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绳先生晚年学术思想研究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绳(1918-2000)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其晚年的学术思想可以说与时俱进。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研究近代史要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但不要简单化、公式化、概念化地对待它。要以现代化为主题来叙述和说明近代史有关问题。在党史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认为中共早期组织进行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论争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缺点。"中间势力"在旧中国包括的范围很广,新文化运动后期的胡适事实上属于"中间势力"。新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十年建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存在两个发展趋势。在党史学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关于党史研究的目的、党史的分期及党史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此外,他还用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最近,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博炳旭副教授和赵润生副教授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读罢令人深受教益,倍受启迪,感到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简明中国近代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作者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该书的“写作目的在于:第一,让人们了解中国近代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如何侵略中国并和封建势力相勾结,逐渐把中国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懂得中国贫穷落后的原因;了解中国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进行的长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能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史研究者对于其学科建设理论问题研究的重视。在党史学范式研究方面,胡绳运用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的视角与方法解读中国近代史以及中共党史的进程,并且深刻地阐述了这两种史学范式之间的关系,还有力地回击了“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他关于党史学范式问题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充实了党史学范式研究的内容,提升了党史研究的理论思维以及为完善党史学的“中介理论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读金冲及教授著《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一书的几点启示陈胜(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广州510275)众所周知,金冲及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他在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史研究以及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研究等方面的建树,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早在50~...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共党史研究有长足进展,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主要在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共党史学理论与方法、史学思潮与中共党史研究、党史学家与中共党史研究、海外中共党史研究的介绍与分析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罗家伦对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开创一种新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他十分重视近代史研究的意义,指出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发达的原因。他重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认为历史研究法只是史料研究法,和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的新史学思想相呼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共党史学理论研究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格外引人关注。一方面 ,它的出现凸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性内涵 ,孕育了执政党历史研究的学术理性 ,使研究者从学术实践中感受到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另一方面 ,它的存在与发展又确实激发了中共党史研究工作者们新的学术反思 ,促使我们结合学术实践 ,不断探寻新的取向 ,丰富和完善中共党史学的理论构建。基于这种理念 ,在这里我想就中共党史学的历史文化取向问题做一探究 ,并求教于学术界同行。随着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经或倾向于接受中共党史隶属于历史…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团结争取中间党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的民族自卫战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路线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中间党派在团结抗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中间党派主要有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救国会)、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1.
当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历史关头 ,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邓小平、江泽民将艰苦奋斗与反腐败并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 ,胡锦涛再提艰苦奋斗具有现实针对性。党的三代领导人论述艰苦奋斗的核心 ,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道德方面来审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且凝聚了传统美德的精华。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史,可以认为,“八荣八耻”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模范遵循的行为准则。当前提出“八荣八耻”,很好地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层面看,“八荣八耻”具有创新性,表现为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突出了时代特色,赋予了崭新内容,创新了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提出"三个为民"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当代公仆的本质理论,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是对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是当代公仆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乘虚而入"说否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否定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革命,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问题上采取虚无主义态度,是一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来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种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来临之际,回顾、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制定的重要奋斗纲领文件中我党至上的“人民群众观”,对新时期继续保持党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建设现代化强国,执行和完成好党制定的新时代行动纲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对党各个时期制定的奋斗纲领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党的奋斗纲领中体现的人民群众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勇敢起航,制定《中国共产党纲领》;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带领人民大众进行民主革命,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免遭日本侵略者涂炭蹂躏,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建立和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领导制定《共同纲领》;为中国人民享有社会主义优越性成果,制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纲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制定新时代行动纲领。党的百年历程中制定的奋斗纲领,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是为民而生、为民而奋斗的人民的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党史通史编撰成果历来是衡量党史研究水平和党史学科建设的一项基础指标。若追根溯源,1951年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有关系统编撰党史通史的起点。胡乔木编撰党史通史著作的实践逻辑,是他在20世纪40年代间所参加的党史研究活动。其中,《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的编撰范式主要有:开创了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史的先例;对重要党史事件和党的会议等作出了评析;奠定了党史分期的理论体系。在回顾党史通史编撰的历程时,学界要全面认知胡乔木开创的党史通史编撰范式对其后党史著述书写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胡适轶文《中国的小说》系国内首次发表,是作者小说史观的一次系统表达,不但可以填补胡适思想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而且在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相比,这篇讲演明显具有更加开放性的世界眼光,同时又强调要把小说的研究和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无疑是开拓了一条新路。然而,忽视民族特点的坚持,在此文中也很明显,这也暴露了他的小说史观中的某些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凯瑞·布朗是享誉世界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2019年1月,凯瑞·布朗在访谈中谈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以及中国故事的理解。他主张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基础,植根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解中国故事,分析中国政治与全球秩序。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一部成功的中国故事,就是具有积极愿景的未来的故事,是一个信仰团体的故事,是道德正义的故事;只有植根中国历史与文化,才可以理解并解决中西方的“幻象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决定其走上了一条政党组织主导的现代化道路。而唯有作为使命型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使命。将使命型政党的内在特质和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这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概括,才能从学理上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逻辑。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现代化变革,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现代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制度基础的奠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三个阶段。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了确立和巩固,其领导方式也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