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直十分关注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的成长。她早期的两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和《秀拉》描述了黑人女孩多面复杂的“成长困境”:成长引路人的缺失、黑人社区的分裂异变和父权制的桎梏。通过书写多重困境下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莫里森对黑人女性乃至整个黑人民族的出路和发展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紫色》是美国黑人作家艾丽斯.沃克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张扬黑人女权主义、构建黑人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小说描述了一位受旧思想束缚的黑人妇女的思想转变过程和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压迫的生活境遇,以及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及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作者成熟的女性意识,展示了黑人女性从苦难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自发团结在一起的共同奋斗历程,为黑人女性冲破婚姻、家庭的束缚,获得自由和追求自我解放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玛雅·安吉洛是当代美国文坛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继承并发展了美国黑人士性文学,展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与性别的困境中经历艰辛与屈辱并顽强成长的过程.以成长小说理论为基础,能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小说所折射的黑人女性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4.
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创造性地运用了成对的成长主体和并置的叙事结构,以此在形式、内容及意义上突破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框束,向读者展现了活生生的黑人女性艰难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使成长小说这一文类更加繁复且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的第二部同名小说《秀拉》描写了种族和性别歧视下黑人女性秀拉成长的经历。分析秀拉和夏德拉克人物形象,对比黑人社区"底层"对他们思想行为的不同反应,可透视出黑人社区无法接受黑人妇女拥有和男性同样的自由和权利。  相似文献   

6.
"灰姑娘"式成长历程是女性文学中的经典主题,而简·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更是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围绕这两部小说,分析了文本的情节结构、二元对立的人物模式,以及小说中女主人公通过自身的反抗最终实现了"灰姑娘"主题的超越,旨在阐述不同时期的这两部小说在成长主题上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的英国文坛,E·M·福斯特一直被誉为著名小说家,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他最为清新乐观的一部小说,也一直被广泛地从多角度进行过研究。本文主要从女性成长小说视角进行分析,指出女性成长小说的特征在女主人公露丝身上有着深刻的体现,她在充满曲折的成长道路上寻求自我价值和精神自由的觉醒的过程,构成了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8.
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小说以人名、物名、地名喻指白人文化主导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折射出黑人妇女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从"迷失自我"到"彰显自我"的成长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主义话语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9.
布鲁克纳的小说《欺骗》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在实现心理成熟和精神顿悟时已年过半百,这种成长的滞后性使该作品成为一部特殊的成长小说。文章结合传统成长小说模式和主人公安娜的性别、阶级和时代特征分析其成长延迟的原因,发现她在成长空间、引路人、寻找职业和走进婚姻几个成长关键点上陷入困境,困境背后是传统社会观念对女性成长的种种束缚和英国20世纪下半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给人们造成的道德模糊和价值体系混乱。安娜最后的精神突破得益于她作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自我认同能力。主人公安娜的特殊成长历程颠覆和改写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模式,丰富了成长小说的内涵,给当下女性成长以警醒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紫色》是一部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同时包含典型的边疆小说元素。女主人公西莉的成长过程是西部小说中亚当式人物的翻版。她从对自我价值的无知到觉醒到冲破重重监禁最终成长为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完成了对自我精神边疆的开拓和自我价值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