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古西域重镇龟兹是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龟兹石窟是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龟兹艺术反映了新疆西域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极具地方特色,其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人文气质和宗教信仰具有强烈的西域民族特色,是当代中国原创动画重要的灵感来源,可以为动画从业者提供大量的创作素材。  相似文献   

2.
新疆石窟寺中的音乐造型十分丰富。整体而言,西域石窟寺音乐造型有两大体系:以龟兹为中心的西域体系和以高昌为中心的中国中原体系。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两种体系又有交叉和互相影响。本文结合西域历史和佛教发展史对西域石窟寺中音乐造型的来源、属性、功能和乐器形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  相似文献   

3.
刻意创新 锲而不舍──《龟兹石窟研究》评介王和平研究龟兹文化的又一部力作,朱英荣先生的专著《龟兹石窟研究》已由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组织编辑的。该书资料翔实可靠,史论结合得当,探索之法新颖,观点独到创新,对进一步促进龟兹...  相似文献   

4.
赵莉 《西域研究》2003,(1):103-106
新近出版的《考证与辨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2 0 0 2年 7月 )收录了霍旭初先生继他的第一部论文集《龟兹艺术研究》 ( 1993年 )出版后的十七篇论文。论稿以龟兹佛教文化艺术研究为中心 ,也涉及了龟兹地区以外的西域佛教文化艺术。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关于西域佛教文化艺术领域新课题的考证和研究 ;二是对一些文章论说和观点的辨析与争鸣。一近十年来 ,霍旭初先生对龟兹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作了不少新的探索和考证 ,解决了有关佛教文化艺术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鸠摩罗什和龟兹石窟艺术关系的研究前…  相似文献   

5.
盛夏8月,在世界著名文化遗址、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专家学者48人聚集一堂,举行了“唐代西域文明──安西大都护府”国际学术讨论会(佛教美术考察会)。这次会议是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的。8月17日晚在龟兹石窟研究所学术厅举行了会议开幕式。开幕式由新疆龟兹石窟研务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陈世良主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王中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  相似文献   

6.
龟兹是佛教文化隆盛发展、传播东渐并逐步中国化的重要地域。本文通过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往五天竺国传》《悟空入竺记》等史籍的梳理、辨析,结合历史、考古、宗教、社会、艺术史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依据对龟兹佛教的基本属性、信仰理念、戒律特色以及龟兹佛教史事等方面的新认识,进一步指出,龟兹佛教文化在安西都护府建立初期和以后相当一段历史内,出现了以小乘为主体的龟兹佛教与以大乘为主体的中原佛教互相并存、各自发展的独特局面;龟兹地区相当规模的汉风石窟及其内地佛教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唐朝中原文化在西域的一个缩影;不同派别佛教艺术间的影响、交流与融合,造就了龟兹佛教文化艺术的历史奇观。  相似文献   

7.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有本生、因缘、譬喻等内容,从壁画内容上分析,是小乘佛教戒、定、慧三学在佛教实践中的反映.根据佛教"九分教"或"十二分教"的划分,这些壁画内容都属于律藏系统,这些故事画绘在石窟中,起到强化戒律、静思禅定的作用.龟兹地区出土的有关戒律方面的经典,这与古代龟兹地区一向戒律严谨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佛教石窟已是举世瞩目的古代艺术宝库,尤其石窟壁画中描绘的众多古代人物形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衣冠服饰。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考察新疆佛教石窟中的龟兹、回鹘、粟特、蒙古、汉民族的服装服饰,从而对以上各民族服饰的整体面貌以及基本特点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再论龟兹的地方铸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龟兹(今新疆库车地区)地处天山南部要冲,是古代西域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几个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地方铸币很有特色的地区。关于龟兹地方的铸币和流通,《北史》、《魏书》、新旧《唐书》、《大唐西域记》以及南宋的《泉志》、清代的《古泉汇》等史籍、钱谱虽有所记载和收...  相似文献   

10.
阿艾石窟保存有十余条汉文题记 ,题记里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是研究唐代龟兹文化、佛教、社会生活等方面不可多得的资料。本文对题记从分布、分类、内容、特点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考证和辨识。通过考识 ,可以透视到唐代安西大都护府时期汉人在龟兹生活和中原大乘佛教西传西域的某些情况  相似文献   

11.
西域史前文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涛 《西域研究》2005,23(4):44-51
本文对涉及西域史前文明发展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西域史前文明的发展演变在于不断接受来自于周边地区古代文明中心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极大制约。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农业文化与畜牧业文化的长期共存发展和相互借鉴。草原游牧文化的不断南下和东进,是造成大范围文化传播和人群迁移活动的主要动因,新疆地区则是连接东西方古代文明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这五件用直体卢文书写的犍陀罗语文书发现于克孜尔千佛洞新编号为第 2 2 1号的洞窟 ,文书的年代大致在公元 6世纪至 7世纪之交 ,内容分别涉及佛教祷告、入室抢劫、马鸣戏剧、龟兹王纪年等 ,作者转写和翻译了这批文书。  相似文献   

13.
疏勒国和于阗、龟兹一样,当年为西域佛教大国,但是目前学界对疏勒佛教考古的研究却比较薄弱.20世纪初,法国学者伯希和在新疆图木舒克脱库孜萨来佛寺遗址发现几幅佛教故事图,90年代,该寺院遗址又出土了一件佛教故事图,这为研究佛教故事图在丝绸之路的流行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将讨论这些佛教故事图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内涵,探讨疏勒佛教性质.  相似文献   

14.
郑亮 《云梦学刊》2009,30(5):92-96
西域作为中原文化整体想象的结果,在东方文化的价值体系中曾经长期承担的作为东方文化的互补和参照的功能。在大唐帝国时期,中原文化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东亚文明,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域实际上已逐步融入了中原文化,西域以西替代了曾经的西域的角色,也就是说西域实现了由他者向自我的角色转变。通过理解作为与东方文化相对的西域文化,对于理解今天的新疆地区的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贺玉萍 《云梦学刊》2010,31(1):110-113
北魏洛阳石窟维摩变寄寓了北方士人的文化理想,体现了士人放旷不羁、向往自由的精神,它与庄重神秘的宗教题材有相当大的反差,说明佛教在汉文化核心区域发展过程中,在题材和精神上都受到河洛文化的影响和改造。  相似文献   

16.
王征 《西域研究》2006,(4):54-62
本文把龟兹石窟壁画划分出八种类型,归纳出了每一类型的艺术风格特点,并对每一类型的年代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买卖契约为例,将古代西域各种民族文字的契约,如粟特文、于阗文、回鹘文等契约文书,与汉文契约作出比较,发现在契约的程式、内容甚至用语上,都具有一致性。这是西域各族在与汉族人民长期经济文化交往中,对汉文契约模式的认同,从而适应、仿效的结果,也是西域各族对中原传统契约文化的一种传承。  相似文献   

18.
东汉佛经含有一些西域译经者自己创造的、不是汉语规范的被动句和疑问词语 ,它们的产生可以从第二语言习得和中介语的角度来解释。东汉时的译经者大多是西域人 ,他们所运用的汉语 ,只是中介语。译经中这些不规范的被动句和疑问词语 ,多是译经者对汉语这一目的语的规则加以内在化处理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据《晋书》记载,在西域焉耆、龟兹一带,公元3~4世纪存在着一个叫“狯胡”的部族。关于其族属,有学者认为“狯胡即是羯胡”;亦有学者以为“狯胡”可能是北匈奴余部。笔者通过对“狯胡”人口规模、武器装备、生存策略和族名等方面的分析,认为他们可能与后世的哒存在族属同源关系,并因之对哒早期历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