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作家都成功借鉴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爱米莉姐妹的《呼啸山庄》和《简爱》中运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烘托主题,构造情节,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使我们更好得理解哥特式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2.
发轫于18世纪中期的哥特小说是浪漫主义文学大潮中一个重要并且特殊的文学流派。但是,浪漫主义文学在吸收和借鉴哥特式艺术手法的基础上,摒弃了哥特小说的颠覆特质,不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越了哥特小说。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不仅继承了哥特式艺术手法,而且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评雪莉·杰克逊《抽签》的创作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女作家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抽签》(1948)是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中采用了哥特式恐怖小说手法,客观、真实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等主要艺术手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荒诞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女性则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一部运用哥特式手法的经典之作。它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中的地点背景、人物性格、情节事件和主题发展四个方面,歌特式手法的运用更加体现了该小说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以擅长在小说中运用多种写作艺术和技巧而闻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展现了福克纳的许多精湛的写作艺术和技巧,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这些使得文章意味深长,耐人琢磨;同时哥特式的描写又渲染了阴郁和神秘的氛围,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6.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期比较盛行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哥特式的人物、哥特式的背景、哥特式的故事结构以及哥特式的主题来研究《弗兰肯斯坦》,认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成功地融合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哥特式小说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哥特式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申克的救赎》以哥特式小说的震慑力反映了制度化对人性的迫害,通过人性与专制,自由与禁锢,希望与制度化的哥特式冲突,表达了人类对于命运和人生的理解.小说使用哥特式手法将幻灭的人类从空虚麻痹的状态中激活,重新点燃其追求梦想,追求自由的希望,并完成生命中真正的救赎.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宠儿》是一部深刻揭示19世纪美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残酷的社会制度的伟大作品。从总体上看,这部小说拥有一部成功的小说必备的大部分因素:苦难、爱情、神秘、性和暴力。托妮.莫里森却以其独特的哥特式手法来诠释这些因素,赋予了这部小说无尽的悬念、奇妙的幻想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这篇论文将主要论述这部小说中的哥特式意象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934年在《论坛》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运用了哥特手法,该小说的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主题与情节构造、环境描写、人物性格与反映的主题四个方面。作者运用哥特式手法,通过对艾米丽悲剧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美国南方社会历史上与清教密切相关的旧传统与旧体制,强烈谴责了非人道的传统道德与清教对人性的摧残及北方基本道德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坡的哥特式小说的独创性在于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性,尤其是多层次地描写被扭曲的人的心理活动,摆脱了传统的哥特式小说道德教诲的内容。他的哥特式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梦幻、背景、动物、灵肉等方面并且他的小说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了钱钟书的《围城》与纳博科夫的《普宁》在艺术手法,主要是结构上的异同,从而说明了艺术家通过严谨的结构来深化小说的主题,而高超的艺术手法又将深深地影响小说的艺术层次。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中运用诗词刻划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民族传统的艺术手法。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运用诗词、集句、对联、铭文、偈语等韵语来刻划人物,正是在继承中国古典小说这一传统民族艺术手法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为当代文学创作丰富了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下面从《李自成》小说中的诗词与小说情节结构的关系;诗词与小说人物思想性格的关系;以及这种艺术手法本身的特点,这三个方面试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诗学》: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冲破了柏拉图设定的文学作品不能描写恐怖、凶杀、罪恶等"黑色"内容的禁区,最早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作品表现"黑色"内容的审美特征、审美功用及存在价值。这使得《诗学》成为以"黑色"著称的哥特式小说创作的理论渊源和最早的存在依据,为我们理解、认识哥特式小说及其在世界小说发展史上的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致力于小说艺术形式革新的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通过独特的叙述手法,在小说《大海》的叙述结构、叙述模式以及叙述策略三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小说中多条线索构成网状结构,采用全知视角,通过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个视角将过去与现在、幻想与梦境融合起来,体现了班维尔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特有的创作手法,彰显了《大海》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英国哥特式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英国文学研究方面,哥特式小说因被认为是英国小说发展的支流而受到忽视。哥特式小说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催生因素之一,其影响延续至今。哥特式小说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了特有的美学特征和影响。自华尔浦尔首创该类型小说后,哥特式小说就以哥特式历史小说、恐惧派哥特式小说和恐怖派哥特式小说三条线索并行交错地发展。本文探讨了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意图及其美学意义,哥特式小说与早期恐怖小说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几位作家的哥特式小说代表作,阐明了哥特式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字》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究其原因是丰富的象征手法在这部书中的运用。这一艺术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就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一些探索 ,包括象征的多义性、系统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这部不朽的古典文学作品曾被许多学者研究。它的主题、写作技巧、爱情以及复仇心理也曾被热烈地讨论过,但是一个侧面被忽略了,那就是《呼啸山庄》中大量的哥特式描写。关于这个问题,本文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哥特式小说源于十八世纪的英国。当时,官方文学与人们切实的体验有着强烈的矛盾。十八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它强调理性、科学,但是这种理世代替了神秘而放弃了情感。这样,一个新的文学体裁——感伤主义出现了。感伤主义小说强调人们良好的情感,仔细地追溯他们的感情,它是哥特式小说的萌…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它把中国古优讲说滑稽故事,以及受古优影响而形成的讽刺喜剧、笑话和相声艺术的艺术手法掺合进小说,构成了《聊斋志异》异于其他讽刺小说的戏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小说《秘密花园》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歌颂了自然的伟大,人性关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作品自发表以来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女性主义、成长主题、神秘主义等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小说中的体现及作用,包括哥特式风格在小说人物塑造、背景环境描写以及故事情节推进中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哥特式风格对于小说主题强化、情节推进、审美教育及小说自身深度、现代性提升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茅盾小说理性意味较重,在这种情形下,细腻而富于感染力的心理描写对其作品的成功实在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对茅盾小说出色的心理描写多交口赞誉,但研究文章却多泛泛而论.论者一般列举出茅盾小说的多种心理描写手法,然后得出茅盾融铸中外古今,博大精深的结论.这种结论大体是不错的,但过于简单、笼统.不同时期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手法并不相同.纵向观察茅盾小说,我们发现:随着茅盾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发展,他的心理描写艺术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发展、演变过程.本文认为,以《蚀》、《子夜》、《腐蚀》为标志,茅盾小说心理描写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正是在这种变化发展中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