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间的转化问题研究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发展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的必要途径。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首先,对影响校训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的主要因素——校训建设的因素、教育主客体的因素、教育环境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其中,具体到校训建设因素又由校训的同质化和校训的不稳定两部分组成。其次,在基于三方面影响因素研究的前提下,提出校训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实现方法,即优化校训文化建设,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主导力扣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1):F0002-F0002
校训石采自集安市的鸭绿江边,重30吨,高2.9米,长4.7米,花岗岩质地,号称全省高校第一块校训石。校训石刻有吉林师范大学校训“好学近知,力行近仁”。  相似文献   

3.
我国校训发端就存在尚古与维新两种倾向。高校校训尚古,便于将古代文化引入作为宏大宽阔的文化叙事背景,彰显高校人文内涵之深厚,使得校训典雅厚重。高校校训尚古与中国文人的尚古情结有关。我国高校众多,高校校训很难避免同质化;而高校校训的尚古与维新相比,后者更容易同质化。尚古却不囿古,结合高校学科背景或专业特点,在尚古中出新,是今后高校校训拟订的成功思路。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知名高校校训评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高校校训在不断的演化进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无论是高校校训的来源、类型,还是高校校训的特点与内涵,均体现着高校的个性与特色.国内外高校校训,鲜明地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取向.我国高校校训大部分来自于儒家经典著作,注重强调人的道德义务与人伦关系,强调内心修养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反映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而国外高校校训则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体现的是宗教思想文化,主要强调对真理与学术自由的追求.此外,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校训继承、诠释、培育等方面的经验,可以为高校校训的继续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校训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集中体现一所高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和目标追求的校训,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特色,也能反映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是高校自身教育品牌的生动体现。我国高校校训在不断兴起的同时,也存在着德育性、趋同性偏强,口号式、说教式偏多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与美国、韩国女子高校的校训相比,我国女子高校校训在句式、内容、内含等方面与之存在差异,并暴露出特色不够鲜明、内含不够明晰、贯彻不够深入等弊端。在校训内容上,我国女子高校要寻求大学文化与女性(或性别)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平衡。在校训机制上,我国女子高校要坚持深入提炼与科学解读相结合,增进共识与认真贯彻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校训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浓缩,是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的精确表述。本文从校训内涵、校训功能、校训实践三个方面对校训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校训对于一所高校的四个功能。同时,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新校训为例,思考校训在实践层面的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初创时期,大多数高校制定了校训、创作了校歌.通过对34所高校校训和校歌分析,结合历史回顾,中华传统教育文化是校训、校歌制定和创作的内生动力,办学者强烈的社会动员愿望是历史现实动力,政府教育方针、训令等的推动是体制动力.校训、校歌显示了精英式的创作者群体特征,引经据典的语言特征,振兴中华、抵御外侮的时代特征,乡土文化浓郁的地域显示特征,特色和理念彰显的办学特征.高校以文"载道"、以歌"咏志",校训、校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自信.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史、校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上海理工大学拥有丰富深厚的校史文化资源和深刻的校训精神资源。在本科生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结合百年高校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穿插讲授校史和校训,既能结合大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认,增强高校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文化体系;也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深化本科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认识,从而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大学校训经历的几个发展演变阶段的整理,探讨大学校训应具有的内涵。校训是高校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浓缩,是办学者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的提炼和升华,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校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凝聚着对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校校训与工匠精神在人才培育目标上有着高度的契合。陈嘉庚先生对集美学校提出的“诚毅”校训,有助于培养学生“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品德,有助于改变高等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养的弊端,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校训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学理念凝练后的符号表示。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思想内容上追求道德性、科学性、革新性和仁爱性的统一,而西方大学校训则融宗教思想、自由理念和责任意识于一体;在校训的表达形式方面,中国大学校训讲求对仗与押韵,而西方大学校训则更为自由洒脱、没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校训作为学校文化的浓缩与核心元素,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在文化视域下对中学校训践行进行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以湘西州民族中学为例,从管理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分析文化视域下中学校训的践行情况,以加强对校训功能实现路径的探索,使其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从而真正发挥校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校训的功能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对于大学人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规范教学、管理、服务过程,提升大学品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根据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及自身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科学地构建校训.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训是大学在办学实践基础上根据一定社会目标要求和遵循大学本质逻辑所拟定的以表征大学独立思想、传统精神和办学特色,并对师生行为具有导向性、规范性和勉励性作用而高度凝练成的一种办学格言。大学校训的制定要依循大学校训的本质,离开大学校训的本质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其功能,也就偏离了大学校训的初衷。大学校训的本质决定了大学校训的内容要遵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学理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也是大学校训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安徽省33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首先对安徽高校校训进行了语言结构分析,句式结构以四言八字与二言八字为主,词语构成上时代气息明显,但存在集中化趋势;并进行了理工农类、师范类、医科类、新建综合性学院、民办本科的分类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校训作为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高等教育发展变迁的时代进程,同时校训变迁本身也反映着一所大学的发展历程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一般而言,校训有训导性、切合性、文化传承性、精要性、文学性、新颖性、相对长效性等特性。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校训可以拟定为“谋近以致远,养根而俟实”两句话。这个校训切合校情,包含厚德、博学、求实、坚毅、刻苦、求真、自强等内容母题。表达上,采用宏观表述角度和二元对举句式,运用了借代、比喻修辞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水产)学、经济学、文学、医(药)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了研究现状,指出了不足之处。大学校训是一种相对独特的应用文体。大多源自于儒家经典文化、名人、政要题词和名言摘录。其结构对仗工整,表达简洁凝练,语言精炼、明快、朴实,内涵丰富。它全面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以及培养目标。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大学校训的英译也变得日益重要,它承担着学校对外宣传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论大学校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训全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师生员工行为准则。校训的翻译对于学校的对外交流至关重要。综观中外著名大学校训的翻译,结合校训语言和内容的特点,校训翻译应遵循互文性、传意性和简洁性三大原则。我校校训的英文表述为:V irtue,Know ledge,Progress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