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爆发后,被称作“戏剧兵”的抗日进步演剧团队和戏剧工作者,以戏剧为武器,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救亡斗争中,为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正如夏衍在当时所说:“在参加了民族解放战争的整个文化兵团中,戏剧工作者们已经是一个站在战斗最前列,作战最勇敢,战绩最显赫的部队了”。(《戏剧抗战三年间》,载于《戏剧春秋》创刊号)桂林的抗战戏剧运动,是国统区抗日进步戏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夏衍称之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的田汉、欧阳予倩、洪深,都曾先后在桂林从事过话剧创作、导演剧目、编辑刊物等活动。当时曾在桂林从事戏剧活动的著名戏剧家还有:夏衍、熊佛西、焦菊隐、杜宣、瞿(?)音、许之乔、马彦祥、章泯、凤子等。桂林抗战戏剧运动在一九三八年十月  相似文献   

2.
洪深是“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之一,他力图使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接轨”,大胆尝试运用表现主义方法演绎中国戏剧主题,虽不为时众理解,但其艺术的“整合”是成功的;他创造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中国化话剧;在中国话剧理论建设方面,他系统地探讨了戏剧的本质特征、表现内容及方式、内部结构、戏剧与小说的区别等问题,并及时总结中国初期戏剧运动。在我国戏剧界,能在剧作理论与实践方面作出独树一帜的贡献者,唯洪深一人,至今尚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大批文化人士汇集湖南,湖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抗战文化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运用翔实丰富的史料,较为全面、具体地介绍了湖南在“七·七”事变前后的抗战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4.
武汉抗战初期的戏剧运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页。从一九三七年七月卢沟桥事变始,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止,总共不过一年零三个月,但是,它声势之浩大,创作之丰富,在抗战洪波中所起的巨大的社会影响,即使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来,也是叹为观止的。司马长风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战时战后的文坛”一章中写道;“武汉时期无论在政治、军事和文学发展上都有独立的重要性。”这是很有见地的。而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戏剧的重要性则表现得更为明显。武汉抗战戏剧运动之勃发,在于有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一九三八年二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政训处”改组为政治部,周恩来同志任政治部副部长。该部下设四厅,其中第三厅负责抗日宣传工作,郭沫若任厅长,阳翰笙任主任秘书。三厅属员三百多人,负责的干部几乎全是作家。知名的戏剧家除了郭沫若、阳翰笙外,还有田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抗战文艺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文艺运动进行正确领导的结果。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向我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上海南京沦陷后,成千上万的抗日青年,文艺界、教育界、科技界的无数知名人士,各种抗日宣传队、救亡演剧队、文化工作队,战地服务队等,由东北、华北、华东沦陷区云集武汉。全国十八个著名戏剧团体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戏剧界代表人物来到了这里。面对这么多的文化流亡人员和群众团体,如何把各方面的爱国力量组织起来,结成广泛的抗日文艺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  相似文献   

6.
国民党政府以大西南为大后方的抗战战略的形成是基于其对内对外政策的转变。转变的原因在于:(1)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使“攘外必先安内”的理论基础发生动摇;(2)由于日本对华北侵略的加剧而引发了全国人民抗日运动的高涨。国民党政府以大西南为大后方抗战战略的实施是在其对内对外政策逐渐转到以抗日为主后进行的。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民族危机的加剧,以大西南为大后方抗战的战略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民伤亡极其惨重。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在渝成立了“伤兵之友”总社,掀起了“伤兵之友”运动,为受伤官兵“广征朋友”。与此同时,在海外,尤其是在华侨社会,此项运动也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行。广大爱国华侨及国际友好人士纷纷慷慨解囊,踊跃输将,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夏衍把戏剧艺术当成“抗战建国”最有力的武器,其左翼思想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让位于“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而他带着这种思想倾向创作的抗战剧作,必然遭致后来50年代社会重视以“阶级意识”为主、呼唤塑造时代英雄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9.
在抗战最酷烈的1939年,偏僻的西南小镇江安迎来了现代中国第一所国家主办的高等戏剧学府———国立戏剧学校(该校于1940年6月改名为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下统称国立剧专),学校原址在南京,抗战爆发后,一度迁至长沙,后迁到重庆北碚,为躲避日寇空袭辗转而至江安,在江安一呆就是六年。六年里,国立剧专不仅为中国现代脱颖而出的戏剧精英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创作的安静的庇难之地,而且在艰难的岁月里,继续探索戏剧教育之路,为抗战输送了大批戏剧人才,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在建国后成为才华出众的优秀艺术家,如:谢晋、刘厚生、张雁、瞿希贤、田广才、石联星…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用一种后现代的“对话”理论,将戏剧舞台的表现方式融入到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中。早在电影发展的初期,电影和戏剧就是相互融合、互为载体的。在当今电影独立发展的顶峰时期,加入戏剧舞台的表现成分,不失为一种全新的尝试。它以新奇的表现方式,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和视听冲击。在“对话”中,电影借助戏剧完善自我,获得一种全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12.
当路翎带着(一片血痛与泪迹)步入文坛时,正值抗战全面爆发。和其他进步作家一样,路翎也热忱地为民族存亡呐喊,但他很快地从抗战亢奋中冷静下来,突破了接流行的既定政治概念创作公式化小说的模式,把笔触伸进人们的带着精神奴役的创伤的灵魂里以及带着血痕和泪痕的人生中,寻求着潜藏在人们身上的“原始强力”,挖掘出平庸生活下面最雄强的人性。对当时的充满着喧哗但格局单一的抗战文坛来说,路翎是独树一帜的。他的独特使得他的作品在四十年代不断引起争议。有人称赞他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象力最丰富的而又全心充满着火焰似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民族形式的讨论是抗战文艺运动中的重要事件。文艺界广泛的讨论开始于一九三九年,一九四○年环绕“中心源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争,迅即形成了讨论高潮。此后,讨论仍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文艺工作者的注意力已更多地转向具体实践。 民族形式的讨论同抗战初期着重于旧形式利用的通俗化运动不可截然分割,它以后者为基础,把关于大众化实践道路的探索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纪略》的编写,是为了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料和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全方位地影响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这种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持久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可谓无出其右者。在这一时代洪流中,电影当然不能置身其外。抗日战争爆发,改变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电影传播格局,在电影“下乡、入伍、出国”口号的引导下,中国早期电影的传播范围出现了极大的突破。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在投资、制作与放映等方面的发展路径转向,不仅在当时,而且对战后以至1949年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左翼电影运动与农村题材电影的出现1931年9月,在党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下,根据需要对帝国主义的电影侵略和中国电影的黑暗现状展开斗争的任务,根据需要开辟自己的阵地,使电影为革命斗争服务的任务,在“剧联”通过的《最近行动纲领》里,便进一步地提出了党在当时电影战线上的斗争纲领和方针。《最近行动纲领》共有六条,其中有三条专门讲到了电影。另外三条虽然说的是戏剧运动,但它的基本精神、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也适用于电影的斗争。《纲领》提出了左翼戏剧运动的当前任务:“深入都市无产阶级的群众当中”,“领导无产阶级的演剧运动”;“争取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的学生群众与小市民”;帮助与影响“白色区域内广大...  相似文献   

15.
在抗战的特殊时空下,强大的政治势力开始全面介入戏剧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开始弱化。改造传统戏剧以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同时也成为边区政府亟待解决的政治任务。民族国家话语主导下的戏剧革新运动中,延安戏剧革新始终走在边区乃至整个全国解放区的前列,并引领中国文艺界的戏剧运动。延安戏剧革新开创了中国戏剧民族化、大众化的先河,延安戏剧运动创造的“中国范式和中国作风”成为中共抗战宣传的有力工具,在调动民众抗战热情,唤醒民众的民族国家意识上起到难以估量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在危难的时刻选择了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戏剧作为激励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抗战八年,中国的戏剧力量在抗日救亡的旗帜下得以最壮烈的释放。“戏剧与抗战”早已以一种共生的姿态贯穿田汉每一次可圈可点的戏剧活动与艺术实践当中。他不只是在民族危难时发出最后吼声的戏剧诗人,更是那个狂飙突进时代的剧坛先锋,当之无愧的梨园领袖。  相似文献   

17.
1 文艺复兴运动初期问世的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标志着欧洲的小说艺术从民间故事脱胎诞生。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运动的漫长的五个世纪中,欧洲小说艺术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然而在这五个世纪的欧洲文学发展中,小说艺术的成就还远远不能和诗歌、戏剧匹敌。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代表的戏剧,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体现在以莫里哀、拉辛和高乃依的作品为代表的戏剧上,启蒙主义文学虽然在小说创作上颇多建树,然而最突出的成就仍然是  相似文献   

18.
戏剧意象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剧意象是一个局部性而非普遍性的戏剧范畴。它从表现内涵角度可划分为“观念意象”、“情绪意象”、“意绪意象”等三类,从外在表现形式上可划分成“自然物象”、“人化物象”、“人物形象”等三类,并分别表现出多项不同特征。戏剧意象处于运动中,其基本运动形式是反复延续或交替活跃,其运动特征是在间断中延续,在延续中间断,并表现出“同向衍生”与“异向变化”的方向性。戏剧意象的功能是通过象征扩展其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是由山东问题引起的,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收回青岛和胶济路矿权益是“五四”运动的基本要求。因而深有切肤之痛的山东人民非常积极地参加了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并且表现出了一些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初期中国的伤痕戏剧与 20世纪 50年代苏联戏剧及文学的“解冻”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是相似的社会发展情形和“解冻”思潮的直接影响,决定着新时期初期戏剧与苏联“解冻”思潮的汇流。苏联“解冻”思潮所强调的“写真实”、“人道主义”、“文学是人学”等观念和理论,对新时期初期戏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