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张举国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推行5年来在理论上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针对这些文献研究的焦点问题,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社会救助必要性、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形成原因、乞讨权的定性、救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等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分析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实施救助管理转型以来,救助对象多、活动范围广、人员成分复杂等问题凸现。在流浪乞讨人员中,既有一些钻新政策空子的职业乞讨者,也有一些因被偷、被骗、被抢、务工不着、寻亲不着,而陷入临时生存困难的群众。他们不仅经常出没在繁华地带乞讨,有的还流动到小区和居民楼内,影响了社会秩序。由于受救助人员数量和救助能力的限制,救助人员又很难逐个深入到小区和居民楼巡查,使社区和城郊成了救助工怍的死角。如何让救助对象得到及时有效救助,是社会管理者,也是社区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胡杰容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12-17
本文以对北京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为主要依据,通过分析北京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状况,围绕救助主体、目标群体、救助方式及其水平、福利困境等问题揭示本地救助管理制度的现实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7.
甘肃省岷县小寨村农民外出乞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小寨人尚未解决温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外出乞讨现象渐成规模。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贫困依然困扰着这个村庄。如今,这个另类成名的村庄是否还延续着它不光彩的传统?媒体拼接的图景是否有夸大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周金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6):52-56
流浪乞讨现象目前已成为社会大众的关注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探析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指导理念和实施原则,从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三个方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基本策略,以期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完善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广州市135名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在新的救助管理制度下数量大幅增加且不接受救助的异常现状,剖析原因,借鉴国外救助经验,探求目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谢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138-143
基于G市救助管理站针对成年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的物质救助与心理救助联动服务模式的调查,分析该模式的制度效果、社会效用与不足之处,提出在服务项目联动之外,进一步建立公共部门间服务联动机制,救助管理站与外部社会间联动服务机制以推进社会救助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尚钊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05-108
基于对重庆市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数据的调查研究,分析城市流浪乞讨人员行政救助政策在城乡统筹背景下的运。指出行政救助政策自身存在的缺陷是造成政策执行难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削弱了行政救助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最后提出应当改善行政救助政策,加强与高校合作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建议,以期对我国公民基本生活权益的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的社区化管理是发展趋势,实现救助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才能提高救助效率,降低救助成本,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现代救助管理服务网络。成立工作队伍,健全工作制度各街道成立本辖区救助管理咨询服务领导小组,在实施属地管理、建立街道社区专管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壮大原有的街道、社区救助专管人员队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后,曾参与新《办法》意见征询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马怀德教授接受记者专访,剖析了其中表现出的5项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流浪乞讨人员因寒冷而出现冻伤情况,北京市社会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加大救助力度,全市18个区县救助站工作人员纷纷走上街头,展开大规模流浪人员冬季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16.
制度缺失与制度供给陷阱——论农业核心制度的缺失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大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1-6
在制度变迁中 ,如果核心制度供给滞后 ,就会使配套制度供给不仅不能产生预期效果 ,而且还会出现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 ,导致制度供给陷阱。要跳出制度供给陷阱 ,就必须进行核心制度创新 ,缩小制度供需缺口。目前 ,中国农业制度变迁正濒于制度供给陷阱 ,安排核心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汤秀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60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是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手段。流浪乞讨群体职业乞讨严重,且时常以非法操控乞讨、明讨暗偷、欺诈强讨等恶性手段组织乞讨活动,具有隐藏性高、侵害性大、组织性强、区域性明显、流动性频繁的特点,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建设统一救助管理网络,培育社会救助力量,加强救助机构人才资源建设,以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主动性、系统性,形成广泛的参与机制,提升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初到美国的最深感觉,是商品分级详细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老公告诉我,在美国,绝大多数产品都会分成很多种配置和价位,最便宜的那种,被称为“乞丐版”,在民间也被称为“裸体版”。 相似文献
19.
《镇江社会科学》2007,(5):56-57
2003年8月1日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救助管理站目前的职能是负责救助那些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救助原则是自愿求助、无偿救助。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年来的救助实践让救助政策越来越深入民心,不少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解决了一时之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救助理念。但是在救助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混迹于困难群众之中骗取救助,还有的则好逸恶劳以乞讨为生,不愿接受救助,怎样才能让国家资金安全有效地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又能让职业乞丐改变陋习, 相似文献
20.
王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3):115-119
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其立法本身及其在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尽快修订该《救助管理办法》,扩大救助的范围,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丰富救助的内容,明确救助站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对未成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特殊救助,完善受助人员权利救济的途径,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救助和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