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的本质特征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理论表达,集中表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历史环节的逻辑关系。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变革历史进程及其发展方向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旨在把握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本质和主流,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增强历史主动、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特别是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规律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强化历史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
刘达临  胡宏霞 《社区》2008,(29):45-45
中国古代的三大性畸形现象:一是娼妓,二是太监,三是女子缠足。其中,娼妓和太监在国外也有,而女子缠足则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现象。所以,过去西洋人视中国人为“东亚病夫”的时候,总以中国男人的长辫子和中国女人的小脚作为中国愚昧、落后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中华魂》2013,(17):22-23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个话题一直久盛不衰:人民群众在持续热议中国梦,社会舆论在高度聚焦中国梦,海外华人在热情谈论中国梦,国际社会在密切关注中国梦。因为,中国梦是时代的召唤,是人民的期盼,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对外贸易的动力。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由自然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转型。通过对内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外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料,出口大量的产品,这些都是通过远洋运输来完成的。航运需要中国加强海上力量,保障远洋运输安全。经济转型是中国加强海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是新技术革命与新工业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是东亚崛起时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对时代挑战的回应中形成的,洋溢着时代的精神。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强调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探寻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它包含着理论上的三大突破,这三大突破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达到了当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选择与会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度文化的视角看,社会现代化转型伴随着文化自觉,这是文化现代性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文化主体和客体会通重构、整合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双重文化意蕴,既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又代表了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并中国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对外来制度文化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思想文化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文化传统的消极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曲折坎坷,留下了思想文化的教训。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是一个辩证曲折、与时俱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者之间前后相继、互有关联,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围绕社会主义事业而丰富深化、不断展开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隔离走向融合——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实行的城乡隔离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是导致中国乡村发展迟缓和中国社会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改革开放促使社会流动加剧,城乡关系开始由隔离走向融合,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过程。消除对立,加速沟通,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明末至民初──中国的近代科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近代科学史,上限是1607年,下限是1915年。其标志分别是《几何原本》的翻译和《科学》杂志的创刊。前者使中国传统科学发生质变引起科学革命,中国科学进入近代时期,后者使中国科学登上世界科学舞台,中国近代科学史终结。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革命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表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属性和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了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他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勇敢地提出“反对本本主义”,进而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号召,并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独创性历史经验,吸收中国优秀文化精华得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原则,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它的主体思想和支柱理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相似文献   

12.
王朝文 《中华魂》2010,(4):49-50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中国60年发展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世界瞩目。世人惊叹中国奇迹,赞美中国巨变,羡慕中国速度,研究中国经验.关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冠以“中国”的各种用语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相似文献   

13.
金苹果     
《阅读与作文》2008,(7):38-39
中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各国影响很大。 外国人喜欢看中国的京剧、杂技和少林功夫;喜欢喝中国茶,吃中国的炒菜,还爱读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毛泽东是在19世纪末中国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在他以后革命生涯中打下了常常的烙印,正是对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和合理成份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具有了“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遗物是毛泽东使用过并留存下来的物品,不仅是他人生的重要见证,还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精神风范的重要体现。同时,毛泽东在中国精神的滋养培育下成长,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遗物作为重要的红色资源,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艰巨、长期的过程,需要发扬担当使命、艰苦奋斗等伟大中国精神。新时代,深入思考发挥毛泽东遗物凝魂聚力、铸魂育人作用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助力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延续至今并将还要传承下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伟事业的根基。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历史任务,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奠基人;他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拓者;他率先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他取得的成就既是阶段性的,又是长久性的、历史性的。承传毛泽东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坚持他指明的道路,对于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中国的民族独立,这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首要前提。胜利的抗日战争不仅给中国现代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而且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紧密相关的。离开了中国国情,我们无从谈起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之,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我们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肯定不适合中国国情,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必将受挫。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①说明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按照中国的情况去走。离开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国情),我们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肯定不会有中国特色,如果这样,当然就谈不上我们是在走具…  相似文献   

19.
建国45年、改革开放15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举世瞩目。总结我们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新道路,努力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大目标。其中现代化是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制度保证,改革开放则是根本途径。如果失去中国现代化这个民族主体性价值目标,社会主义就会被扭曲变形为僵化模式,改革开放就成了单纯向国际资本开放市场。“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互支撑的三大柱石,也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的内在根据。三者内在关联,不可割裂,合则皆全,偏则俱失。坚持三位一体,是当前保持稳定、改革、发展三者协调的最重要的深层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日渐常新的重要课题。最根本的是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务必理论联系实际,使马克思主义带有中国的民族特性,务必要有新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是深刻总结和反思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