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鲁迅研究中很多人常常谈到鲁迅的讽刺理论,并据此认为,鲁迅是一个善于讽刺的作家,讽刺是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例如,王瑶说:“鲁迅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讽刺;特别是对一些否定人物的形象,他是常常给以无情的狙击的。”(《论鲁迅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联系》,《文艺报》1956年20号)何家槐说:“第三,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鲁迅小说中,也表现了他特有的讽刺天才和幽默风趣。象《彷徨》中的《肥皂》和《高老夫子》则简直可以称为讽刺作品。”(《鲁迅作品讲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吴中杰、高云说:“沉郁的幽默和深刻的讽刺,是鲁迅小说艺术风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作中,讽刺艺术的运用占有突出的地位,可说是形成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之一。鲁迅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可谓是悲剧的时代,因此小说也就很自然地充满了浓重的悲剧气氛。但鲁迅十分注意悲剧与喜剧因素的互相联结,互相渗透,注意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伟大的讽刺文学家。他的小说,创造性地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的优良传统,又批判地吸取了外国讽刺文学之长,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把我国讽刺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什么是讽刺?鲁迅曾这样论述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沙汀是一位擅长于讽刺小说创作、成就卓著的“风格”作家。早在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就一再把他归入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和“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列。沙汀的讽刺小说创作继承了以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讽刺文学传统,既不消极地展览社会的丑恶面去吓唬读者,也不以调笑作幌子去引入逃避严酷的现实——如鲁迅所说的“将屠夫的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同志的“锻炼锻炼”这篇小说,是一篇讽刺性较强烈的作品,肯定地说,它是一篇讽刺文学作品。为了对这篇小说发表一点意见,我们先探讨一下有关讽刺文学的理论问题,然后再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关于讽刺文学 什么是讽刺、讽刺的内容、讽刺的性质、讽刺的作用和目的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鲁迅先生和毛主席都曾给我们作出过明确的指示,提出过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讽刺,是鲁迅小说的特色.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鲁迅运用讽刺手法的显著特点,是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鲁迅积极参加了这场决定祖国命运的战斗.他在《孔乙己》、《药》、《头发的故事》、《风波》等小说里,把讽刺作为武器,向腐朽、没落的旧世界进击.《孔乙己》是篇脍灸人口的小说.这篇小说塑造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这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孔乙己非常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蜚声文坛的大手笔,是人们公认的语言大师。从他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一九二六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到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四日,他遗下未完稿的最后一部(自传休)小说《正红旗下》,衔恨离开人世,整整四十年的时间里,他创作并发表了大量的各种样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他的巨大而辛勤的劳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更其重要的是,他“是现代文学中第一个凭借讽刺小说成名的作家。他第一个提供了讽刺长篇的体制,第一个立意要使讽刺显出幽默风格,第一个把现代口语大量引入讽刺小说”的作家。“他开辟了一个与鲁迅派迥然不同的路子,雍容谈笑,温婉睿智。在京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杂文,脍炙人口。而鲁迅的小说,也同其杂文一样,磁石般的吸引着读者,强烈地感染着读者,那孔乙已,那阿 Q,那四铭,那高尔础老先生等等,一大批人物,活跃在我们的脑际,时时浮动在我们的眼前。何以如此?我以为除去思想内容和一般论者常说的因为鲁迅小说具有简洁而凝炼、朴素而平实的艺术特点而外,鲁迅小说那圆熟的讽刺技巧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要一提起或一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我们总会立即产生这样一种美的感觉:语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清代的《聊斋志异》,讽刺艺术是源远流长的。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则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讽刺小说的一座丰碑。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了古典文学讽刺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果戈里、契訶夫、莫泊桑、狄更斯等外国著名作家的讽刺艺术技巧,形成了现代中国新的讽刺文学源流。鲁迅是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宗师,他的现实主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中的不少作品,都是驰誉中外的讽刺名篇。他的讽刺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生活独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老舍是两位堪称讽刺小说的大家.由于生活经历、美学理想和追求不同,他们讽刺小说呈现出各异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现代小说三十年,讽刺小说和抒情小说一样作为一支重要的流脉,一直在沿着自己的艺术河床涓涓流淌。“五四”时期作为鲁迅的讽刺时代,使讽刺小说一开始就起点很高,但是,时代只推出了讽刺作家的伟大代表,却没有抬高讽刺文学的“平均分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小说充盈着诗情,这是大家所公认的,日本学者增田涉说:“鲁迅写小说的时期,是他生活中的早期或前期,……他的诗人的、或抒情的一面,适度融合于为进化论的人道主义所支持的尖锐讽刺里,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世界。”(《鲁迅的小说》)唐弢则认为:“从作品存在的普通特征考察起来,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的另一独特的内容,是它的抒情性,凝炼通达,酣畅舒展,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是一首动人心弦的抒情诗。”(《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这方面的论述,还可以举出许多。众多的论述对于“融合”的范围、程度等虽有不同认识,但认为“抒情”乃是这种“融合”的标志,庶几相近。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但是,鲁迅所说的讽刺与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讽刺是有区别的,把《儒林外史》看成是幽默小说更具合理性。《儒林外史》的幽默是悲伤、冷峻、绝望、荒诞的幽默,和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黑色幽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过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4.
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讽刺艺术大师。 关于他的讽刺艺术,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有这样一句话,他(果戈理)“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普希金读了果戈理《旧式地主》之后说:“一首我们不由含着忧伤和感动的眼泪而发笑的田园诗”。两位作家肯定了“含泪的笑”是果戈理讽刺艺术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鲁迅小说的崇高美与鲁迅人格的崇高美的内在联系。文章指出,鲁迅的伟大人格决定了他的创作目的,也渗透到小说的审美判断和理想追求之中。在鲁迅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集中了我们民族的精华,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上,仍然闪耀着她不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正> 文学史上最早提到《金瓶梅》的讽刺,是明代的袁宏道,他说:“伏枕略观,云霞满纸,胜于枚生《七发》多矣。”他拿《金瓶梅》和古代讽喻散文《七发》相比,说明他已看出《金瓶梅》是一部讽喻性小说。但真正从审美角度论述《金瓶梅》讽刺艺术的,还是鲁迅先生。“作者之于世情,盖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鲁迅在此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揭露与讽刺并用的作品。当代艺术界普遍承认《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发展,却忽视了《金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讽刺?鲁迅曾从三十年代中国社会上对讽刺的不正确理解出发,特别强调了揭示生活中的真实面目为讽刺的主要任务。他曾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与污蔑而已”。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似乎已成学术界的定论,然而对"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解构恰恰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命名谴责小说时,因为它们与《儒林外史》艺术表现上的密切联系,认为它们没有达到讽刺标准而堕入"谴责小说";然而,《老残游记》《孽海花》都很少使用讽刺技巧,而是以抒情与浪漫著称。从文类上看,《老残游记》是游记体的抒情小说,《孽海花》则是浪漫抒情式的历史小说。将《老残游记》《孽海花》从"谴责小说"中抽离出去,显然代表着一种整体方向上的估价,即不能以讽刺与谴责的眼光来审视《老残游记》《孽海花》,因为那样会偏离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鲁彦的小说创作深受鲁迅的影响,在其乡土小说创作中,以写实笔法写出乡镇社会的冷漠与无情,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叙写故事刻画人物,尤其是对乡镇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都可见出其深受鲁迅的影响。在鲁迅的影响下,王鲁彦以其朴实细密的乡土写实风格小说成为享誉文坛卓有成就的乡土作家。  相似文献   

20.
确认、厘定鲁迅小说文本的特异性与重要性无疑是必要的。鲁迅小说特有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辨色彩。在分析鲁迅和当代先锋小说作家的小说文本中,我们会发现鲁迅在他自己的时代语境乃至现今看来的伟大和不无先锋的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