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汉流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流民问题具有规模大、地域集中、持续时间长、呈放射状迁移和成分渐趋复杂等特点。除自然原因外,苛吏暴政、豪强兼并和战乱等导致了流民问题的出现。两汉政府采取限制、镇压和遣返,控制与安抚,入籍新地和修城池设郡县等措施安置流民;而返回故乡、死亡、入边地与城市、沦为奴婢、被收为兵、入居山林或参加农民起义,则是流民的基本去向。流民实边与入籍新地,有助于开发边地,推动民族融合与文化的交流扩散;流民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明和历史进步。但是,由流民问题引发的两汉社会的剧烈动荡,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浩劫,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则是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期因商人兼并造成农人失业流亡的问题就受到贾谊、晁错等人的关注,但这个问题在当时还不严重。到武帝时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和浩繁的宫廷开支,海内虚耗、农民破产,流民问题严重起来,元狩四年关东流民有七十二万五千口,元封四年竟达二百万口。武帝晚年“禁苛暴,止擅武,力本农”、“以明休息、思富养民”,因此一直到昭宣之世流民问题才趋于缓和。但从元帝到新莽流民问题又复严重起来,据《汉书》各纪传统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流民是指生活贫困而无 所依归的人群,也包括灾民和“四出求乞”的人们。流民现象,自古以来代代有之,并且经常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流民问题的实质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缓、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农民生活贫困,为了寻求生存背井离乡,从而带来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正因为如此,流民现象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社会病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所形成的“民工潮”与古代流民是有着本质区别的,这种流动是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后果,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种社会…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于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直到隋初全部裁撤,前后二百余年。这一措施,对缓和南北士族的矛盾,安辑北方流民,稳定社会秩序,发展南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东晋王朝开始的大规模地设置侨州郡县,是为解决当时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流民问题,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西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并  相似文献   

5.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和土地兼并等原因,宋代出现了一些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流民。为救助这些流民,宋朝采取了对流民进行救济和安置、让流民返还故乡、照顾流民中的老弱病者、招募流民从军入伍等具体救助措施。这些措施对流民起到了较好的救助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大动荡的时期,统一国家的崩溃、汉族和其他各部族之间的融合、北方流民的大批南徙,在对中国的政治发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语言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这具有时代特点的痕迹,有许多留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因此,通过这一时期的文献,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特点,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和先秦两汉、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临近末日,中国社会面临大动荡、大改组的前夜。这时,地处西南边陲的广西,爆发了一场以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为主体的反清起义浪潮。起义武装利用中法战争后掌握的新式枪炮,联合散兵游勇、社会流民、贫苦农民和一部分清军士兵,拉湾放台,联帮聚股,据寨扬旗,攻城略地,席卷广西全境,波及湘、  相似文献   

8.
因饥荒引发的流民问题 ,从历史上看 ,宋朝并非是最典型的。但是 ,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方面 ,宋朝的实践却是颇富成效的。举凡对流民的临时收容、长期安置、遣返回乡、恢复生产等方面 ,都有较为得当的措施应对。从实际效果看 ,宋朝的经济性流民问题之所以不是特别严重 ,是与宋朝政府适当的救济安置措施分不开的。从功能上看 ,对流民的救济与安置 ,是宋朝社会控制的重要实践途径。两宋三百年间 ,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颇富成效的社会救济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的难民问题,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重大专题之一。文章对中国抗战时期难民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1937年7月开始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全国性难民大潮,难民流亡成为抗战时期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难民的救济与安置便成为战时中国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0.
清中叶统治者关于对吉林的封禁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由于关内流民的大量内迁及清王朝的“封禁”不力,吉林的社会经济在关内流民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得到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取得现代化的进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局面将长期存在下去。对流动人口进行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就要注重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要从他们求生存的实践出发来把握这种实践与宏观体制的矛盾,并将其作为一个参照系进而对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流动人口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以及流动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并提出了强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外来流动人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正日趋凸显,但由于数量过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笔者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在对当前外来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特征、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谐理念为指导做好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因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应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及其子女教育问题,并且以社区作为载体,在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他们服务。  相似文献   

15.
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是多民族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北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但同时也存在着变迁速度慢、规模小、区域差异大等问题。民族人口社会流动问题,不仅制约着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严重地影响着东北和谐民族关系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落实和完善民族社会政策,促进民族人口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6.
郑浩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1):110-113
长期以来,农村流动人口作为弱势群体在城市中被边缘化,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市民的主体间关系紧张。在这种主体间关系的影响下,农村流动人口主体性发展陷入困境,其表现为:主体性的客体化限制、主体性的漂移与虚置、主体性的人格异化。依据主体间性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剖析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性发展的困境,并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体性发展呼唤尊重伦理。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一直是广州市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社会学方法对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这一现象进行了较详细的调查,并分析了它的特点。之后,结合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广州市流动人口犯罪形成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指出流动人口的就业需求与城市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突出矛盾是引发犯罪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广州市的现实提出了对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是目前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调查发现,北京市X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体系的缺陷;管理主体和管理工具不完善;流动人口相关信息不充分;流动人口的社区认同感不强.为此,X区应转变观念,加大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人、财、物的投入,创新机制、优化流动人口服务,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扩大民主参与,优化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吸纳第三部门参与,培养流动人口社区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法律冲突是一种普遍的法律制度现象,它的存在严重影响法治的和谐统一,而法律冲突分类则是认识和研究法律冲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但长期以来对于法律冲突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国际私法领域,甚至认为它只是一个国际私法问题。文章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法律冲突分类进行了重新认识,将法律冲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分为八类,为法律冲突的协调和消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基本特征及居留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STATA统计软件平台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职业种类和住房性质5个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因素,即流动范围、在流入地的工作区域、流入地的家庭月收入和流入时间长短都会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边疆地区的人口流动范围以省内为主,近距离的人口迁移流动加剧了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实际上,边疆地区流动人口也处于"留"而不"流"的稳定状态,在流入地平均居留时间在6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