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文化陣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領,資本主义、封建主义必然要去占領。广大农民群众,不用社会主义思想把他們武装起来,他們必然不能摆脫資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束縛,同时也不能克服各种落后、保守的习慣势力和习俗。我国一穷二白的情况,尤其是农村中文化方面所存在的落后情况,还未基本消灭。一方面,群众文化水平还比較地落后,而另 相似文献
2.
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牧区商品流通的主要组织者。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发展,是农村牧区商品生产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导向和推动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的一些先进供销社解放思想,锐意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毋庸讳言,自治区现有的585个农村牧区供销社中,却有三分之二日益萎缩或正在萎缩,其中有42个经不起多渠道的冲击,对新形势缺乏应变能力,负债已经超过资产,实际已经成了破产倒闭的“空壳社”。只是由于上级社和银行的扶持,才得以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安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有不少的贫困面。改变贫穷面貌,振兴安徽经济,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基本责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义不容辞的使命。治穷先治愚,脱 相似文献
4.
5.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冲破“左”的思想的束缚,正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随着这两大改革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领域的文化工作,也必须顺应形势,肃清“左”的流毒,进行积极的、合理的改革,以充分发挥其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四化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果说在宏观上是价格问题,那么,在微观上,在经济组织形式上就是合作社了,就是发展合作经济、完善合作社组织的问题了。 但是合作社的发展在我国曾遇到过一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在两种极端认识下产生的。一种极端认识是把合作社简单看做合并生产资料和集体劳动,以后由这一极端导致另一个极端,即因为怕“一平二调”和“吃大锅饭”而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之一。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全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黄建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0):27-31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教育的对象在逐步延伸,向高校、企业、社区延伸,向农村延伸。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成为深入推进老年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此以福建省的农村老年教育为研究对象,客观地分析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基本经验,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们安庆地区的广大农村正在遵循第二次改革的方向,为实现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探索一条以改革开路,靠科技腾飞,振兴农村经济,使广大农民致富的道路。这里着重谈一谈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阳江县海陵公社石塘大队的社会主义文化室,是今年初才建立起来的,为时还不到一年。但是,因为它是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适应群众的迫切耍求和阶级斗爭的需要而办起来的,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对三大革命运动的开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互助养老是指政府倡导下的,以老年人群体之间力所能及的互帮互助和情感交流为基础,以乡土社会内部资源动员、整合和赋能为核心的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活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可以充分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社会成员参与养老服务,实现“互助—自助”,将“有所养”与“有所为”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农村互助养老也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如文化传统的嬗变、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的重要性以及维持“互助”关系的限制性条件等。基于当前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状况,提出厘清互助服务与志愿服务的异同、把刚需问题排在第一位、加强基层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劳—养”结合的互助模式、强化和完善家庭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第四媒体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体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而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当属科技期刊。在这种形势下,要创造科技期刊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蒂,就需要追求个性发展,保持特色风格;利用品牌优势寻求多元发展,向严格管理要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华军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1984,(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起飞,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是很快的,特别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发展尤为迅速。现在,全国师范大专院校共有234所,其中师范专科学校就有164所,在校生达十五万余人。这些专科学校,绝大多数是1978年以后相继建立起来的。这是师范教育战线上一支崛起的新军。 怎样认识和发挥这支崛起新军的作用?人们的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有些思想认识,很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