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标记语可谓是语言中的小词或短语,但在话语中同样有隐含意义和预设意义,能起到对话语理解、构建语境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标记语的语境功能以及标记语在话语中构建怎样的认知效果,以及话语标记的动态性功能和指别功能,为生成和理解语句提示语境坐标,创造话语交际的起伏性和多变性效果。  相似文献   

2.
话语标记语是一个复杂的语用现象。本文首先从话语的动态性和话语的主观性两个方面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作用进行了分析。话语标记语是话语理解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对构建话语语境、理解说话者的话语意图起着重要作用。然后,以认知参照点为视角,分析了话语标记语存在的理据。认知参照点理论对话语标记语的认知机制有较强的解释力,为分析话语标记语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的过程涉及说/作者运用语言进行编码和听/读者依据语义、语境、及相关信息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成功的交际更涉及说/作者有意图的行为以及听/读者对该行为的识别和理解。话语标记是话语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话语/语篇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是说/作者用以进行有意图的编码和听/读者对此进行解码和推理的重要依据。本文以认知为视角,从互动功能和语境关联对话语标记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从而明确话语标记在话语/语篇建构中对传达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所起的制约或指导语用推理的作用,获得语言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依据关联理论,可以从认知语用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话语标记语往往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而是在话语构建中起着明示与限制的作用,标示出前述话语与后述话语之间的关系,使听话者便于理解话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制约功能、语篇组织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话语标记语是如今比较常见的研究话题.关联理论开辟了话语标记语研究的一个新的途径.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进行了阐释,并指出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可以增加语境效果,对听话人的推理起制约和引导作用,从而使听话人寻求到最佳关联性,实现交际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为研究以"well"为代表的话语标记语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和语用参照,从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关联和认知效果出发,说话人的认知环境通过"well"与现时语境相互作用,生成三种分类:"Well"加强现时语境假设、与现时语境假设产生矛盾、与现时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隐含。关联理论为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定位奠定了理论依据,也为理解其语用功能提供了可操作的推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明示语言标记,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契关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话语标记语没有逻辑属性,编码的是程序信息,不涉及话语概念表征的内容,但对处理话语的命题意义起语用制约作用。文章依据关联理论,从认知推理的角度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在自然语言交际中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认知心理理据。从认知语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幽默语义的理解和幽默言语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认知语境制约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同时幽默言语的解读也依赖于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以及话语联系语在语境和语境假设中存在的理据。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多层面讨论意义生成和理解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以及话语联系语对意义所起的推动或制约作用,并认为:话语联系语,是寻找和确立关联的重要依据,除了其显性的形态,也应该存在另类形态的可能。它们均能在听话者现有的认知基础上产生可能的语境假设。听话者通过努力,尽力识别文本提供的新语境,在不断推理和否定之否定过程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新认识,从而建立新的语境和语境假设,帮助听话者做出合理的推理判断。  相似文献   

10.
以言语交际中作为话语标记语的Whatever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语用为视角,借助元语用意识理论和关联理论,探讨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它的三个话语标记功能:(1)标示消极情感功能;(2)强调或突出命题功能;(3)连贯或终结话语功能。类似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更进一步了解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为语料库,深入分析了其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及其语用功能和效果,同时话语标记语能够触发会话含意,达到理想的喜剧效果,这为研究和理解会话交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类似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了解人们在此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轨迹。同时,把话语标记语从其所依附的话语中去掉并不影响该话语的语法正确性,也不影响其命题内容,但却影响其语用得体性和社会层面上的人际适应关系,从局部或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语用制约。这一事实表明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方面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语境,即语言环境或言语环境,对语篇生成与理解具有重大作用,一向为语义学家、语用学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认知学家等所关注。文章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语境观为出发点,针对其语境观的不足,具体分析交际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现象及特征,结合语篇构建模式研究主观心理语境是如何构建的。指出主观心理语境主要由三个变项构成:认知、情感及意向,而交际者通过心理语境对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的过滤来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情景语境与主观心理语境共同推动语言和语篇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话语歧义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产生于言语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它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本文探讨了话语歧义的成因以及认知语境对语义歧义的解释和制约。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由一系列假设构成,理解话语的过程就是在语境假设与新信息之间所作的推理过程.情态动词在话语中的出现成为语境假设转换的一个指示语,将现时语境假设的提取范围由事实过程转为非事实过程.话语双方以这种离开事实一定距离的关系作为话语的基础,在关联理论的制约下,提取语言意义,结合常规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建立起新一轮的语境假设,形成新的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境是一种概念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它对话语意义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概念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一种认知机制或认知模式,它是对日常隐喻语言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概括性、系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隐喻映射是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一种本体对应的关系,而映射过程中认知语境对"蕴涵"选择的限定功能确证了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的生成及其理解过程是在认知语境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同时认知语境对概念隐喻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篇理解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复杂的心理交际过程。文章基于关联理论,阐述了认知语境的概念,探讨了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的关系,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过程是一种认知一推理、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交际过程。同时进一步分析了认知语境对语篇理解所起的制约、解释功能。进而说明言语交际双方认知语境的关联度对准确理解语篇的深层含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对比分析话语标记语录音语料和英语本族语口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测试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从元语用意识角度分析在口语测试中高频出现话语标记语的类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是教师课堂话语中重要的话语表达式,对课堂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有制约作用,并关系到课堂话语质量的高低.依据语用学理论,选用两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10位教师的课堂录像为语料来源,运用语料检索统计法,对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使用状况及类属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话语标记语的合理使用及课堂话语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用标记语to be honest(with you)是说话人为达到交际目的而明示主观情感和说话方式的常见语言形式.在交际中,它并不表示命题意义,而是连接话语与交际双方的语境信息,体现关联意义.从认知语用角度来看,一方面,这一语用标记语突出了话语的主观性特征,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坦诚态度;另一方面,它还具有语境构建功能,可以作为相关信息的强化标记或修正标记,帮助、引导听话人理解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境是与语言有关的因素,语言是在语境中呈现,在语境中生成意义。人类交际中的社会文化特征是理解语言的重要因素,交际的过程也就是语境建构的过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境的复杂性,跨文化交际中的顺应比较困难。文化语境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各种因素。文化语境是理解交际的认知基础,它有利于我们解读语言交际的性质,消除话语的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