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改革与集体所有权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农村改革30年的发展,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集体的统一经营,如何协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如何依据集体所有权的特性加强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建设.其基本结论是:集体的统一经营模式也是集体所有权实现的有效形式,应当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应当公平合理地规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在规定承包经营权对集体所有权的定限作用时,应当适当强化集体所有权;应当依据集体所有权的公有性质加强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建设,解决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与成员在集体所有权中的利益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民集体所有权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类集体财产的客观存在现实地要求法律确认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从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发,物权立法应规定村民小组集体、村集体、乡(镇)集体各自独立的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在各地的实践显示:集体所有权由各个集体范围的成员集体享有,成员集体按照民主原则直接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成员在集体所有权行使中享有民主决策和选举监督管理者的权力,对集体所有权上的利益有平等的受益权。 相似文献
3.
4.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存在着所有权性质不明、主体虚位的弊端。通过对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界定,采用新型总有理论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能够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成为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从而为农民权益提供更加充分的保护,实现农村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集体所有权制度是特殊时代的产物。目前,我国的集体所有权存在以下弊端混淆了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集体所有权的性质模糊不清和主体名不副实。我们应当在参考俄罗斯民法典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集体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存在概念化现象,使其既不能正常地作为主体参与到民事活动中去,也难以用现代民事主体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所有权主体制度的缺陷,实际上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理论缺乏自主性构建造成的。制度完善应回到对所有制和法人制度理论的重新阐释。对现行法人进行外部限制和内部自治重构,可资成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构建之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用土地的所有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用土地的归属 ,一直是困扰法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大问题。文章从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形式与发展着手 ,从法律、经济以及国家政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存废的利弊 ,介绍了国内法学界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 ,最后提出了应保留集体所有 ,但强化使用权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和权利界限不明,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物权法征求意见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和管理权主体,解决了以往立法中的分歧,但是仍未解决我国集体土地权属不明所带来的集体土地流转中的低效率问题。简化集体土地的权利主体,进一步明确所有权主体的性质和组织机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企所有权主体机构可以迎刃而解国企所存在的一切问题。文章提出了在国家、国企所有权主体机构、国企三个层次中对国有资产的有限责任和剩余索取权进行层级分解和对称配置的设想 ,并认为这是形成国企竞争原动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是提高农村集体资产营运效益,维护和巩固农村经济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是否管好农村集体资产,发挥其效能,不仅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基层组织建设的巩固,关系到基层政的稳定,从而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需要从民法理论上科学类型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更需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现实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当以增强所有权主体的独立性、健全“重在利用”的权利体系、拓展土地的价值支配形式以及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权利与农村居民身份分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唐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2-76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在城乡统筹配套改革区农民土地极大赋权及土地流转频繁情况下,面临传统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瓦解、集体组织管理权能被压缩和削减等一系列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地区、有条件地实施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改革制度,于内部明确农民集体的主体地位及设计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实现农民集体的意志顺利表达,于外部提供法律支持和监督机制,防止国家公权力的侵袭,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林龙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69-73
集林权权制度改革是被称之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制度性改革。当前,我国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林改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明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不健全;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等成为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制障碍。破解这些法制障碍,推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林权的归属,健全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和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林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方金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93-97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隐形流转和试点实践违反了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却成为社会上通行的做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合理性,经济的飞速发展使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成为必然趋势,确认其流转的合法性是立法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国家应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要将公平与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过程及现实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了从均分化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和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复杂变迁过程,当前正沿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使用权”的方向而不断完善。但农村土地制度仍存在产权不明晰等深层次问题,新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关键在于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真正实现土地要素的财产化、资产化,并最终为土地要素的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案件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案件一方面呈逐年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在审判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缺少法律依据、定性困难、主体资格难以确认等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相应立法、明确案件性质并确定当事人主体资格,对于解决此类纠纷、稳定农村社会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李国强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绝对所有权观念在制度上构建一个保护所有人对物的权利,减少了个人自我维护的成本。这种制度要求最初有相对简洁合理的逻辑,但是却不断受到来自社会现实的否定。绝对所有权观念与社会现实背离既有其概念本身的内在缺陷,也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外部原因,其中社会经济的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不动产所有权在检讨绝对所有权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所有权观念,这种所有权观念是对绝对所有权概念内涵的修正,也是观念上一种全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用列举所有权的权能来解释所有权本身的定义方式有以下误区:将所有权视为其权能的简单相加;将综合行使所有权一般权能甚至个别权能的主体视为所有权主体;从抽象单个自然人的角度理解所有权主体。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上: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权形式;所有制形式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所有权规定着民事主体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实现权利的程序。 相似文献
19.
王浩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4):23-26,50
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对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制度作了规定,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产生巨额价格"剪刀差";"公共利益"范畴肆意扩大,致使征地范围过宽;土地流转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失地农民正当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建章立制杜绝"土地财政",规避政府自利行为;明确"公共利益"范围,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长效机制,保障其生活质量等对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流转制度纠偏。 相似文献
20.
住宅问题乃是一切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应改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研究和立法的滞后现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应由专有部分所有权、共用部分共有权、基于相邻或共有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三要素构成;应自成一个完整的法律关系体系;其专有所有权、共有所有权、共有部分附属的专有使用权以及因共有关系而产生的区分所有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与一般财产权相比,均具有独特的法律特征和内在涵义,应作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