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制度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阶层的形成过程及规模,回顾了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动因和上海、武汉、重庆三种制度模式的运作情况,研究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闽钢 《东岳论丛》2011,32(5):13-19
社会救助的目标定位是社会救助制度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标和寻标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文提出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走向"城市居民最低收入支持制度",目标定位要从原来的"收入定位"走向"收入(财产)+类别定位+需求定位"。在"城市居民最低收入支持制度"中,集成"基础+分类"的救助目标,即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类救助,家庭分类救助的对象是面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同时通过设计和实施:贫困家庭的"儿童抚养补助金"、"残疾人照顾补助金"、"老年人照顾补助金"和"单亲家庭补助金"等等救助项目,促进社会救助体系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凤云 《南方论刊》2009,(11):30-32
农村社会救助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性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肇庆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已着手展开,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在城市反贫困方面采取了综合性的行动。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和特点,总结了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和行动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下一步可能的变化情况,并提出我国未来城市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转型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现阶段具有转型期特征的城市贫困问题逐渐缓解以后,下一步的城市贫困问题将可能朝着更加长期化和稳固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着力加强和调整城市反贫困的行动。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包括社会救助制度在内的多项相关联的制度构成的有机体系,社会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子系统;而社会救助制度又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辅以其他必要救助制度建立起来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只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辅助程序,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促进社会救助这一兜底性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更好地适应相对贫困治理的目标要求,文章概述了我国迈向相对贫困治理的过程,阐述了在快速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以及非常态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社会救助存在的覆盖对象局限、救助项目叠加、制度面向不统一以及救助项目单一等制度性缺陷,并探讨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主要是树立积极取向的救助理念、推进城乡统筹、采取统一的个体面向、打造综合救助格局和扩大服务救助.  相似文献   

7.
王玉林 《天府新论》2006,(Z1):66-68
当前,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建设,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配套措施,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救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具体可以分为生理性、资源性、突发性、社会性农村极度弱势群体。应根据收入变化适时调整保障水平,同时从制定依据、标准构成及保障线确定和保障线调整等方面科学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国家财政负担、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和社会捐助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筹措的主要渠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涉及管理主体与具体操作方式、管理内容、检查监督机制及资金的保值增值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郭健美  刘同芗 《理论界》2010,(2):195-197
城市低保边缘群体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伴而生,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城市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处于缺失状态。社会救助的缺失不仅使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权利无法保障,破坏社会公平,而且会直接增加城市低保制度的压力,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关怀,应从完善低保制度、发展专项救助和发动社会力量三个方面来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0.
医疗救助为低收入家庭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维持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贫困脆弱性是指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运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测度方法对上海市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医疗救助制度对缓解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作用;相对于城镇低收入家庭而言,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更高,医疗救助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医疗救助对不同医疗支出负担的低收入家庭贫困脆弱性缓解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白小平 《兰州学刊》2014,(3):158-16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二元体例,导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特征鲜明,且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设计、救助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救助立法整体定位与结构功能发挥。社会救助立法应着重结构功能定位,与慈善救助法分野互补,明确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划分,科学且分层界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整合为临时困难救助,规范居民收入、财产确认措施和救助程序,确保生存型社会救助立法与适用完善,使其充分发挥"最后一道社会安全保障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总的来看,体制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主要的历史性原因: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现实主要原因;导致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文章运用社会权利贫困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社会权利贫困的“中国现象”,其中包括现行法规没有保障平等的公民权利、明文规定的权利难以得到强制实行、弱势群体缺乏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权利、城市贫民的人格尊严严重缺乏,以及一批特定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严重不足。通过总结美国反贫困政策演变和不足,文章提出了治理中国城市贫困的四个基本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政策排斥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复杂性和两面性等特征。资源稀缺性、社会问题复杂性、决策信息不对称,决策与执行者的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政策排斥性问题的形成与产生。消极性政策排斥的危害是不可低估和轻视的,基于政策排斥的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弥补政策自身不足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推动社会管理实践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张春梅 《阴山学刊》2004,17(6):94-97
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转型,包头市的城市贫困问题正日益突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后,包头市在城市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包头市的城市低保制度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确定保障标准、拓宽多元筹资渠道、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互补运作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才能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高反贫困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失依儿童是需要特别扶持的弱势群体,对其进行社会救助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要求,体现了国家的责任和社会的义务。但是目前的失依儿童社会救助仍然存在困境,家庭的抚育作用有限、制度的保障程度不足、社会救助和支持缺乏,他们处于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生活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儿童权利保护法律缺失、制度性保障政策救助范围狭窄、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缺位和社会力量薄弱,因此我们需要在分析其救助困境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失依儿童的救助和扶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瑞林 《学术探索》2005,1(6):43-49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贫困的定义和度量、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要强化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关注陷入贫困风险高的群体,重视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警惕贫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从城镇贫困人口基本状况的分析入手,针对城镇贫困群体的特点,城镇贫苦群体的致贫原因等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城镇贫困问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通过创办慈善救助事业以实现其传教之目的。传教士在华创办的医疗、慈幼、灾荒赈济等慈善救助事业广泛地践行了西方社会先进的施救理念与模式,为中国社会救助实践树立了新的榜样。在中西救助实践的比照下,中国社会救助事业逐渐开启了学习西方,扬弃传统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