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谈类推造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一个既有词的结构方式 ,保留其中一个语素 ,替换其他语素 ,而替换与被替换的语素同属类义范畴 ,这种产生新词的方式就是类推造词法。类推造词法体现了语言创新与语言自律的统一。类推词与其据以产生的基础形式构成词群 ,词群具有修辞意义。类推造词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同音的语素或词。人类用有限的音节、音节的组合表示数以万计的词语的语音形式,必然形成同音的语素或词。当用拼音文字记录下来,一般是形成同形同音(简称双同)现象。汉语的同音的语素或词,如果是单音节的,其声、韵、调完全相同;如果是多音节的,其重音格式也完全相同。汉语中的双同的语素或词,用表意的汉字记录下来,有很多部分形成异形同音的语素或词,才和裁形成异形同音词;睬和踩,公式、工事和攻势分别形成异形同音词。有很少部分形成双同的语素或词。如a津和b津(语素例和词例皆选自《现代汉语词典》),形成双同的语素;a安b安c安,a作文c作文形成两组双同词。现代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语以双音节为主,因此单双音节的语素或词形成的双同的现象比其他多音节的要多。词语的双同现象,给我们学习汉语语汇带来困难,容易混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或语素)。为掌握好同形同音的语素或词,下面着重说明现代汉语单双音节的双同的语素或词的形成、特点和辨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仿译词可以按照汉语新词的透明度、英语原词语素间的语法结构、英语原词在构词法中的不同性质、汉语仿译词的音节数进行多角度的分类。仿译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有增加新词新义;英文单词一词多义。在仿译过程中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造成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英文单词增加新义,造成汉语对应词增加新义;受仿译影响汉语产生新义语素,有的已经发展为类词缀。仿译词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新颖、透明和共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高频语素的词语群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高频语素的研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现代汉语高频语素的构词能力情况进行分析,对现代汉语高频语素的特征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现代汉语高频语素词语群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凉山彝语不断产生的新词的语素结合上 ,有名语素、动语素、形语素。在这些语素中 ,从结构上看 ,并列四音联绵词十分丰富 ,其次为并列双音联绵词。从语义性质上看 ,形语素中 ,由实语素与虚语素结合而成的派生语素极为丰富 ,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6.
志从古至今经历了语素化演变,即由自由成词语素演变为黏着的构词语素。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句法层面,单音词志的自由度从南北朝开始逐渐下降,到清代完全黏着化;词法层面,志作为构词语素构词力逐渐发达。是双音化推动了志的语素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语素的分类应该从构词能力和成句能力两个方面去区分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以及自由语素、黏着语素。而成词语素中的一部分,即永远成词语素只能单独成词,不能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的语素"白"15个义项,最有构词能力的是①义,其次是④义,再次是②义,最弱是○ 14义;最能产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其次是联合式,最弱的是重叠式;形容词词素构词义项最多,名词词素次之,再次副词词素,最弱的动词词素;语际中的"白"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 11义的语素共义概括其语素变义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语素变义比较近同于语素共义,但有的词语语素义没有概括,有的概括不全.语素"白"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最强的是①义,⑤⑥最弱.  相似文献   

9.
从十九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人或者起用古代汉语词语,或者用汉字创制新词,用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概念,还创制了许多日语新词,这些词引进现代汉语,就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日来词。日来词语同样有字义,但情况比汉语原有词中的字义要复杂得多。本文即按起用古代汉语词语和用汉字创制新词两种类型,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和字义,研究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文章分上下篇,本篇为上篇,主要是论述日来词中所起用的古代汉语词语,并分析其词义和字义。  相似文献   

10.
从十九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人或者起用古代汉语词语,或者用汉字创制新词,用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概念,还创制了许多日语新词,这些词引进现代汉语,就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日来词。日来词语同样有字义,但情况比汉语原有词中的字义要复杂得多。本文即按起用古代汉语词语和用汉字创制新词两种类型,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和字义,研究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文章分上下篇,本篇为上篇,主要是论述日来词中所起用的古代汉语词语,并分析其词义和字义。  相似文献   

11.
从十九世纪后期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人或者起用古代汉语词语,或者用汉字创制新词,用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概念,还创制了许多日语新词,这些词引进现代汉语,就成为现代汉语中的日来词。日来词语同样有字义,但情况比汉语原有词中的字义要复杂得多。本文即按起用古代汉语词语和用汉字创制新词两种类型,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和字义,研究它们不同于一般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文章分上下篇,本篇为下篇,主要是论述日来词中用汉字所创制的新词,并分析其词义和字义。  相似文献   

12.
以“点”词族的形成轨迹及词义演变为例,以顺向思维方式、语义分析纵横两个角度,深入语素内部,探讨语素A与B的结合理据及它们对词义C的贡献。研究发现:语素义的呈现是一个在组合关系中竞争选择的过程,其结合理据在于语素内部潜在义素的吸引和融合。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可表现为:语素整合特征揭示词义;语素强化特征凸显词义;语素显化特征暗示词义;语素凝结词义参与新词;语素隐喻特征表达词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法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盲在说明汉语中没有“语素”这个语言单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①语素成词不成词的提法违反逻辑。所谓的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都是真正的词。汉语的词是单音节性质。②词和短语的划分不存在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的矛盾。所谓的语法词和词汇词实际上都不是什么词,而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语”。词和短语划分中出现的问题仍是由“语素”的提出而引起。③全部汉语,包括口语、书面语、科技用语、日常用语以及文言成分和方言都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不能为了确立“语素”的存在而对语言材料做种种切割和分离。  相似文献   

14.
词是由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叶蜚声在《语言学纲要》一书中说:“我国的中型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字和词的比例约为1:6,这个数字大致也是语素和词之比。按照这个比例来说,汉语从语素到词扩大了五倍,所以,掌握语素和构词法,是以简驭繁,有效地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特别是在以英语等语言做为第二外语的教学中,语素的定义及划分标准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掌握一些构词知识,如前缀、后缀、词根,善于分析一个词的语素构成,对于多、快、好、省地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普通话词汇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语,大致包括新造词、方言词、外来词、港台词、缩略语等类别。关于这些词语的规范问题,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如何对这些词语进行评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条评定原则:一是开放(动态)性原则;二是功用(实效)性原则;三是规范(约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词语模是模因论的一个具体运用,是指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这种框架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构成。"族群化衍生"构成新词成为现在流行词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之一,即在固定一个"模标"后,在"模槽"中填入新的不同的语素,来构成新词,这一构词方式古已有之,所以可以从共时和历时角度来研究某一词语模的成因及演变。词语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社会因素这一角度研究词汇能对该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当成词语素有多个义项时 ,有时是词 ,可按照句法功能标准定性 ,语素的类别可参照词的类别 ;但当语素只是合成词中的构成成分时 ,它的类别只能是义类。分析常用字中的 2 0 85个成词语素 ,可得出结论 :句法结构中的类与词结构中的类一致的约占 4 9.2 % ,不一致的约占 50 .8% ,参照句法功能标准给语素分类是无法贯彻始终的 ,它的分类只能是意义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一些外来词义之所以能顺利"移植"现代汉语词义系统中,主要原因在于:(1)汉外对应词词义的不完全对应导致了汉语词义空位的产生;(2)汉外对应词中外语词新义的产生也会导致汉语词词义空位的形成;(3)外来词语直译所带来的汉语固有词或语素(以单音节为主)意义的变化也会形成汉语固有词或语素的意义空位。这也给《现代汉语词典》等语文辞书释义的充实和完善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语言学著作总是认为词汇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词的增加;旧词的死亡;词义的演变。其实在词汇发展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死词(语)的复活”。这种“复活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一些书籍和文章中也有所涉及。《新词、新语、新义》(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者在《略论新词语的特征》中谈到旧义“死而复活”;赵金铭的《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语文研究》1985年第四期)中论及“复苏词”。但都是点到为止,语焉不详。本文拟在对当前汉语词汇的这种死词复活现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同语素”现象是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一个异常明显的特点.多个惯用语含有一个相同的词,这个词可以称作“同语素”;以同语素为特征聚合的惯用语群体可称为“同素惯用语群”,简称“惯用语群”.同语素的意义与其构成的惯用语及惯用语群的意义密切相关.日语惯用语里有若干个惯用语群,每个惯用语群包含的惯用语数量不等,多的可达几百个.以同语素为新视角对惯用语进行研究,可将同语素现象放在惯用语整体结构的层面上来认识,最大程度地体现日语惯用语在意义层面的整体性特征,变孤立的个别研究为整体层面的研究,也便于从某个语素的含义理解惯用语的个别意义和惯用语群的整体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