意识,是实现法治国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律不确定性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本世纪语言分析哲学(Linguisticphilosophy)的兴起和以此为基础的五、六十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对整个人文学科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对法律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提出了法律具有不确定性这一命题,它对法律的概念、内容、范围,法律制度结构,法治的内容与意义及其与人治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回答,这对各国的法制,特别是成文法国家的法制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也是一成文法国家,而且法制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对法律基本性质及其与哲学思想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法律和法制,从而…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促进二者的良好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顺畅运行的重要一环。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定性为软法与硬法、社会法与国家法、愿望道德与义务道德的理论观点,对我国治理和法治实践缺乏解释力。现代法治精神内核是规范公权力,“制度之治”是法治的核心要素及“中国之治”的根本特征。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共同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双轨并行”型制度架构,应遵循统分结合、平等互促、合理转化的原则,从制度的理念、内容、形式全要素、全过程地促进二者衔接协调,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制度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化史上,中国是较早形成系统的法治理论的国家之一。在中国古代社会,法律制度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古代社会在事实上又是没有法制传统和民主政治的社会。有系统的法治理论却没有法制传统与民主规范,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至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应该从传统法治理论本身和社会政治实践两个方面去寻求。  相似文献   

9.
法制改革四论谢鹏程法制改革涉及制度、组织和理论三个层面。本文仅从法理学角度,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对研究市场经济与法制改革之间关系的方法论、法律信念的转变、法律规范的国际化与法制建设的中国特色、法律制度改革途径这四个方面,略述己见。一、...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 ,法制传统与现  代法治 ,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 ,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 ,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 ,特别应重视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的牢固确立。这些均是中国法制变革应当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法治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市场经济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而法制社会则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有效的现代法律体系为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后 ,在经济建设下的中国已被大多数人理解并接受的话 ,那么法治的人文精神和内在价值似乎还没有得到相应普遍的重视。而任何一个法制社会所具备的条件不仅仅是一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的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制度 ,而且还应有全体社会成员对法律秩序包含的社会经济伦理价值的自觉的和坚定的信仰和选择 ,古人说 :“徒法不足以自行” ,正是后者决定了依法而治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对捐助型单位的法律调整,是指对捐助型单位内部的各种组织与管理关系,以及这类单位与捐助人或国家主管机关的关系,通过适用法律加以规范、控制与约束,使之符合国家意志。关于此项调整在我国应如何进行,笔者认为,目前尚需从相应法律制度之建设这一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法制现代化是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内涵,建立起以法治、自由、平等、民主和有序高效为价值取向的法律制度,对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现代法制重要内容的行政程序法是一项基础性法律,是规范和指引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代法律制度。在我国走向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行政程序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法制现代化呼唤行政程序法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的法制面临着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创造性转换,这个转换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农村理想的治理模式,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一项复杂的艰巨的政治基础工程。村民自治除受村民自治法律规范外,各种法律调整以外的因素也在发挥着作用,其自治法律秩序的确立,必须有赖于对法律调整下的村民自治与党的政治领导、乡镇行政管理以及乡村社团内部整合等基本关系的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有着深厚的法治基础.法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法律应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国家权力的失控与异变.权力的来源、性质和行使决定了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法治要求对权力进行制度化、法制化的监督.诉讼监督的核心是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这正是法治的内在要求.诉讼监督的目标寓于法治的价值层面之中,诉讼监督的制度规范构成了法治的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没有坚强有力的法律监督,法律的实施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要准确地把握法治的含义,必须正确处理法治与法律、法制,法治与专制、人治的相互关系,法治的基本内涵与标志是民主政治与法律权威;与专制相结合的法制不是法治,只是人治的形式之一。法治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但将“法律全都转化为道德”的社会不是法治社会。法治需要弘扬优良的法律文化传统,但在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法律与政府的关系的角度,深深植根于经济基础,反思了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的法制现代化的历程。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从法律工具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1949年-1978年),这个时期,法律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并没有能形成对政府的有效的制约;(2)从法律工具主义到法制国家(1978年-1996年),这个时期,法律得以重建,但并没有超出工具主义的范畴,并且,只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才逐步对法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出建立法制国家,政府也应受到法律的约束;(3)从法制国家到法治国家(1996年以后),这个时期,确立的是法的统治,政府是法治下的政府,并且,论述了法治下的政府所应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法治的基本含义法治的全称是“法律的统治” (The Rule ofL aw) ,在实行法治的国家 ,其最高权威不是某些随心所欲发号施令的个人或集团 ,而是按照人民的意愿建立起来、由独立的司法机构执行、并以权力制约方式维护的整套法律制度及其运作方式。建立法治是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之一 ,可以把法治国看做是按法治原则建立起来的国家。德语文献中的法治国的实质含义是“依法而治”或法制国 ,而不是现代普遍意义上实行法治的国家。它带有实证主义法哲学的意味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 ,欧洲大陆司法传统一直不承认最高立法者应受更高级…  相似文献   

19.
法制现代化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一个社会的法制现代化程度,重要的是要考察该社会的法治水准。积极审慎地推进法律改革,乃是实现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要确立衡量法制现代化的标准,重要的是在历史经验的分析基础上找寻关键性变项。以法治为关键性变项的法制现代化,便蕴涵着三个相互关联的判定标准:其一是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其二是法律的价值合理性;其三是法律的效益化原则。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对于推动法制现代化、建设现代法治国家具有先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法治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现代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在法治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作认真的反思。本文主要阐述现代法治理论的基本观念、原则和精神,结合我国的一些现实条件探讨法治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几个基本观念问题法治是指一个社会以法律进行的统治。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一种进行社会控制的根本制度,它要求社会中所有的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按照代表公众意志的法律制度或体制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控告、认定和制裁。法治的另一个更重要的意义是,限制统治者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定的规范。社会通过这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