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和“通心络胶囊”结缘,有一段趣事,我是黑龙江网通公司退休的职工,今年8月份,公司发给职工价值150元的“体检卡”,退休的老职工也领到一张,指定到当地的警官医院进行体检。我拿着体检卡去医院找院长说明情况:“我自己的病我都知道: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再检查也是这些,  相似文献   

2.
米雪 《现代交际》2005,(8):30-31
在加拿大住久了,听到国内的人说什么蓝领白领觉得怪怪的,和北美的感觉格格不入。前几天,和我曾在新移民英文班里一起读过书的艾米打电话来,她说起自己的先生如今在打两份工。既在大酒店里西装革履地做管理工作,又在工作之外做勤杂工。她很羡慕我的先生做厨师,说厨师在这里工资高,不愁找工作。  相似文献   

3.
新政     
《职业》2008,(12):48-49
长期在北京市城镇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将有望享受和城镇职工类似的养老保险待遇——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据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着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孤独”“无助”“难以适应当地生活”,这绝非是所有的华裔老人的生活写照.相反,不少人或奋发有为再续事业辉煌,或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宁静与安详,他们的生活也很精彩. 曾在维多利亚大学地理系任教35年的黎全恩在退休之后一头扎进加拿大华埠史研究中,完成了自己年轻时未竟的梦想.北美唐人街的大街小巷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维多利亚最古老的唐人街也因为他的努力才得以保留,他所撰的学术巨著《加拿大华侨移民史》一出版就引起了海内外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陈斌 《老年世界》2011,(3):34-35
住户公告:要进我家门,先领取和填写申请表,注明详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等,我将对你的个人信息保密。正常受理时间:10个工作日。非正常受理时间:不限,本人有不解释权。受理结果可选择自行领取或邮寄。获得肯定的受理结果后,即可预约每周六上午的10分钟会面时间。  相似文献   

6.
豁达     
闲暇时,我问朋友:你痛苦或寂寞时,首先想到谁?他淡然一笑说:“只有自己啰,快乐需要自己找。”听后释然。细想起来有些苦恼正是缘于内心缺少一种对生活的热诚与宽容,缺少一份豁达所致。有了豁达,人的生活便融进了几分和谐,几多清平和宽适,便多了几许灵性和悟性。于是他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卓越。他们静静而又坦然  相似文献   

7.
野山 《职业》2006,(12):42
“用心去听”让多普达总裁李绍唐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学毕业时,面对第一份工作的职业选择,他开始四处找老师、师哥打听,自己最适合去哪里工作?李绍唐发现,大部分人都建议自己去外企工作,于是他精心准备了20份简历,最后被IBM录取了。每三个月,李绍唐就会主动去问自己的老板,“你觉得我的考评如何?”如果老板告诉自己,只达到B,他就会问,“怎样做才能达到A呢?”甚至,李绍唐会跟老板说,“我手头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你还有什么事情让我做?”因为在他看来,敲老板的门,不仅可以获得特别的指导,而且可以向老板表明自己的职业倾向。李绍唐在IBM的时…  相似文献   

8.
徐二嫂退休后,一来由于耐不住退休后的清闲,二来也因为丈夫病逝,唯一的女儿远嫁美国,自己一个人难免寂寞无聊,便四处托人找工作,说是有一份工作日子会过得踏实些舒心些。不久还真有人给她介绍了一份工作——到广州去照料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尽管这得离开自己的家,但徐二嫂考虑再三,还是毅然成  相似文献   

9.
杜鹃 《现代交际》2003,(3):32-33
高校扩招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已经涌向人才市场,2003年我国将出现一次空前的就业高峰。对于毕业生来说,找工作难,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难,而低学历者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往往是递交了应聘材料之后便石沉大海,“一审”即被毙掉,真是太可惜也太不公平。而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恰恰就是千里马,能否遇到伯乐,还要靠自己去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0.
苗向东 《职业》2013,(22):71-71
你还在为找工作发愁吗?确实,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找工作季,可是厦门大学的李豫晨却在国外找到份不错的工作--新加坡机场地勤客服长官。更神奇的是可以说这个工作是“捡”来的。李豫晨是厦大2009级生科系学生,去年年底,豫晨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课程结束准备回国时,却因睡过头错过了航班。在新加坡机场,她身上只有六角新币,也没有电话卡,怎么办呢?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想起了刚学过的课程:“要勇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不用害怕别人的眼光。”她便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困难,做起了“乞丐”:“您是否愿意凑钱为我买一张返程机票?”  相似文献   

11.
肖华 《当代老年》2008,(7):29-29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表示,他将提交《关于建立统一社保制度的提案》,呼吁尽陡龟丑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设立全国通用的社保一卡通制度。不知道这是不是偶然的巧合,几乎就在朱征夫提这个提案的同时,深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举行“社会保障卡”首发仪式,该市在3年内将把参保人持有的深圳市劳动保障卡或深圳市职工社会保险证全部过渡为社会保障卡。这个社会保障卡具有“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章小琴 《职业》2011,(19):35-35
据多家媒体报道,南开大学已连续三年在《新生录取通知书》中给大学新生布置"暑假作业",让新生接到通知书后努力去做一份义工或找一份工作,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完成一篇社会实践报告。该校从新生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中精选部分优秀作品,编辑成《夏日成长手记》,在第一个学期结束时送给全体一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当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也是投简历参加笔试,然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面试机会,希望自己成为“面霸”。很多同学都说我很“牛”,以自己的文科专业获得了一家知名外企的“橄榄枝”,那还是我的第一个面试。这个面试机会是在我参加了一天的笔试之后得到的,可以说来之不易,于是我特地买了一身套装当行头,花去我差不多—千元,心疼死了。  相似文献   

14.
“玛卡麦”()原意为“集会”、“聚会”,后引伸为集会中的“讲话”、“说教”。自赫迈扎尼的《玛卡麦集》()问世后,“玛卡麦”遂成为一种在阿拉伯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文体的术语。 “玛卡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的模式与特点,它往往有一个“叙述人”,讲述主人公的种种趣闻轶事,主人公则往往是一个聪明机智、能诗善文、浪迹江湖的乞丐。每一“玛卡麦”就是“叙述人”讲述这位文乞在不同地点、场合如何依靠自己的文才和诡计赢得或骗取钱财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独立成篇。一个作家的《玛卡麦集》则似同一主人公的系列故事集。“玛卡麦”产生于10世纪末,即阿拔斯朝的后期(亦称“诸朝列国时代”)。当时文坛崇尚文藻华瞻、文辞奥博,骚人墨客竞相卖弄文字,炫耀文才。“玛卡麦”文体则集中体现了这种文风:文字讲究音韵和谐、文彩骈俪,每篇“玛卡麦”还往往运用一些冷僻的词语与典故,引用《古兰经》经文或《圣训》,嵌有诗歌等。“玛卡麦”颇似我国古代的“话本”,现代的“鼓词”、“评书”,又有些像韵文体的短篇小说系列。但它并不注重故事情节、悬念,也没有人物心理刻画等,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显示文字技巧、语法、修辞上。这是因为最初编写“玛卡麦”的目的用以教学,故事形式只是为了使这种“教材”生动  相似文献   

15.
曲梦 《现代妇女》2005,(11):9-10
在西部神奇的土地上,加拿大籍女孩留下了她的快乐和风采……>>>Carina J Chow,中文名周诵思,出生于香港,17岁移民到加拿大,大学毕业后在加拿大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现任中加合作甘肃妇女就业项目加拿大现场经理。2004年7月作为中国与加拿大合作甘肃项目加方现场经理来到兰州。一年多来,一直为甘肃妇女再就业项目四处奔走,她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勇于克服困难的工作勇气被合作伙伴广为称道。与中国结缘Carina出生在香港,父母是广东人,家中姐妹四个,小学、中学就读于香港女子学校,她笑说自己是在女儿国长大的。父…  相似文献   

16.
去年大学毕业后,谋职成了我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我清楚,像我这种来自农村,没有任何背景又没有经济后盾的穷学生,要在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都市找一份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工作并非易事。瞄准了这家几万人的大公司后,我就憋足了劲,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在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可得重视它。在这里,我得感谢《公共关系》杂志,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其中“形象宝典”、“帮你策划”、“处世魔方”等几个栏目真是太精彩太实用了。  相似文献   

17.
巴黎的“非洲” 或许法国的500万穆斯林中有20万到40万生活在一夫多妻制家庭里。当需要工人供应欧洲二战后的经济腾飞时,法国没有限制地给予一夫多妻制家庭成员移民签证。移民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和少年犯罪的问题不断严重,最终导致法国在1993年取缔了一夫多妻制。但是法律只是断断续续地推行,许多一夫多妻制下的妻子继续偷渡入境。这些移民大部分来自撒哈拉以南地区,如马里、塞内加尔、冈比亚。多数人居住在巴黎贫穷的郊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内。  相似文献   

18.
找工作和结婚是人生的两件大事。说到职业的选择,在日本前近代社会,也就是大致到江户时代为止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只能是继承家业。结婚在原则上也同样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没有自主权。女性一般就嫁给和自己的父亲做同样或类似职业的人家,因此她们出嫁后和自己的母亲一样,要与丈夫共同劳动。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即使青年男女想为自己的婚事“活动”,也没有可活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丹彦 《现代交际》2006,(4):71-71
总有一天我要自己创业,就算种田也要种自己的。我是2000年3月从学校出来的,那时,学校说给我们在广州找了一份工作,还交了200块钱,我与校友22 个人(5男生、17女生)从长沙南下到广州。  相似文献   

20.
江苏靖江有些老人在外地工作退休后回到了故乡,按照国家政策每月领取养老金,原单位为防止养老金被冒领,要求他们须不定期证明“自己还活着”,原先要求他们拍“个性”照片寄回单位,今年更是要他们到当地公证处“开证明”。(12月7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