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最初接触,始于绳纹时代后期。《后汉书》载公元57年已有“光武赐以印绶”;107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魏志·倭人传》载,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求诣天子朝献”;《东夷传》载,240年“奉诏书印绶,诣魏国”,两国...  相似文献   

3.
唐日关系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历史系沈仁安一、贞观唐使高表仁630年东突厥内属,唐初主要边患平定,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统制四夷自此始也”。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贞观五年,631年,倭国“遣使献方物”,②东夷中最远的倭人前来朝贡(在此以前,624年朝鲜...  相似文献   

4.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日本研究》2011,(4):69-73
在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舞台上,日本古代大陆移民留下了活跃的身影。他们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与文字文化上的优势,为倭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倭王统治的确立与巩固以及倭国融入古代东亚国际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日本古代大陆移民与倭国的内政外交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古代东亚国际社会人员交流以及日本古代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魏晋南北朝与东亚国家关系史中的“扶桑”、武宁王陵和梁元帝《职贡图》后 ,指出扶桑并不专指日本 ,因此《梁书·扶桑国传》不能证明南朝佛教已经传入日本。以往用以证明日本与南朝交往的梁元帝《职贡图》 ,其倭国使者形象是根据前代史籍记载构画的 ,反倒证明此时倭国与南朝的交往中断。另一方面 ,研究武宁王墓室的结构与砖铭 ,并与南京为中心的南朝砖室墓相比较 ,可证明武宁王陵应是南朝工匠所建造的。将这些孤立的个案联系起来 ,正好证明该时代东亚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动 ,百济成为南朝外交以及在东亚世界传播南朝文化的首要国家  相似文献   

7.
公元413年,倭王讚在相隔了一个半世纪后,第一次向中国东晋王朝“献方物”。从此以后,倭五王展开了频繁的对宋外交。据《晋书》、《宋书》、《南齐书》和《梁书》的记载,倭五王遣使除授的情况见表一。如表一所示,从413年到502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倭五王向中国南朝各王朝遣使计达13次。其中,因倭王新立或中国王朝新建而遣使朝贡占九次,倭王遣使表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小林正,退休职员,1909年8月生人,现住静冈市。作者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后汉书·倭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关古代中日关系研究,对邪马台国持九州说,曾先后用一百二十余天赴现场考察。最近,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倭国王帅升等”研究——“倭国王帅升等”乃熊本县球磨郡免田町》和《<汉书>如淳注“如墨委面”之研究》等论文寄给本刊,希望与有志于斯的中国学者共同探讨。今将其中一篇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607年,倭国遣小野妹子率使团抵达隋朝并向隋炀帝递交了国书。国书的称谓导致隋炀帝不悦,由此引发了"国书"事件。从"国书"事件的发展过程看,隋炀帝对国书的态度表明其维护朝贡体系的决心,小野妹子回国时携带隋朝"国书"说应该存疑,裴世清滞留难波50天是因倭王在寻求应对之计,倭王于608年再遣小野妹子使隋是以学习为主,同时借机继续试探隋朝。  相似文献   

10.
论严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嵩身为辅政大臣 ,在他执政的 2 0多年中 ,把主要精力都用于赞玄媚上以固宠。他树贪风 ,坏吏治 ,弛武备 ,竭库藏 ,于是加派不已 ,民变纷起。面对“北虏”“南倭”的猖狂进犯 ,不仅束手无策 ,而且提出“佳兵不祥”的“理论” ,反对用兵 ,使防“虏”御“倭”之战受到很大阻难和挫折 ,国家和百姓皆饱受兵火之苦。因此 ,说严嵩是误国害民之相 ,似乎并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史书上的“倭”与“倭奴”中国的古老史书,是研究日本及中日交往的珍贵财富。中国的日本语言文字翻译,也是始于这些史书的,主要是从《魏志·倭人传》发源的。当日本尚处于文明的萌动期,中日交流尚受海洋所阻的时代,史书的记录周详而确凿,起到考古器物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的本土化: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宁 《社会》2006,26(6):1-1
在全球体系的视野中,社会学的本土化作为一种学术运动,乃是社会学话语的“依附国”力图摆脱对“发达国”的学术依附地位的一种集体诉求。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社会学的本土化运动,乃是一种学术民族主义运动。在这种运动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外部效度问题成为“依附国”的学术群体所攻击的靶子。通过寻找和创立更具有效度的、更能解释本国实际的理论,学术“依附国”获得了独立于学术“发达国”的话语权利。这种类型的“本土化”,是合乎情理的。   从学术“依附国”内部的视野来看,社会学本土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本土学者与海派学者之间所进行的学术资本和话语权利竞争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国家参加这次战争,至今史学界说法颇异,大体有“三十”国、“三十一国、“三十二”国、“三十三”国、“三十四”国、“三十八”国等说。形成上述不同说法的  相似文献   

14.
从1592年到1945年,日本在东亚地区先后发动了“壬辰倭乱”、“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等大规模兵燹。这一系列剑指东亚的侵略行动,定凋于丰成秀吉,承绍于明治天皇,膨胀于昭和时代,已形成隐秘于事实背后的一以贯之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惯性。“二战”后主张切断战争『日J关联的意见,并不符合历史上日本人的自身说法和做法,却符合现代日本学界的个别表述。因此,钩沉每场战争之间的事实和逻辑隐情,还区域战事以本来属性.或许能对东亚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现实关照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5.
云南——倭族之源?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嵇立群日本和中国的云南,两地相隔遥远,说它们二者之间在民族学与文化上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似乎难以想象。但是,前些年,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的一本著作《倭族之源:云南》将日本和中国的云南联系到了一起,在书中,他从语言学、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几年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首先,行政机关的生机与活力得到明显增强。通过考试录用,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使公务员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结构得到调整。通过竞争上岗,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束缚,拓宽了选人视野,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次,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实行公务员制度后,机关里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变化:钻研业务的多了,不思进取、无所事事的少了;严于律己、遵纪守法的多了,自由散漫的少了;积极主动、加班加点的多了,办事推倭。迟到早退的少了;平等竞争意识增强了,托关系。递条子的少了;规章…  相似文献   

17.
李妍 《东西南北》2012,(20):56-57
在“国”字号道路上奔跑的,绝非茅台一家。近年来,五粮液出了“国五液”,沪州老窖推出“国窖1573”,汾酒打造“国藏汾酒”,西凤酒跟上“国典凤香”,水井坊也在努力申请“国水井”、“国水坊”……整个白酒行业都对“国”字号有浓重情结。  相似文献   

18.
宗臣御倭时间恰好是倭患最为惨烈的嘉靖朝,地点又是罹毒最甚的福建,相当具有典型性.宗臣有亲身抗倭的经历,再加之长期受<史记>、杜诗的熏陶,具有明确的存史意识,所以其御倭散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了解倭寇之来源、倭惠之惨烈、客兵之祸害、御贼者之表现等众多史实,对进一步认识明代沿海倭乱、朝政腐败、海防策略均有极大的帮助.宗臣真实具体的御倭散文,和明代边防诗相比较,其史料价值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2月25~29日,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与俄罗斯“统一基金会”在莫斯科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俄罗斯与中国发展前景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未来”的研讨会。会议分为5个讨论单元:“中俄两国的发展模式”、“中俄两国的经济改革”、“中俄两国的政治发展”、“中俄两国对外政策和中  相似文献   

20.
渤海国族源考——以中国、日本、朝鲜史料为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世纪末,大祚荣“渡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①,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渤海国。后经略二百余年,遂以“海东盛国”之名,称誉东亚。近年,有关渤海国之研究,颇热于日本、韩国、朝鲜及俄罗斯诸国。然论及渤海国族源问题却多有异议。择其要者,大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