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疗法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疗法是通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作用来治疗心身疾病。精神疾病是现代临床的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改善精神疾病的症状和情绪,已成为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参考近几年音乐疗法对精神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音乐心理学 ,是对人类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音乐审美多种心理要素是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这个审美心理结构的基础是音响感知、感情体验、思想联系、理解认识的全面发展与协调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2 0 0 0多年前《内经》对医学心理学作了丰富多彩的记述 ,本文就《内经》中有关医学心理学问题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5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内经》对医学心理学认识在世界医学心理学史中居最前列 ,认真整理和挖掘《内经》中有关医学心理学方面资料 ,对建树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中国医学心理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原本性音乐教育,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以节奏为基础,运用音乐的娱乐功能在兴趣引导前提下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人格素质及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表演技能等方面的提高。音乐治疗学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在音乐治疗学科中可充分利用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以及奥尔夫创造性、综合性的方法手段,使求治者在各种音乐活动、音乐体验及音乐参与下促进身心平衡发展,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自控把握能力,达到消除心理障碍、恢复或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上个世纪中叶起,大量研究发现音乐审美偏离是音乐审美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音乐审美者的一种心理适应性表现。卡尔·西肖尔(CarlE·Seashore)提出了“偏离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国内外学界还缺乏研究。另一方面,时间心理学对音乐审美偏离相关的时间偏离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积累了相关成果。本研究借鉴时间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范式,用两个实验四种作业,探讨了音乐审美偏离作为适应性存在的内在心理机制及其表现特点。结果发现:(1)音乐审美偏离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与审美者的时间内隐表征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表征动量条件下音符时间内隐表征存在并具有方向性、方向一致性、强度性;(2)影响音乐审美偏离现象有三种因素:音符方向特性、音符运动特性、音符动量特性;(3)音乐审美偏离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与审美者的认知密切相关,表现出内隐的“认知可渗透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音乐感受。只有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起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7.
深层审美心理学与许多人文学科息息相通,相互影响。深层审美心理学与宗教学密切相关,原始人的深层审美心理与其宗教意识融为一体,原始宗教意识渗透在深层审美心理之中,积淀为集体无意识。深层审美心理学与哲学密不可分,人类的哲学思想制约着深层审美心理,使其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不断深入发展。深层审美心理学与文艺学互为表里,文艺学的发展与深层审美心理的揭示相得益彰,深层审美心理学的深入使得文艺学由理性主义发展到非理性主义及其相互融合;文艺学的发展使得审美心理学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深层审美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其他许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心理学会于2007年11月8-11日在七朝古都开封召开了由河南大学承办的第11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00余名与会人员就各自的研究内容充分地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会议通过交流从教育心理、发展心理、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理论心理与心理学史、工业心理、医学心理、生理心理、心理测量、法制心理、学校心理、体育运动心理、社会心理、临床与咨询心理、军事心理、人格心理学15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体现了我国未来心理学研究的3大趋势:(1)国际化水平逐渐增强;(2)本土化特色日益突出;(3)应用性研究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先秦时期的音乐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涉及的问题有音乐产生的心理机制、音乐欣赏的心理境界、音乐与人格、音乐与情绪、音乐与意志、音乐与心理健康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审美心理学是探究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传统的审美心理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心理物理学、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的。进化心理学和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审美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提出建立以进化心理学为基础的进化审美心理学和以生态美学为基础的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必要性,指出这两个领域经过交叉与融合,形成一门整合性的进化与生态审美心理学的可能性,并探讨这个新领域应该涉及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开始流行的进化论观点和现有的进化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审美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概述了审美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及进化论观点对审美心理研究思路的影响。通过对进化美学和进化审美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比较,探讨二者的联系,并总结其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音乐心理学是晚近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方面,汲取生理学、物理学、数学、解剖学、遗传学、人类学等和一般心理学有关理论,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解释人的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的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思维、音乐才能、音乐技能训练,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由于它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  相似文献   

13.
对通感的解释应从心理学、美学等多角度进行阐释,并从人类感官的先天关联性讨论艺术通感的生理-心理基础,从而将艺术通感定义为一种在艺术活动中以审美统觉为基本心理机能,以感情为心理动力,表现创造主体人格、心境、意绪的一种统觉性、整体性、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梵·高以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不灭的激情征服了整个绘画界,但其心理患有严重心理缺失性疾病,通过美学、生理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分析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其生存境况、性格缺陷、潜意识心理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出在精神分裂的边缘状态下梵·高创作的心理状况和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歌唱听觉     
歌唱艺术既是嗓音发声的艺术 ,又是听觉的艺术。歌唱艺术音乐声响只能在作用于人的听觉生理器官 ,并产生相应的音乐听觉生理和心理感知反映之后 ,才能最终实现和完成歌唱审美艺术创造活动。在歌唱活动中 ,以人声嗓音歌唱音乐声响为具体感知对象的听觉生理、心理机制活动 ,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规律的歌唱听觉现象 ,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歌唱艺术实践。深入探索研究与歌唱活动相关的听觉艺术规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康德美学思想一个的重要方面是探讨了审美主体的情感、想象力、理解力、心意状态等心理能力在审美活动中的表现形态及其作用。这一侧重于审美活动主体性和自律性的审美心理论,对我们认识人的审美能力,以及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规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康德审美心理论是近现代资产阶级心理学美学的理论渊源,它推动了近现代审美心理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原理与英语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联想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学原理对英语教学法的各个学派所起的作用,并论述了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培养和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注意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等。  相似文献   

18.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国内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赵宋光主编的<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1版)是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部专著.该书由多名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由绪论以及学科构建与发展篇、音乐学习心理篇、音乐教师心理篇三大部分组成.绪论从总体上介绍了该学科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学科构建与发展篇分析了中外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脉络;音乐学习心理篇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相应的课程设置、音乐听觉感知及其发展、音乐反应研究与音乐审美意识建构、音乐能力的培养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音乐教师心理篇则较全面地探讨了教师心理结构的塑造和发展.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史带论、理论阐释与实证个案相结合、注重本土化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在视知觉层面阐述了审美心理动力机制,推动了审美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进程,但该理论过于专注视知觉直接经验建构的普遍心理基础和基本机制的建构作用,未能与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等方面的意义建立起联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实际上,不仅"纯粹的形式",而且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等方面的意义作为刺激物也会以力的式样在人的大脑中不断积淀并以同类型力的形式进行遗传。这样,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不仅能够在视知觉直接经验层面上解释普遍的审美心理基础和基本机制,而且能够说明社会、历史以及个人等因素在审美心理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解释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历史差异和个体差异,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完善的审美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一音乐信息是作曲家通过音乐媒介传送给听众的具体的音乐内容,亦即音乐的形象、语言和音响。音乐信息的界定和它类似的概念相比较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一) 目的性——音乐信息的创造,是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的多种感受,并希望引发共鸣,从而使听众通过理智来认可的艺术。因此,音乐信息的目的性表现为情感、理智和审美三个方面。 (二) 约定性——音乐必须使用人为的某种音乐体系进行创造与表现。听众必须熟悉这种音乐体系及其惯常技法才能真正感受、理解、欣赏音乐。虽然,音乐具有激发并作用於人心理或生理反馈机制的功能,但未接触过音乐的人对音乐的感受结果往往与作曲家的原意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音乐信息有特殊的结构技术体系的约定性和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实体,需要审美一方必备一定的知识素质;音乐信息的约定性规定了音乐自身的存在样式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