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红蓝铅     
爱情的到来往往是在一瞬间。 本来,我不相信这句话,后来信了。 娟儿在我们这所师范学院的外语系读书。那天,不知道为什么她到我们美术系来听课了。身边的朋友捅一捅我的腰:“娟儿,外语系的系花,校花中的银花。”我漫不经心地抬头,娟儿一下子就闯进了我的心里。 娟儿穿着一件白连衣裙,个子不高,一双大眼睛迷迷蒙蒙的。 后来我对娟儿说,你迷蒙的目光让我迷失了方向。 我套用的是张学友《情网》中的一句歌词,没想到娟儿就被我感动得哭了。 娟儿的家在吉林延边一个叫做汪清的小县城。娟儿说那里四面环山。秋天来临,山上的树木叶子枯…  相似文献   

2.
安宁 《现代交际》2004,(7):72-72
读书的时候,每每陌生人问起是哪个系的,我总会一昂下巴,极骄傲又极清晰地说:外语系。后来找工作,试讲得了第一,临签约的时候,看到身边的朋友大都思量再三.又被单位几次打电话追问之后,才决定是否签约,突然地也想摆摆架子,就说:我还是再考虑一下吧。  相似文献   

3.
孔琳:走运影坛文/越声孔琳高兴地打电话给记者,迟播半年之久的《头发乱了》就要与观众见面了.那个兴奋劲儿在电话这头都能感受得到。我认识她不久,但在这之前.朋友就告诉我,这女孩子,出现在哪个剧组,哪里就有欢笑和歌声。而且她为人真诚,演戏投人,一丝不苟,也...  相似文献   

4.
只会送邮票的人安武林当我的初恋“被迫”提前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是个──罗玉茹是我们班里的生活委员。她轻盈地来到我的身边时,总是微笑着对我说:哎,诗人,把你的邮票给我留着。我机械地回答:一定,一定!她抿嘴一笑,低头走了。她觉得我的样子一定很可笑,因...  相似文献   

5.
无关之痛     
琉琉是一个男孩子。   我和琉琉是小学同学。 80年代以前的男生女生不大说话,但琉琉是班里的例外,女生们不仅可以和琉琉说话,还可以和他开玩笑,打打闹闹。琉琉是班里长得最矮的学生。身材上的低人一头,使得他在与人交往上,尤其是与女生的交往上获得了某种特权。冬天打雪仗时,女生们的课间游戏常常以把琉琉摁倒在雪地里,用雪把他埋起来而告终。   初中的时候,我和琉琉不在一个班级。他的个头长了不少,但仍然属于班里的小个儿。初三时我因为生病休学了一段时间,新学期开始后我到年级里最好的一个班里去插班,班主任是一个三十…  相似文献   

6.
圆子信箱     
最后一年圆子: 我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给自己列了一张清单:用一个月的时间游拉萨:用两个月的时间爱我的女朋友,然后好好地分手;在最后六个月时间里出版我的书。我只是感慨生命给我的时间太短太短,我无法做太多的事。 湖北武汉 超然超然: 有些人把生命浓缩起来用,有些人给她兑了大多的白开水。我相信你在这一年里做的事,比一些人一生都多。请接受我的致意! 圆子圆子: 我很想问,究竟什么令我们快乐:金钱?享受? 甘肃兰州 问号问号: 这是一个困惑哲学家、心理学家几个世纪的问题。牛津大学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得出结论:跟川年前…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期间,跟上小学时的几位老同学聚会.我刻意打听过琪的消息。大多数人已经把琪忘了,根本记不起还有个叫琪的同学:能记起来的也说不清琪的情况,有的说在外企,有的说在经商,有的还说琪自杀了……琪是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的同桌,从小父母双亡,靠奶奶养活,家里很穷,甚至连学习用品都备不齐,常常怯怯地向我借;因为琪学习好,可以帮我完成作业,我大都会借给她,有时就干脆送给她。这些事让班里几个调皮捣蛋的男同学知道了,就开始起哄,并把琪的姓和我的名连在一起乱叫。为此,我和一个男同学打了一架,我的鼻子被打出了血,衣…  相似文献   

8.
莲心 《金色年华》2007,(8):38-38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一名大二学生,最近我喜欢上班里的一个女生,也许是因为我太冲动,也许是因为我第一次谈恋爱。也许是因为我不了解女生的心思……所以我令她生气了。  相似文献   

9.
感谢:雪中送炭编辑同志:1989年,我的儿子丢下一家老小离开人世。就在我极为悲痛的时候,临澧县教委工会吴主席、县委老干部局张副局长等赶来安慰探望,并送来500元困难补助费。从那以来,各级领导十分关心我的晚年生活。去年12月,县教委又派人将一床赛丝线高...  相似文献   

10.
团年饭     
何立伟 《老年人》2010,(4):34-34
离年三十还差大半个月,我老婆就跟我说,怎么得了,去订团年饭,几家宾馆和大饭店都是拍满的,根本订不到。我说今年好像团年饭特别俏,听单位同事说她是早一个月才订到的,现在订,只怕是月下来迟。老婆讪讪道,那就只能在家里吃了。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之恋     
王陆 《中外书摘》2006,(3):56-57
1978年,我十八岁,考到辽宁师范学院(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入学那天,下小雪,我戴着小瓜皮解放帽,想找中文系的楼。我看到有一个包着破头巾的妇女在我前面走,我就先喊她一声阿姨,问她知不知道中文系的楼怎么走。她说她也在找中文系,她也是新生。我俩就一块儿签字报到,一块儿走进教室。我俩同班,我俩差十四岁。后来我一直叫她孟大姐。她是班里最大的,是一个母亲,我是班里最小的,是一个中学生。在我俩中间的同学是各种年龄各种职业,下乡知青最多,工人其次,还有卖水果的、修理自行车的和军人。我们的第一堂课是英语,一个刚从俄语系毕业的工农兵学员教了我们八个字母,从A到H。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字母旁边标上汉字,跟老师很努力地读。课间休息的时候,很多男同学都聚在一起卷旱烟抽,走廊和教室里是乌烟瘴气,满耳粗话和尖锐的话。在宿舍也是一样。那时我很愿意挤在他们堆里,听他们讲。在他们中间,我什么都不如他们。记得教我们鲁迅课的张老师开玩笑说:这里哪像大学?这里就像工农革命讲习所。那时我们都渴望了解文明的东西,伟大的文学是一个,自由的思想是另一个。我非常幸运,我什么都不懂,但我能和这些比我年长的比我有思想的青年们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1978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坐在大学课堂里。  相似文献   

12.
姚远 《金色年华》2008,(1):32-32
我是一名大学生,上学期因为一天晚上给男朋友打电话声音有点儿大,跟一个室友闹了矛盾,从此她就处处针对我,不跟我说话,每次和别人说话时还特大声,让我很郁闷。她还总想方设法让其他人孤立我。 在我们寝室,我跟她们不是一个专业的,跟自己班里的同学住得又远,也不能总往人家寝室跑。我觉得很孤单。  相似文献   

13.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4,(14):32-32
找不到更丑的 哭着回家对老妈说:“妈,班里的人都说我是丑八怪,全校都找不到比我还丑的人了。”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和蔼地说:“傻孩子,那是他们没眼光,你怎么会是最丑的呢?明天我就让你弟转学到你们学校去。”  相似文献   

14.
常听人们说:现在的女孩,真是越来越大胆,越来越主动了。   一次出差,我结识一位年龄相仿的朋友,乍见之下,很容易让我想到“前卫”两个字,果然,她一开口就震得我瞠目结舌。话题缘于我们是同龄人,又同是女性,很自然提到找男朋友这件事。我以传统女性的观点认为:就应该男生追求女生。但她一口否定了我。她说:“追求你的人,一定有不如你的地方,表面看起来你很幸福,实际你是委屈了自己。我在遇到我老公之前,对追求我的人一概不屑一顾,遇到他以后,我认定他是我要找的人。我就问他:你有女朋友吗 ?如果没有,你就不用再考虑…  相似文献   

15.
立言 《金色年华》2009,(5):35-36
去食堂打饭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往后面伸手:“秀秀,把饭盒拿来!”见没有回应,才猛然想起身后已没了秀秀。班里谁都知道,我与秀秀是最好的一对姐妹。我们一起吃食堂,一起去图书馆看书,早晨还一起到操场上跑步,就连课间休息时上厕所,也是约好了同去。  相似文献   

16.
身世之谜折磨父亲一生上小学的时候,每到寒暑假听到班里的同学嚷着要回老家,我就羡慕得不得了。我就问母亲.我什么时候也能回老家。母亲的回答总是叫人一头雾水:你现在就在老家呢!你不是天天都和姥姥睡一屋吗?我明白,我们的奶奶其实是我母亲的母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世上难逢百岁人”。可如今,就是百岁寿星已不算稀奇。前不久,我为一项工作在近两个月里每天走访一位百岁老人,与他们相处交谈,仿佛品味着一盅盅被岁月酿得醇而不酽的茶。寻访这些将两次跨过世纪之交的百岁老人,我感觉他们的人生就像一...  相似文献   

18.
悦悦 《当代老年》2010,(4):38-39
年初,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嚷着说:“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的时候,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年轻轻的,乱花冤枉钱!”婆婆是个会过日子的节俭人,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儿。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又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活。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  相似文献   

20.
悦悦 《老年世界》2010,(18):21-21
今年春节的时候,先生和我送了一部手机给六旬的婆婆。婆婆拿着手机嘟囔着说:“买这玩意儿干啥啊?我要给你们打电话,拿家里的电话直接打不就得了!”自打我们送她手机那日起,手机就俨然成为了她手里的摆设。每个月我们往她手机里充的话费,还是没少几块。先生苦笑着说:“我这妈,可不是玩高科技的人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