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初,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两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为什么遭人憎恶?”内贾德不仅将全球的邪恶势力(无论在伊朗国内还是国外)视为伊朗的敌人,还把这些邪恶势力描绘成“邪恶轴心”。内贾德认为,这些邪恶势力对伊朗的憎恨源于宗教方面的因素,它们认为“任何人都要为上帝服务”。内贾德严厉地谴责了乔治·布什,并告诫强烈支持他的国会议员:“事实上,伊朗最大的敌人就是美国——因为美国自始至终对伊朗怀有敌意。”值得庆幸的是,伊朗并非孤军奋战:全球的穆斯林都会支持伊朗。因此,内贾德大胆地宣称:“美国会发现自己是在与全球的穆斯林对抗。”  相似文献   

2.
美国向伊朗施压,如果说先前主要是以伊朗的核计划为缘由,那么,现在更多是以伊朗对伊拉克局势的影响为缘由。美国方面就伊拉克局势施压,迫使伊朗方面就伊拉克局势作出回应,公开表示将更多地参与伊拉克事务,尤其是伊拉克战后重建。  相似文献   

3.
2 0世纪 70年代 ,伊拉克作为一个地区大国在海湾崛起 ,正值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先是对伊朗革命进行仇视宣传 ,诱导萨达姆发动对伊朗的战争 ,而后在战争中扶弱抑强 ,借机“渔翁得利”。接着 ,美国又诱导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借此对其进行打击 ,以便把这一阿拉伯核心国家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而达到美国变海湾为自己内湖的目的。最终的结局将是小布什来圆霍梅尼的梦 ,伊拉克将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每况愈下,就连福克斯新闻频道支持美国对伊宣战的人士都不免感到疑惑:“为什么美国会在伊拉克举步维艰?”关注伊拉克战争研究的人提出了更为尖锐的问题:“久经考验的美国官员怎么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策?”至于关注俄罗斯与原苏联政党的人士可能会提出另一个疑问:“难道美国官员没有从冷战终结以及冷战后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吗?”(其实,布什政府的高层官员中不乏原苏联和东欧国家问题专家。)由于美国人对美国外交事务的评判往往存有多种标准,因此深入分析华沙条约组织崩溃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验证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错误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硝烟未尽,谁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传言便已甚嚣尘上。最近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把新的打击目标锁定为伊拉克。 其实早在去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便向萨达姆发出了明确的战争威胁。他要求伊拉克允许联合国恢复对其进行武器核查,否则将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今年1月29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将伊拉克与伊朗、朝鲜一起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2月12日,萨达姆的死对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公开宣称:“美国目前没有向伊朗和朝鲜开战的计划,但伊拉克属于一种不同的类型,巴格达必须进行一次政权更迭。”美国副总统切尼最近也宣布,3月中旬,他将进行上台以来的首次出访,包括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4个伊拉克邻国。显然,他是为了打击伊拉克做战前游说。  相似文献   

6.
信息荟萃     
《21世纪》2010,(2):6-7
1伊拉克/巴格达剧院拉开帷幕;2美国/布什退休“新政”;3英国/威廉王子露宿街头;4伊朗/本·拉丹家人藏身地;5越南/一男子抱亡妻入睡  相似文献   

7.
波斯湾地区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对美国至关重要。但是作为该地区的大国伊朗和伊拉克却一直与其有着严重的利害冲突,因此两国频频受到美国的制裁。本文试图从分析美国“双重遏制”政策这一角度入手,深入探讨其对两伊关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老友》2011,(12):47-47
国际原子能机构拟于11月9日发布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最新报告。据称,报告要出具伊朗研发核武器的“更多细节”。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事先于7日警告说,国际原子能机构若沦为美国的工具,它就失去了仅剩的最后一点声誉,伊朗已经作好了反击侵略者的准备。不难看出,现在有关各方围绕着伊核问题的博弈,已经到了白热化甚至是濒临“摊牌”的地步。伊核问题之所以在沉寂了些许时日后再度急剧升温,与中东、北非局势的嬗变脱不了干系,至少从西方的逻辑上讲,埃及、利比亚等国完成政权更迭后,现在该轮到伊朗或是叙利亚了。  相似文献   

9.
伊战之后的国际恐怖主义是一个新态的全球政治现象,对国际秩序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伊战后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具备扩大化、复杂多样化、政治化一系列新特征;其泛滥的原因主要是美国要在中东地区推广“民主化”、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奉行的“双重标准”、美国又相继对叙利亚和伊朗实施打击措施、美国在反恐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10.
伊朗的崛起     
美国决定打击参与支持武装民兵行动的驻伊拉克伊朗间谍,这不过是伊朗对危机重重的伊拉克施加巨大影响的又一证明。而美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际上除去了过去20年来一直包围着伊朗的两大钳制因素,从而使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充盈了  相似文献   

11.
波斯文明内核,伊斯兰精神气质的伊朗,独特的政治地缘,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增强了伊朗外交的国际资本。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特别是伊朗核问题,成为对美国及欧洲盟国的重要考验。伊朗强硬派“平民总统”内贾德执掌政权,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充满变数,同时伊朗积极开展东方大国外交,对地区形势乃至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贾德上台后,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但又注意讲求策略,避免矛盾彻底激化。其真实意图是促使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从根源上解决核问题。伊拉克战争后内外交困的现实处境是伊朗寻求伊美关系缓和的根本原因。在伊朗已经愿意有条件妥协的情况下,不排除美伊关系缓和的可能。如果美国在关键问题上不做让步,伊美将会走向军事冲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将是美国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3.
叙利亚与以色列在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中首次发生正面冲突。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1973年“十月战争”中,叙利亚和埃及并肩作战,一度重创以色列军队,夺回部分戈兰高地.可很快便得而复失。此后,叙利亚为收回戈兰高地与以色列进行了长期艰难曲折的谈判,虽然取得一些进展,却未能达成书面协议。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叙、以两国领导人相继表达复谈的愿望,然而双方的立场依然相距甚远。尽管叙、以和谈的道路坎坷而漫长,但却是改善两国关系、缓和地区形势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华盛顿认为中东某些国家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于是高举“反恐”大旗,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加大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扩散的遏制.德黑兰对这两场战争分别做出部分配合支持和强烈反对的不同反应.高举反恐大旗的华盛顿对伊朗的核发展也疑虑重重,认为伊朗此举是对地区安全的挑战,基于此种认识,华盛顿在伊朗核问题上对德黑兰实施了强力遏制政策,这也使得美伊对抗加剧,“伊朗核危机”生成.不管是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还是奥巴马任职以来,美国伊朗对抗一直在延续,但是华盛顿已经越来越不倾向于以战争的方式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15.
有关美国准备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军事行动的炒作,一方面渲染了布什政府的焦躁不安,另一方面也给相关国家制造一种压力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对包括伊朗国防部、革命卫队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进行冻结,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不得与这些被制裁的伊朗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美国此举形容为"疯子"行为。美国为什么推出这么—项制裁措施?其用意何在?显然,布什政府想要表明,美国遏制伊朗的政策不能改变。这既是说给伊朗听的,也是说给下一届美国政府听的。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对伊朗实施遏制政策。直到2003年,美国对伊朗的邻国伊拉克实施占领之后,伊朗才得以从长期受压制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其次,美国对伊拉克的干预政策,招致在中东掀起普遍反美高潮。  相似文献   

16.
正中东是全世界最动荡的热点地区之一,尤其叙利亚,至今仍炮火连天,好多人唯恐避之不及。山西小伙李亚楠,却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这块是非之地。为了解外界知之甚少的难民生活,5年来,他先后去了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伊朗和黎巴嫩等国家。"中东"成为他身上最独特的印记。在这里,他拍摄了数千幅珍贵照片,作品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奖。就连英国BBC的记者,都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很牛的中国人"!不经意间,他  相似文献   

17.
和一些极端组织不同,“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不再单纯依赖海湾地区的“同情者”捐助的资金,而是发展出多种筹资方式,包括掠夺控制地区的原油、绑架人质索要赎金等. 敲诈勒索,每月敛财1200万美元 伊拉克摩苏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杂货店老板,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回忆了被极端组织“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ISIS)敲诈的经历. ISIS成员有时假装来买东西,有时发来短信,有时打来电话……无论采用什么方式,传达出的信息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给钱!  相似文献   

18.
“应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最坏的打算“就是战争”。法国外交部长对伊朗问题的这一宣言招来了许多批评,但同时也表明了法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他的这番话也证实,美国正非常严肃地准备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事实上,白宫的所作所为已经促使两国的矛盾趋于激化:它同意在伊朗国内发起“非致命”行动;帮助分离组织。这种有违国际法的干涉主义使得伊朗强硬派的立场更加坚定,也激起了伊朗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反感。  相似文献   

19.
海湾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1年至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经营可分为四个阶段:1971年至1978年,美国实施"两根支柱"政策,主要是依靠那些装备了美式武器并接受美国教官军事训练的地区代理人来维护自己在海湾地区的利益;1979年伊朗巴列维国王倒台后,美国采取"卡特主义"波斯湾战略,强调在海湾地区建立自己的军事存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海湾战略中心转变为对付对抗国家,伊朗和伊拉克成为美国"双重遏制"政策的目标;1998年底,美国海湾战略转变为独遏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  相似文献   

20.
虽然布什总统的公共政策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他还是宣布继续向伊拉克增兵。由于在伊拉克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大,美国可能会提前撤兵并进攻伊朗。然而,鉴于美军已经陷入了泥潭,美国的军事实力也大打折扣。有些人甚至说,美国已开始衰落了,其所遭遇的困境类似昔日大英帝国末日到来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