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择材质 阳台家具更易受到风吹、日晒、雨淋,因此在材质的选择上不同于一般的室内家具。一般说来,木质阳台家具是人们的首选,但宜选用油分含量较高的木材,如柚木,这样的木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木材因膨胀或疏松而脆裂。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木材产品进出口形势及应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材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木材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联 合国粮农组织对木材产品的分类(原木、锯材、人造板和纸类产品)为依据,首先阐述了研 究木材贸易的重要性,分析了2006年我国木材产品进出口情况,最后指出了我国木材贸易发 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以为我国相关政府部门木材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全国木材总体供需情况、木材及木质产品进口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木材供给安全保障的对策。在现阶段我国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发展生态林业和用材林基地建设,编制并实施"全国人工用材林发展专项规划",合理配置森林资源,进一步完善国家信贷扶持政策和投入机制,科学开展森林经营工作,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增加木材资源储备和供给能力,最终达到保障国家木材供给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在木结构建筑的现代应用上无论是对材料的认识、选择和加工,还是对木结构建筑的技术要点、设计方法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本文以南京"爱涛·漪水园"木质别墅为例,介绍了现代木质建筑通常可分为四类:壁式框架类型、预制类型、原木类型和大跨度类型。现代木质住宅建筑具有建设周期短,可移动性强;保温节能,消费合理;防火防潮,隔绝噪声;抗震抗风,持久耐用;设计合理,选择多样;地域不拘,建造灵活等优越性。这些特性加上良好的市场前景,必然会促进现代木质建筑在中国得到高速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5.
姜允申 《今日南国》2014,(12):55-55
在天然食品备受推崇的今天,一旦食品被加上前缀“人造”,面临的往往是遭人唾弃,嗤之以鼻.在普通老百姓的概念里,“人造”等同于“造假”,“人造食品”令人反感,岂能进食?其实是偏解了.人造食品如同假发,虽然也是人为制造的,但并不是假货,它也有不容忽视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村农作物秸秆十分丰富,大部份付之一炬,资源浪费十分可惜。其实,大部份秸秆如:稻草、稻壳、麦草、花生壳、豆秆、豆壳、玉米秆、玉米芯、高粱秆、棉秆、葵秆、葵花盘等均可以开发利用。投资少,周期短,风险小,效益高,操作简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木材资源供给的现状,分析了我国木材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木材供给方略。这些策略包括:大力发展人工林,提高人工林质量,开发海外可持续森林培育基地,厉行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加强木材防腐保护,提高产品质量,和多多管齐下,开发木材替代产品等。  相似文献   

8.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SEM-EDAX)对高粱秆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秆表面光滑,部分表面有块状物和棒状物覆盖,除H外,主要由C、O、S i、K四种元素组成,S i含量高达28%.高粱秆表面块状物和棒状物含碳量很高.  相似文献   

9.
浅议我国木材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贸组织体制下 ,我国木材国际贸易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木材国际贸易对缓解我国森林资源紧张矛盾 ,促进木材产业适应国际竞争要求 ,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木材产业在我国产业体系中处于相对落后位置 ,但不等于其产品完全没有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该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木材产业部分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分析 ,说明我国木材产业部分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同时 ,提出我国保持现有产品比较优势和培育新的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立足点  相似文献   

10.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泉,纳米木材学是纳米科技与木材科学交叉融合的必然产物.提出了纳米木材学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非法采伐及其贸易的治理:生态供应链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采伐对全球林产品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减少了森林面积,对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研究非法采伐及其贸易治理的政策措施,通过对贸易链下生产国、加工国和消费国对非法采伐措施的评析,指出政策控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供应链。通过对中国林产品进出口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链中主要处于加工国角色,最后结合生态供应链,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的主要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自然主义艺术创作观,结合木雕实践过程凝炼出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从木雕材料构造学视角出发,对不同层次木材构造,尤其对与木雕密切相关的诸如木材三切面、心边材、纹理、花纹等的自然属性与特征等进行了全新的归纳,进一步以代表性木雕作品为实例,阐述了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路径与思路。总而言之,近自然主义艺术创作的基本观点是崇尚自然,但不照搬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生物材料学规律,但不拘泥于材料的固定模式,而是将创作“不露刻痕”地融嵌于自然材料之中。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技艺路径是多留少雕、多自然少人工、多层次少纯一、多角度少单向、多色彩少单调,追求所谓“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近自然主义木雕艺术创作超越了自然主义对物象的单纯描摹,而是“依木言志、与木共鸣”,表达出一种与客观物象相粘合但又超脱的思想情感升华,从而达到了“人木交融、天人合一”的最高意境。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黄禹锡事件对中国学风建设的启示,探讨了中国学风问题处理不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术评价机制不完善、利益链条的阻挠、相关法律的缺失和惩处力度不足,提出应通过尽快介入调查并及时主动公开处理过程和结果、出台规范的法律条规、加大领导力度的方法遏制学术造假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产品出口企业应对欧盟木材法案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抑制世界范围内的非法采伐活动,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针对非法采伐的贸易法案,禁止非法采伐的木材和木制品的生产和贸易。欧美是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木材合法性贸易要求是我国木材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应对欧盟木材法案的可选途径进行了疏理,分析了各种途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其中建立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及尽职调查体系是基础,开展森林认证、合法性验证在现实条件下是较为可行的选择。为此,建议企业应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部门的支持下,加强自身供应链管理和能力建设;政府应加强木材来源及采伐运输加工管理,建立木材合法性认证体系,并积极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产品相较于普通产品最大区别在于其自主性,一方面体现在人工智能产品运作方式更具复杂性,它们能够自主决策与自主行为,处于"感知-分析-行动"模式,其运行过程为"黑箱"操作,难以为人类所探究;另一方面体现在产品侵权的致害主体更具多元性,除了作为传统产品侵权主体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外,还包括研发者,甚至人工智能产品本身。基于此,当前产品缺陷的司法认定存在困境。一是现有判断标准在人工智能产品视域下缺乏适应性,由于《产品质量法》中"不合理标准"的抽象性、复杂性与《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中"技术标准"的应急性、不确定性,现有标准的使用难以解决人工智能产品缺陷的司法认定问题;二是我国现有立法未将产品缺陷进行类型化认定,而仅对产品进行笼统的缺陷判断,在人工智能这一多元责任主体与多样未知风险的领域,该种产品缺陷的司法认定模式在适用时更为捉襟见肘。为将人工智能产品缺陷的司法实践规范化,在产品责任框架下应将缺陷划分为设计缺陷、制造缺陷、警示缺陷及跟踪观察缺陷,这不仅有利于契合人工智能产品的归责原则,也与产品侵权责任各要素相对应。人工智能产品缺陷司法认定标准应与有关主体应履行的义务相结合。具体而言,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缺陷的责任主体为设计研发者,其应当履行安全保障、性能平衡、全面测试等义务,该缺陷采用"风险-效用"的司法认定规则。制造缺陷的责任主体为制造者,其应当履行配合设计预期效果与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制造的义务,该缺陷采用"对预期设计偏离"的司法认定标准。警示缺陷的责任主体为制造者、销售者,警示义务应当达到警示内容的充分性、警示时间的更迭性与警示语言的简明醒目性等要求,该缺陷采用"合理充分"的司法认定标准。跟踪观察缺陷的责任主体为设计研发者、制造者与销售者,跟踪观察不仅要求畅通产品的反馈渠道,也要积极定期对产品进行监察,更要及时对问题产品作出反应,该缺陷采用"个案认定,综合判断"的司法认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自动驾驶汽车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风向标,其高度自主化的学习决策机制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使得现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体系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奉行以“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标准来判断责任承担的主体,实行以驾驶人注意义务为主的过错责任原则。而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自动驾驶系统具备驾驶人的属性,系统生产者的产品责任有替代驾驶人责任的趋势。结合自动驾驶汽车自主性对其侵权事故责任认定问题展开研究,通过黑匣子技术合理界定运行状态,在平衡技术创新与受害人救济的原则下,认定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交通事故侵权由生产者承担产品责任。然而自动驾驶汽车自主性的存在决定着它不同于普通产品,因此通过强化生产者的说明义务,建立严格的事后监测机制,规定生产者的免责机制和设置强制保险制度等一系列配套的机制来合理分配损害责任。  相似文献   

17.
各国法律在认定人工智能侵权主体方面缺乏适当的请求权基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对物之客体局限性的表达也使得人工智能处于法律主体认定的模糊地带。为了厘清人工智能产品侵权的各主体之间关系以及确认人工智能是否具有主体资格,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例,从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论证人工智能产品的物权属性,得出无人驾驶汽车的产品属性,进而确定责任主体:生产者、销售者、设计者以及操作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为规范依据,对比生产者、销售者、设计者、操作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设定3个侵权场景即无人驾驶汽车和行人、无人驾驶汽车和普通汽车以及无人驾驶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来确定四者在人工智能产品侵权时的法律地位。在人工智能侵权场合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侵权者,由其来证明自己无过错,一方面减轻了被侵权人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侵权行为和结果之间成功搭建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本身不能作为责任主体承担侵权责任,而是作为客体并适用规范客体的法律来分担侵权主体之间的责任,在侵权事实出现时,针对不同的主体运用不同的归责原则,使责任得以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8.
信仰是早期人类面对大自然的严酷而感到自身软弱无力的必然产物。在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压迫下,人们感到恐惧,依靠个人力量难以与大自然和社会压迫的强大力量抗争,这就促使人们产生对超现实力量的信仰,幻想借助于超自然的神力来消除恐惧,摆脱苦难与困境,实现依靠人力难以实现的目的。祈福避祸的心理需求则成为信仰产生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19.
对于遮挡层(隔层)较差的低渗透储层,采用人工隔层控制压裂缝高非常必要。分析了影响人工隔层阻抗的因素,对岩芯流动装置进行了改造。用Malvern激光粒度测试了一种上浮剂的粒度分布,对岩芯进行沿轴向剖分2/3的特殊处理,通过岩芯流动实验来模拟人工隔层的形成。按正交设计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岩芯流动实验行业标准进行实验。应用非线性处理后的逐步回归方法得到了人工隔层强度与携带液黏度、上浮剂浓度和岩芯渗透率的统计公式。为指导现场控制缝高的压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爱玉栽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玉是一种榕属攀援灌木,其果实可以制作凉粉食用。近年来闽台地区开始人工栽培。实验表明爱玉人工栽培采用实生苗较扦插苗生长缓慢,营养生长期长,生长5年尚未结果,采用扦插苗第4年即可开花。扦插苗成活率随插条材料和季节不同而有区别,以营养枝扦插成活率高达92%以上。爱玉必须依靠薜荔榕小蜂传粉,通过引入榕小蜂出飞期的花序,能成功地建立种植园榕小蜂初始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