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旅游教育体系的成熟与完善。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旅游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从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应用型旅游人才的能力构成;从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与沟通协作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出了从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多元师资建设及多维考核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以期有益于民办本科院校旅游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山东省旅游人才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分析,发现在旅游人才队伍区域分布、结构、教育培养与培训、稳定性、行业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也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人才成长的职业环境、社会环境、保障机制、教育培养、工作环境、公共配套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广西旅游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广西旅游业发展很快 ,但旅游产业结构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旅游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五个方面对广西旅游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其优劣所在 ,提出广西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福建自贸区的建成给福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福建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提高,福建省对涉外旅游人才的要求将进一步严格,涉外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也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从福建省高校涉外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应从人才集聚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滨海旅游功能区地域结构特点,以53个沿海旅游城市所构成的沿海城市带为主体,以11个沿海省市为依托,建立类—亚类的滨海旅游功能分区方案,按照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的三大沿海区域格局,系统分析我国沿海地区旅游功能区布局特点及开发重点,提出合理安排不同旅游功能区开发时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一带、三圈、多极滨海旅游产业总体空间格局等发展对策,并在交通、人才、法律、资金等方面为滨海旅游功能区建设提供相关保障,以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功能区建设与滨海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杜萍 《社会科学家》2022,(10):47-53
全域旅游战略实施以来,康养旅游开始异军突起。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社会对于身心健康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将加速助推我国康养旅游的发展。当前,在政策、资源和实践优势的助推下,我国康养旅游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是,由于我国康养旅游起步较晚,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旅游市场混乱,区域联合开发未形成全域格局;缺乏精细化市场,宣传工作不到位;区域特色不鲜明,资源利用不充分;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技术化升级改造;人才供给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全域旅游视域下的康养旅游发展,包括构建全域康养旅游服务体系、以精细化市场和营销定位目标客户、突出康养旅游特色、夯实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层次康养人才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7.
旅游行业内较为严重的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就业率低且流失率高的现象,已逐渐受到学者和业界人士的关注。以旅游本科教育和职业需求的契合性为出发点,以国内12所旅游学科发展较有特色的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安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笼统的旅游管理是旅游本科教育最主要的专业,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以培育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旅游管理本科课程设置大多比较齐全,且以理论性知识为主;同时以典型旅游企业主要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和招聘要求说明书为对象,总结了旅游行业的职业需求特征,发现旅游行业强调工作经验、强调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和能力、强调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强调对行业最新实践的了解;最后,对旅游本科教育与职业需求进行比较分析,讨论旅游本科教育与职业实践需求的契合性,对二者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旅游人才供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旅游高等教育需要针对旅游产业发展形势,在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旅游人才就业出口可指向少数民族聚居区等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就业,通过建立“黑龙江省贫困地区旅游人才开发基金”等方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从根本上促进弱势地区旅游人才的资本投资,同时拓宽声校旅游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9.
调查问卷分析显示,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的重要程度评价和执行程度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异。人才集聚效应下,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非常必要,需从报酬激励、成就激励和环境激励三方面建立健全旅游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范德华 《学术探索》2014,(1):129-132
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旅游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不仅是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对身心素质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人才身心素质的基本要求及旅游人才身心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力求为旅游人才身心素质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智库定位决定着智库型人才的素质结构。我国智库型人才严重短缺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教育模式的缺陷,以及我国智库型人才培养、管理的不足。当下要注意改革我国教育模式,探讨智库型人才的管理模式,加大智库型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从素质结构与培养策略的角度加强智库型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逐渐在许多院校进行推广和普及。"非指导性教学"作为一种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内容,值得我们借鉴。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效果,更好地达到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间的真诚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和情境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新型的双语复合型人才,并通过学生实践评价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验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重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枢纽、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都使得重庆旅游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成为重庆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然而,重庆旅游在开发和建设中,也存在着短期效应意识、缺乏大局意识,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度开发而不注意环保,以及规划起点低,投入不足,广度、深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精品意识淡漠,产品更新换代慢、部分从业者素质不高和高层次旅游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体制机制、品牌建设和其他旅游要素等方面加以整合。如若这样,将使重庆旅游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旅游产品质量得到更快提升、拳头旅游产品很快形成强大的市场活力,以及由此成为重庆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生态教育、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优势型综合产业。城市地区旅游化通过刺激消费、增进就业、促进招商以及集群化发展等路径,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为检验城市地区旅游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该研究采用2005—2019年我国20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地区旅游化的发展在总体上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类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区旅游化对省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非省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却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该研究提出全力推动全域旅游的展开、加快推进具有区域性影响的重大项目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结合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和我国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在转变教育观念、专业课程设置必须适应企业需要、重视实践教学、要与企业紧密合作、职业性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和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从各方面做好迎战的准备.本文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才使用入手,从选人、用人、留人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突破传统的人才使用观念,提出了有益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新时期建成国际化现代化一流强企,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强劲支撑作用。树立什么样的人才理念、用什么样的人,事关企业的兴衰成败。构建人才成长通道,促进更多的干部职工成长为人才,是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对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构建企业人才成长通道,需要倾力打造文化观念支柱、薪酬体系支柱、精神激励支柱、立体用才支柱、培训教育支柱等"五大支柱"。  相似文献   

18.
穆建叶 《北方论丛》2007,(2):133-136
伴随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学术研究也需要深化;既需要关注经济因素,也需要关注非经济因素。就目前学术界研究状况而言,侧重点应放在对企业自身、企业内部的研究方面。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着力点应集中在研究民营企业内部的技术、智力、人才结构等层面。民营企业内部结构关涉诸多层面,技术、智力、人才结构也不可能是企业内部结构的全部内容,但这三重结构却与民营企业内部诸多结构中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