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思维活动的驱控要素与思维方式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并研究思维的三大驱控要素:心理维、事实维、理念维及其形成的驱控结构,以及由其决定的三大思维方式:心理本位的情绪思维方式、事实本位的实证思维方式、理念本位的信念思维方式。本文首次从结构上把思维方式分为如上三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表象是思维的一种心象手段 ,它的发展经过了原始的具象思维、古代的意象思维和成熟形态的事象思维三大发展阶段 ,首次提出事象思维是一种独立的思维形态 ,并把它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并列为思维的三大形态。对于灵感、直觉之类 ,本文认为只是思维的功能而不是思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3.
虚静是中国文论特有的一种创作思维方式.虚静以其空明的心境状态、凝神观照的专注态度而达到物我不分的境界;虚静思维具有非逻辑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一种直觉思维;虚静思维体现了艺术创造活动的无功利性和自由性,在游心自适中使创造活动达到"宛如神助"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点,着眼于文学"怎么样",西方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则更注重文学"是什么",它先天地伴随着本体论同语言论的纠葛.由存在论而来的本体论,随着"存在"(to be)被翻译为"是",演变为追问某物是"什么"的本质论.语言的本体意义在于宇宙整体能为大道之言或无言之言,文学语言的本体意义在于能够超越在场,从说出的东西中暗示未说出的东西.作为知识生产的文学理论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有三大根源和三大缺陷,目前我们所接受的反本质主义,远没有转向主客相融的思维方式重要.文学独立性和归属性问题的大轮回,只是文学教育理论基点回归的前提,关键还在于反思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弊病,把文学当作文学而不是生产知识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论传统司法的道德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般把法官判案的思维分为二类,一是演绎,一是归纳,这恰恰对应了西方两大法律模式,即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无论是大陆法系法官的演绎思维还是普通法系法官的归纳思维,他们所追求的目的都是实现个别法的正义。但我们却难以在西方的这个思维框架里,讨论中国古代审判官吏的思维类型。中国传统司法官吏的思维或许既有演绎又有归纳,但其本质是一种道德思维,表现为内我思维、时中思维和生活思维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6.
局限经济思维是指观点与结论中具有明显局限性的经济思想材料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各期论点出现频率进行计算,可以较好地刻画出所研究经济思想材料中的思维方式,进而可以从思维方式局限性角度解释思考结论局限性的成因.特区货币之争这一案例充分展现了上述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由特区货币之争所体现的局限经济思维对于改进经济思维方式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息认识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息认识论作为认识论领域的新兴学科,其定义大约为全方位、多视角地同时研究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的学说.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思维信息论、思维系统论、思维控制论三大论域;贯穿这三大论域的中心线索始终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双方之间的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与价值关系.笔者认为,随着全息认识论研究的深入,其探讨重心将被置于思维控制论.然而,认识论重心的这种转移并不意味着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第一原则分道扬镳,它只是表明了,认识论研究的领域从过去的宏观认识论移向微观认识论.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概念性思维只是一种最近发生的、较为年轻的思维方式,它曾经历着漫长的"前概念"积淀过程."前概念"阶段是人类思维空间(人类小宇宙)走向独立化道路必不可少的萌芽时期,它孕育着思维往后发展的一切胚胎."前概念"思维包含行为思维、集体表象思维、原始语言思维等人类童年时期的直观思维方式,这一漫长过程的最大成果就是使得思维空间独立于行为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符号、语言、图形等思维载体,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感觉、表象、记忆等思维能力,这就为下一步的概念性思维的产生打下了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其变迁体现着文化的变迁.思维方式的变革是最深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实践过程,而且也是文化过程.它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社会心理结构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践思维方式在中国确立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两极化思维模式是一种消极的、保守的思维方式 ,但是它对人类社会的思维领域和个体的思考方式都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力 ,分析这种思维模式产生的原因 ,它之所以留存的物质基础、认识基础和社会基础 ,以及这种思维模式的先天不足 ,有助于人们排除它的影响力 ,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把握和判断更加客观和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