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史︾简评冯天瑜环宇在中国地域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中,楚史楚文化的研究,一直居于显学地位,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楚史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工作,正朝着纵深与普及两个方向发展,魏昌同志在讲授楚史楚文化的过程中编写有关教材,继先前出版的《...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是先秦时期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她的生成与长江中游地区和汉水流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来看,影响楚文化特质的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地貌、土壤、动植物矿藏等方面,这些自然因素对楚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给楚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自然环境因素并不决定楚文化的产生,但它可以延缓或促进文化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精深,内涵丰富。文章分析阐述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思想成就和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楚文化的内涵与构建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早期楚文化的认识,学术界长期不甚明晰统一.在对早期楚文化的概念、特征、渊源及其与相邻的别国异族文化的关系的理解和阐发,学者见仁见智、众说不一.早期楚文化问题不能得以解决,也就无法全面系统地阐明楚文化的历史发展.实现早期楚文化研究的突破,一是需要加强薄弱地区考古勘探发掘的田野工作;二是需要汇集整理相关考古资料,深入探索楚文化的渊源,细致辨析早期楚文化的特征,建立较为完整的汉水后段流域(陕东南、豫西南、鄂西北及江汉地区)史前-夏商-两周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三是需要深入开展部族、地域的文化比较研究,阐发相关相邻文化的交流互动关系,全面、准确和深刻地认识楚文化发展的动因和历程、本体的特征和构成、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湘楚文化是湖南古老的地域文化之源,湘西的古湘楚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尤其厚重。湘西的湘楚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现当代湖南文学的发展,甚至对文学湘军的形成都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文化不限于码头文化与楚文化。虽然武汉水陆码头遍布,不过码头文化充其量只是武汉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武汉城市文化之源头,不是单一的楚文化,其发展也不是单一的楚文化的延伸,而是一条多元交汇、多次交汇的发展链,是华夏文化与楚文化交融的文化。从本质上看,武汉城市文化可称之为商埠文化——大码头文化。其主要特点为开放性、多元复合性、流变性、市井性。  相似文献   

7.
一、楚国民歌的渊源楚国民歌是指在周朝八百多年间,先后产生和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即今湖北、湖南的全部和河南、安徽的大部)的各民族群众口头创造或经文人整理过的民间歌曲和民谣。由于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湮灭,周朝以前流传下来的民歌资料有如凤毛麟角,使我们今天来探讨楚国民歌的渊源感到十分困难。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艺术起源的共性规律和楚文化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由此及彼的分析推论,从而找出楚国民歌发展的源流和轨迹。楚国民歌的直接源头是夏商时代的“南音”。任何事物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内因,所以张正明同志在《楚文化史》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楚文化的主源,应该到楚人的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属于古蜀文化杜宇时代,应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鱼凫的含义为古代水居民族图腾,古蜀鱼凫王的传说早于杜宇时代,在川东有遗迹可考,与三星堆文化无涉;杜宇族系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其文化起源与西亚有关,三星堆文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因不被巴文化容忍终至绝迹;巴文化因吸收秦、楚文化而成为古蜀文明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9.
目前,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存在着研究对象不明晰、研究方法过于简单等诸多问题.为促进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的深入发展,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努力和改进:第一,科学认识楚文化,全面研究楚文化,尤其是要加强制度层面的研究;第二,加强省情国情和社会需求的研究;第三,积极发挥主体的实践活动,努力使主体和客体产生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是一支瑰丽多采而有独特风格的南国文化。它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公元前223年楚为秦灭,楚文化遭了厄运。虽然暴力消灭不了文化,但经过秦火的焚劫和时间的冲刷,楚文化,特别是它的物态面貌,逐渐被后人遗忘。加之先秦儒家治史的人,对楚文比抱漠  相似文献   

11.
出土文献为解决楚辞疑难提供了重要资料。清华简《楚居》一篇记述了楚人的起源、发展及迁徙等情况,与楚辞有关记载也可以对读,如屈氏的来源、楚民族名号与巫咸的关系、楚人的来源和楚文化的形成等问题,或印证前辈学者的说法,或纠正以往的不足,十分重要。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构成的"二重证据",不能偏信一端,而应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1996年《楚学文库》18种的问世,以集大成的姿态,多方面、全景观地展示了20世纪楚文化研究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在赞赏专家学者对楚文化本体所作的深入的事实清理、价值开掘和精神阐发的同时,也对他们未曾论及曾经如此辉煌的楚文化如何长久作用影响于周秦以后的中国历史文化,表示些许遗憾和殷切的期盼。新世纪的第一个秋天,蔡靖泉教授以一部60余万字的《楚文化流变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为我们弥补了这一遗憾,回应了这一期盼。《楚文化流变史》的首要学术价值,是在…  相似文献   

13.
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武汉召开本报讯1995年8月11日至14日,来自美、英、法、德、日等国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在武汉东湖碧波宾馆,举行了首届长江文化暨楚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设南北文化、长江文化、楚文...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特质新探石宗仁在楚国的族属与楚文化的研究中,有楚为“北夏说”、“东来说”和“苗蛮土著说’等几种看法,这种争论仍在深化之中。在探讨若干与语言有关的楚文化特质之前,我们应了解荆楚时代我国南北的民族构成状况。那时的夏人居住在北方黄河流域,而南楚则居三...  相似文献   

15.
经过长期认真的筹备工作,我校已成立楚文化研究室。三月二十六日,楚文化研究室首次召开了有校内外从事楚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热心支持楚文化研究工作的领导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会上,楚文化研究室主任向一尊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楚文化研究室的筹备组建过程以及今后开展楚文化研究的规划,根据国家教委副主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的特点是"巫"。屈原是历史上楚文化的代表和传承者,近现代湘西文化作为巫楚文化的孑遗,成为沈从文创作的源头活水。沈从文和屈原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承传了楚文化,使楚文化成为不同时代人们表达文学理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诗歌受楚文化影响甚大,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其诗歌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形成了其独具“鲁迅风”的艺术表现;与老庄、屈原人格精神相通,使鲁迅成为破中国之沉寂而呐喊的骚人;楚文化中传统的宗教思想、神话传说成为鲁迅诗中常见的典故,影响着他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8.
张正明先生在近作《楚文化史》中,将楚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五期,即滥觞期、茁长期、鼎盛期、滞缓期、转化期。①本文对楚文化发展历程的考述,是按上列五期的顺序展开的。一、楚文化的渊源江汉地区是楚文化生长的温床,却并非其主源所在。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的土著是三苗。《战国策·魏策一》记:“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江汉地区新石器时代先后诞生的大溪文化、屈家  相似文献   

19.
巫文化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特称,也是楚文化的独特内涵。本文依据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理论,从长江文明发展的整体视角着眼,独辟蹊径,以荆楚大地原始先民的巫术信仰、巫风习俗和祭祀歌舞为切入点,深入考察巫文化如何渗透到楚文化系统之中,并对其内涵、特质及风格产生作用,进而对长江文明产生影响。通过此项研究,旨在勾勒出浸润于巫文化中的楚文化风貌,从而构建起以巫文化为纽带和特质、以楚文化为主要载体的长江古代文明系统。    相似文献   

20.
楚文化不仅有着昔日的辉煌,更有着永恒的魅力。楚人并不像齐鲁人那样有着三代深厚的文化积累,却能创造与齐备文化并驾齐驱的楚文化,这是楚人所特有的创造性。楚人之所以有这种创造性,是因为火神精神照耀的结果。楚人作为祝融的后裔,在崇拜火神的同时也熟谙了火的特性和规律,并将这种特性和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使之成_为发奋图强的有力武器,从而取得骄人业绩,并形成与火相关的文化特质。因此,火神精神也就是楚文化的精魂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