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就义前,曾在狱中写了一篇近两万字的“临终遗言”——《多余的话》。怎样评估《多余的话》,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革”期间,瞿秋白本身作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代表被否定,他的《多余的话》自然也被诬为“乞哀告怜、宛转求生,投降叛卖”的变节书。拨乱反正后,学术界本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治学原则,在肯定瞿秋白对中国革命所作的卓著贡献的同时,对《多余的话》也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多余的话》的评价主要有五种观点:(一)自我解剖说。论者认为:“《多余的话》是一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向人们诉说了自己平时总是如何厌倦政治。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主要就是通过曲解瞿秋白的这种诉说,而给他罗织了“叛徒”罪名。文革后,虽然中共中央实事求是地推翻了林彪、“四人帮”给瞿秋白罗织的“叛徒”罪名;但是,某些学者仍然认为他在《多余的话》中的这种诉说情调消沉,或者思想动摇。其实,人们至尚未准确体会出瞿秋白进行这种诉说的真正动机,所以在评价他这种诉说方面还欠公允。本文力求建立在准确体会瞿秋白进行这种诉说的真正动机的基础上,对他的这种诉说重新作个评价。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对于他生前身后的评价是复杂多变的。本文简明扼要地概述了瞿秋白坎坷的经历,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瞿秋白的一生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还就瞿秋白《多余的话》等遗作进行分析,认为《多余的话》既非他人伪造,亦非“叛徒”的自白,而是他思想深层的无情解剖。作者强调,要做到评价的合理性,就必须使评价客体的信息真实可信、符合实际;评价过程和评价目标也必须具有逻辑自洽性、和谐性。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讲自己的知识不完全,不切实,偏于“庞杂而无秩序”的书本知识,缺乏丰富的实际生活和从中得来的“亲切的了解”。他试图从知识积累和对生活的情趣之中,寻找发生“历史的误会”的原因。从瞿秋白的著作和生活道路看,他是很努力地去从“实际”、从“现实生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瞿秋白烈士的狱中遗作《多余的话》中,《我和马克思主义》是有深刻思想意义的部分之一。可是,在疯狂“讨瞿”的年代,被硬说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现在,某些同志则无端地说《多余的话》是伪作,避而不谈。这两种态度和感情倾向虽不同,而无实事求是之风则一样,都不解  相似文献   

6.
怎样看待《多余的话》已经成了评价、研究瞿秋白同志革命一生的一个重要问题。前不久,看到罗大成、符晓两同志撰写的《瞿秋白与河上肇——也评〈多余的话〉》一文(载《社会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今年六月十八日,是瞿秋白英勇就义四十五周年。曾几何时,由于一篇《多余的话》,烈士竟被诟为叛徒。现在,虽然经过大家仗义执言,“叛徒”的说法终被否定,但是,如何恰当评价《多余的话》,却非易事。五十年代,我在杨之华身边工作时,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学术界开展了对瞿秋白的研究,对他一生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他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和在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争论: 一、对《多余的话》的评价 史学界对《多余的话》的真实性问题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认定确系瞿秋白所作,但如何评价该文则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10.
《多余的话》长期被误解和曲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历史的误会”这个说法。这曾被“讨瞿”的人们为叛徒理论。而现在有的研究者则指它作为断定《多余的话》是“错误的话”的根据。认为是对革命生涯的否定,对革命的否定。还有的同志取避忌的态度,不去谈它,也不让别人谈。其实,瞿秋白用“历史的误会”这个特殊的语言形式来慨括自己搞政治、当领袖的道路,是包含  相似文献   

11.
自称“脆弱的二元人物”的瞿秋白,在临逝之前极为坦率地写下了《多余的话》,我们从中可以窥视那些终他一生的矛盾心理:既声明自己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又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戴着假面具”的“剧中人”;既终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义真诚感叹自己是一个陷入“历史误会”的文人;既觉得活着很累很倦,希望得到某种生理和心理的解脱,又流露出对生的热情和渴求。这些矛盾心理一直影响着秋白生前死后,生前精神痛苦,死后得不到人的理解。当他是“正面人物”时,人们用他的功绩来原谅他的“过头话”,淡化他的矛盾心理:当他成为“反面人物”时,人们又口诛笔伐他的那些本来可以理解的内心剖白。其实,瞿秋白不需要“原谅”,他需要理解。本文试图理解瞿秋白,并对他矛盾心理成因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建人同志在百忙中写了大量回忆鲁迅的文章,对于我们阅读鲁迅作品和研究鲁迅生平创作,都有极大帮助和启迪,无疑是十分珍贵的文学史料。但其中有个别观点似乎欠妥。如《鲁迅回忆录》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10月出版)中有关鲁迅与瞿秋白的关系的论述即为一例。现就此问题略抒己见。《鲁迅回忆录》在谈到鲁迅与瞿秋白关系时写道:“鲁迅认为那些口头上说得漂亮、实际上并不实行的空头理论家是‘毫不足靠’的。他对……瞿秋白看法就是一个例子。……后来鲁迅在编《海上述林》时,只收瞿秋白的翻译,而不选他的文章,这就证明马克思主义者鲁迅对瞿秋白是有所保留的。”这里,周建人同志认为,鲁迅觉得瞿秋白“毫不足靠”,对瞿秋白“有所保留”,主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党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近几年党史学界出现了一些不同意见,但较多倾向于认为瞿秋白是首倡者。1982年7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宋士堂关于《瞿秋白是我党最早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文章。文章认为是瞿秋白最早“很明确提出并论述”了领导权问题。此后,又出现了一些类似观点的文章。1985年纪念瞿秋白就义五十周年,这类文章更多了,有的说,瞿秋白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作了“最早最全面的论述”。这些文章一致的主要的依据是瞿秋白1923年12月在《新青年》季刊第二期发表的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他在中国最早系统地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用来观察、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瞿秋白的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他在《社会哲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等专著及其他论文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包括矛盾论观点作了明确的论述,强调“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基础,是一个绝对新的整个的宇宙观,是无产阶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瞿秋白《唯物辩证法的合法主义化》1932年5月31日。下引均为瞿秋白作)。  相似文献   

15.
《鲁迅日记》中的文尹,究竟是瞿秋白还是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鲁迅日记·人名索引》不加判别,一律归合于“文尹”名下,误作一人。其实鲁迅在日记里有两种含义,有时用来指瞿秋白,有时用来指杨之华。一般说来一九三四年一月瞿秋白未去江西苏区时,《鲁迅日记》中出现的文尹名,大都是指瞿秋白,去江西苏区后,文尹的名,大都是指杨之华。《鲁迅日记》中现在可以考定的,至少有三处是指瞿秋白的。(一)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四日:文尹夫妇来,留之饭。在《鲁迅日记》中,凡是提到夫妇的,均是以男方的姓名冠之于首,如何家夫妇(见《日记》1932年9月1日),就是指何凝(瞿秋白)夫妇;伊君夫妇(见《日记》19  相似文献   

16.
衡朝阳 《兰州学刊》2008,1(3):115-117
瞿秋白“历史的工具”论固然是他在对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和苏俄社会实践考察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他坚定的工具意识则是和独特的家庭经历和思想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由母亲自杀而产生的献身精神、经接触佛教形成的为菩萨行人间化的愿心,乃至翻译俄文作品过程中对“多余人”形象产生的深刻共鸣,这一切构成了瞿秋白在接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深沉的工具意识,为瞿秋白“历史的工具”论准备了充分的前提和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自《多余的话》问世到六十年代初的近三十年中,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坛公开发表的意见,大概说是伪作,或者说是被篡改过的,“以讹传讹,歪曲了历史”。我认为这“伪造”说和“篡改”说,本无确实根据,其产生因由大致有四: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瞿秋白为了宣传中共六大精神,根据他提交给中共六大的书面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共产党》改写而成,现收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标明的时间为“一九二八年”,没有月份日期。姚守中等说:1928年“夏秋在‘六大’后,把政治报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改写为六万字的通俗读物,并在莫斯科出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这里的政治报告书名应为“《中国革命与共产党》”)。这里说“夏秋”改写,不知何据是夏还是秋,抑或夏秋间,也不明确。中共六大…  相似文献   

19.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以下简称《年表》)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月刊第5号(1926年7月25日)———“世界革命号”。《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在《年表》末尾注:“原载《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号”,误。《年表》在《新青年》月刊发表时,文尾署“一九二六年,五月”,所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题下署“一九二六年五月”。周永祥《瞿秋白年谱新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书也都记之于1926年5月。《年表》共分八个部分(或八章),前七个部分记述世界革命运动,第八部分记…  相似文献   

20.
<正> 《论语·卫灵公》记孔子讲的那句“有教无类”的话,历二千余年为学者们谈论不衰,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其原因盖有二:其一,前代经师对这句话作了大量而又互相抵牾的训释,遂令后人各执一端,对“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的解释带上了很大的随意性。其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