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关我国流动人口问题的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彭希哲 《南方人口》2001,16(1):10-15
本文对我国人口流动问题的成因、变动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探讨,论证了农村经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等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对人口流动的作用,提出了我国流动人口流动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论文认为目前有关流动人口的政策和研究中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益、重城市而轻农村的现象。应当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和发展规律,将人口流动作为一种有效地推动社会转变的工具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人口由乡村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大增。1993年,全国民工流动总量达6000多万人①。目前,流动中的农民工人数约为8000万②。这一庞大的流...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人口流动的深度和广度将日益增加。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市场机制使生产要素在流动中实现最优配置。人口流动则是人们通过职业、地域等方面的变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动人口增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比较利益诱导的必然结果。我国现已有7000多万流动人口,而且近几年来的人口流动更是来势趋猛,“民工潮”一年比一年强烈。我国农村至少有1.5亿剩余劳动力可以流动,加上城镇人口的流动,我国潜在的流动人口量将在2亿以上。面对这一庞大的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4.
朱尧耿  朱犁 《人口研究》2007,31(3):91-94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1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1.5亿~1.7亿人,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将持续存在。按人口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测算,今后20年将有3亿农村人口陆续转化为城镇人口。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北京市2005年户籍人口为1180.7万人,流动人口为357.3万人,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之比为3.3∶1。2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我国基础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缓解了农村…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趋势80年代以前,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加上严格的户籍管理,我国的流动人口为数很少。据估计,到八十年代初,全国离开户口所在地外出打工的农民人数不超过200万人。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过程。1984年,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当年,全国流动人口猛增到2000多万。从此以后,人口流动的增长更是势不可挡。1993年,全国约有6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在外流动,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995年,全国流动人口进…  相似文献   

6.
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经历十二年的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促进了国内流动人口的迅猛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广泛而频繁的人口流动,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应当怎样认识我国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如何研究探索国内流动人口的规模、特点与发展趋势,需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联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流动人口的影响,实事求是地加以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注人口安全,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安全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口安全既应该包括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也应该包括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等的和谐,使他们处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特别是农村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出现了与城市和农村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口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大量的人口流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包括养老、儿童教育等多个方面,关注流动人口给农村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乡城人口流动与农村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我国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地区越发显得劳动力不足,加速了人口的流动性,尤其农村人口向沿海经济先进地区流动。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当前,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当前我国流动人口流入地生活、就业更加趋于稳定,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超过5年。流动人口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位置越来越重要,层面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劳动力需求剧增,人口流动政策逐渐放松。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抱着改善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梦想流入城市打工。近三十年,流动人口规模迅速扩大,由1982年3000万激增到2005年的1.47亿。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女性流动人口规模已达到2001万,占流动人口总量(4242万人)的47.2%,大多数女性流动人口到工厂打工,因而派生出一个新的称谓——“打工妹”。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加强管理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邓惠珍广东省是流动人口较多的省份,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全省的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据公安部门统计,1994年初我省的流动人口已经增加到1200万人,其中外省籍流动人口为663万人,流动...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上海流动人口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出现的新现象。本文在评述了人口流动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流动人口的成因和特征。认为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看,两个原因导致流动人口产生,一是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成庞大的外来劳动力市场,二是城乡差异形成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巨大推力。因此,需要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次上制定合理措施,有序地疏导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不断加大,其流动频率也在不断地加快。流动人口规模的增大以及流速的加快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在确定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构建了新时期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新机制,以便系统和有效地解决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一、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我国流动…  相似文献   

14.
聚焦"386199"现象关注农村留守家庭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背 景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以及城镇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农村大量年轻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流向城镇 ,从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2 0 0 1年 ,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已经占到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8 6%,据推测 ,2 0 0 1年中国农村有 8961万人外出。①2 0 0 0年的“五普”显示 ,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是 1 5~ 35岁的年轻人。在性别上 ,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流入地主要是上海、北京、广东和新疆等地 ,流出地主要是四川、江西、湖南、安徽等省。② 在安徽、…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中的妇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人口正以前所末有的规模增长。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的流动人口在7O(用至8000万之间。其中北京市已从1985年的90万上升到现在的165万,天津市1994年已超过6O万人,上海市从1985年的165万上升到1993年的331万;广州市从1979年的23.5万上升到1993年的13(至15O万之间。在“流动大军”中,女性流动人口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八十年代初期的占流动人口总量的33.5%一400,增长到九十年代的33.8%-45%,总量已达万叫一3O00多万人。这些“流动大军”闯进各大、中、小城市务工、经商、当小保姆……,对于繁荣市场,发展经济,促进…  相似文献   

16.
1984年以来,我国逐渐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限制,流动人口的数量从当初的200万发展到目前的8000万,据估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1亿左右。正确认识和估价流动人口的作用与影响,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实际部门的主要课题。一、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和轴心,是科技进步最敏感的部门,代表着一个国家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我国由农业文明跨入工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仅从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厦门市计生委流动人口管理处执笔苏相军近年来,随着特区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外向型经济格局的形成,涌入厦门市的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流动人口42.13万人,其中特区岛内有流动人口39...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迁移流动规模的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流动老年人口的规模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发生迁移流动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流动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流动老年人口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备受关注。如何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方式使老年人享受异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流动老年人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三个层面对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进行描述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相关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居留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均有影响;从流动特征的维度来看,流入区域、流动范围、流入时长与流动原因四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对流动劳动年龄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除了再就业变量以外,其他变量的全部类别或部分类别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融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口学刊》2019,(1):69-7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7》显示,虽然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但是女性流动人口的比例却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人口加入流动人口的行列,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为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何解决女性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在对我国女性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女性流动人口的主要就业特征,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特征三个方面出发,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女性流动人口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序引导我国女性流动人口就业不仅要加快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需提升女性流动人口的自身综合素质,拓展更多的就业渠道和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20.
准确地把握流动人口规模、结构和流向等方面的规律,对于加强人口管理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等都是极其重要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本文针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日趋扩大且分布呈集聚性。流动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以年轻人为主,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方向主要以简单劳动为主。务工经商、随迁家属和投亲靠友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