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了城市居住空间的构成,即私人居住空间和公共居住空间以及它们存在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同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城市居住空间的规划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作为居民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居住空间景观面貌的优化对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服务居民日常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当下对于景观设计的地域性关注日益成为主流,这一趋势必将对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提出更高要求.文章以居住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征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强化居住空间区域认知的方法.启迪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思路,探索更加宜居的现代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3.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居住空间室内色彩设计的和谐是保障居住者身心愉悦的重要条件之一.影响居住空间室内色彩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色彩本身的性质、地域文化的不同、季节的变化、居住者的身心特征以及室内外的关系等.要实现居住空间室内色彩的和谐,应当坚持综合思考、动态设计,正确处理基础色彩与局部色彩、装修与陈设之间的静动转换.  相似文献   

5.
大院民居的空间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表现在居住和民居的样式上.人们对自己能感觉到的空间,常常赋予某些意义和象征,因此形成了熔建筑的实用、认知、审美,有时兼有崇拜观念于一炉的空间意识,使得大院民居的居住空间在布局安排上表现出了变幻多姿的特点,同时折射出了晋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上,调查获取了南通市132个建成居住社区的数据,统计计算各个居住社区得分,将其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总结南通市居住社区空间分异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居住建筑群体中交往空间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人提供居住的空间与场所,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建筑群体环境中交往空间的元素与素材的分析以及对交往空间层次的划分,探讨了交往空间的产生途径,提出积极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多维化与人性化的交往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型家族居住空间设计是针对"四二一"家庭构成方式而产生的居住空间设计。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满足个体生活空间的相对独立、私密性,以及共同生活空间的融合、开放性。通过借鉴太极图、传统庭院等设计理念,借景、空间共用等设计方式,缔造一个舒适、自然、和谐的新型家族共同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空间资源使用的角度,提出个体在居住空间选择中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是从微观角度对居住空间研究中的宏观视角进行的有益补充。居住空间的“主动分异”和“被动分异”不仅是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空间选择结果,同时影响着居民对城市空间资源相对平等的使用,并进而影响社会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固化。  相似文献   

10.
大型居住社区是典型的人口导入型社区。当人口由原住地进入大居的同时,旧的关系网络随之解体。如何建立起导入人口间的联系、导入人口与社区的联系,是大型居住社区在社会关系重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X大型居住社区的实践表明:公共空间的营造为大型居住社区居民提供了可平等进入的空间基础和生活化的场景体验,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身份认同与社区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空间的营造为新的邻里关系重构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四合院经历了百年沧桑,至今仍然是老城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北京四合院院落布局有序,居住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围合,还是传统的延续。对四合院的发展及内涵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通过对四合院空间与西方建筑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将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使其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旅顺的近代居住建筑以普通的和风住宅和等级较高的欧洲折中主义别墅为代表。以大量实地调研和测绘为基础,分析了旅顺近代居住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及在殖民统治下人们居住方式的转变。得出了在强势殖民文化的影响下旅顺居住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自主近代化和输入式近代化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居住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大规模扩展,城市居住空间的结构分异已然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通过对杭州市商品住宅面积、类型和价格分异的讨论,勾勒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透过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来探究居住空间结构分异的动力机制,以便提供一些居住融合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对城市空间绩效认识不足,导致居住分异现象愈演愈烈。以城市空间绩效与居住分异的关系为基点,分析了城市用地功能对偶互补、区位红利、边际替代、空间分割、路径依赖等机制对居住分异的影响,结合实例,提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边际替代;积极探索智慧城市设施配置;坚持协同规划,发展城郊产业,促进职住平衡等对策,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居住空间的原型起源于人类维护人体安全的防卫意识,这种防卫意识可以用一个人体维护结构图式表达。人的生存空间只有与这个结构形式相吻合,人在其中才会有一种真正的、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舒适感;同时,人类自己也在不断用这个结构衡量和判断周围环境,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或屏蔽外界信息。这种发乎“人体安全意象”的安全观念的表达是人类居住空间生成的原型,也是人类生存居住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6.
居住正义问题在生活实践与学术研究领域日益凸现,工业化、城市化的高歌猛进,以及房地产业的无序扩张,更使居住正义有了空前的现实迫切性。马克思、恩格斯以对资本逻辑的整体考察为起点,对城市居住非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彰显了资本主义社会居住问题的本质:居住困境与居住空间的资本化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居住非正义根源于普遍化的资本...  相似文献   

17.
武陵民族地区的族际居住格局演进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区域共居式、社区共居式、社区互嵌式三种样式和阶段的演进。历史上的移民,特别是汉族移民在族际居住格局演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形塑了族际居住格局,还形塑了区域空间。他们首先将一个边缘空间形塑为具有三个层次的区隔空间,然后形塑为整体的互嵌空间。区域内部的族际居住格局与区域空间结构具有同构关系。推动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抓手,应该把握历史规律,充分吸收历史经验教训,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8.
对传统居住环境的研究是中国传统住宅研究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文试图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 ,阐述传统居住环境与古典文化之间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互动关系 ,探寻传统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从而引发对于现代居住环境文化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院落住宅是我国传统的居住形式,晋中院落建筑由于商业文化和防御意识等多元影响,形制、组合布局和风格特征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征,是传统院落空间的典型代表。作者结合实地考察的资料,分析了晋中院落的墙、门等空间限定要素的具体形式和限定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传统院落不仅满足了居住的功能要求,而且是地域条件、社会意识和伦理意蕴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0.
转型期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与极化——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研究不应忽视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里较为普遍的居住分异问题.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以广州为例,可以考察建国以来城市居住空间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的极化.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本质是社会不公正、社会不平等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可以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监管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四个方面来思考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