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课"课堂教学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个体品德培养的主渠道。然而大学生在"两课"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逆反心理,不仅影响"两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影响个体良好品德的养成。从荣辱观道德心理的机制剖析其产生的心理基础,有利于为"两课"教学克服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当代大学生逆反心理进行正确的估计,并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实践表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形成是同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如果不了解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影响,就不能准确地把握逆反心理的特点,也就无从采取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因此,全面地分析、研究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并据此采取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克服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了解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特点,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弄清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做好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德育工作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的实效。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特点、表现、危害,寻求解决对策,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当代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它深深地制约着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虽然逆反心理也具有某些积极因素,但它的消极作用也极大。本文着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成因、教育等问题,以就教于同行。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6.
学习和就业压力以及其他社会因素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消除逆反心理,使大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概论"课引入体验式教学法,既有利于"概论"课课程设置目标的实现,又能契合"90后"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主体意识较强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同时"概论"课也具备了进行体验式教学的可行性。医学生不仅具有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一般特征,还具有明显的医学专业学习特点。医学院校"概论"课的体验式教学应从医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加以发展和创新,采取符合医学生学习规律和思维特点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考研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研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利用Beck却都自评量表并辅助以考研人员个人情况和压力来源问卷对考研大学生的心理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考研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而且这些表现与当前社会状况和大学生自身的家庭来源、人际交往、学习状况有一定联系。社会、学校、家庭及考研大学生自身都需要为调整好这一时期的心理状况付出努力,积极推动大学生考研工作,服务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或称逆向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实际上,它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这种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否定性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本文探讨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逆反心理,而是大学生接受思想品德课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表现和成因,以期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 一、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外显形式。逆反情绪显露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政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社会环境、学习内容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忽视了大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了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应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确立大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着重考核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从建构主义语言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语言教学理论分析入手,结合理解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真正动力这一命题,提出情商培养对于大学生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论点,并着眼大学生课堂英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冀通过情商的培养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获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量表对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选修在线课程的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的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了大学生的在线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及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建设、课程管理和服务、提升学习者自身适应性能力三个方面展开,提出重视综合课程的建设,注重课前测评,提倡学生积极利用课程资源、辅导答疑等参与在线课程活动,加强在线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并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课程等,有效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呈弱化状态,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创新自身教育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为目的,介绍《电路》课在组织教学上的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从常识到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素养的培育和提高应是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的一个基本着眼点,然而在我们的传统原理课的教学中却缺失了这种哲学素养即哲学反思思维方式的培养。透过原理课教学,探索如何培育大学生的哲学反思思维方式,对哲学教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消极逆反心理现象的特点、表现及其危害、原因。重在提出了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做为高校公共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程,几年来为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如何加强本课程建设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上看,《原理》 课不受学生重视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之所以如此,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没能科学地制定和正确地贯彻《原理》课的教学原则。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不受重视的状况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因而《原理》课的教学目的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根据《原理》课的功能,特点和教学目的,以及《原理》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大学生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并正确加以贯彻,就不能不说是《原理》课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此问题,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谈谈粗浅看法,并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群体,成功考研大学生在考研目的、考研目标及其实施上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对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12届成功考研和考研失利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调查,发现成功考研大学生的群体普遍具有考研动机理性、考研目标明确且准备充分、综合素质优秀和考研氛围良好的优点,但专业基础薄弱、考试功利性强的缺点也比较突出,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考研工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脱节,导致本科教学与考研辅导的“双课堂”现象,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定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功利导向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入学考试的衔接,必须明确指导思想,转变观念,设计并采用分段式双重考核模式,构筑良性衔接机制,从而达到各阶段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全国性的化工原理,研究生入学考试进行了国内现行通用教材分析、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分析、题型分析和考试重点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考研辅导材料,强调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教材内容抽象成新的模块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