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张庄镇村是淮阴区马头镇政府所在地,淮安市四个民族村之一,也是淮阴区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有602户2102人,少数民族人口占60%。多年来,在省民委和市、区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张庄镇村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了台生源菌业有限公司、皇达花卉等一批台资企业先后落户,通过提供有效服务,推动特色产业打造,实现了村企互促共赢。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000元。作为最早落户的台资企业之一,从事蝴蝶兰新品种研发、组培种植销售和新品种展示的皇达花卉有限公司,多年来与张庄镇村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  相似文献   

2.
根据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的内涵及其形成动因,指出构建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我国供应链企业合作状况,提出我国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的构建机制,明确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共赢机制是构建我国供应链企业合作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间合作关系强度与企业利润、企业效率、合作贡献、产量、产品相似度、产品价格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合作贡献边际递减规律"、"合作投机规律"、"合作增产规律"三大规律,进而得出,企业在参与合作时,既要关注合作的有形收益,还要看到合作的无形收益;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应选择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合作中的"利他"行为是一种共赢行为,既会推进合作关系深化,也能为本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应尽量选择与其产品线相异的企业合作;通过合作能够推进企业成本的降低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培养和扶持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中介作用构建在孵企业、高校、政府、创业投资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一个多方共赢的体系。解析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合作对象的协同关系,并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合作各方基于创新成本和创新资源有序流动的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以及基于信息网络和创业文化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和企业完成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的基本途径就是校企合作。当前,国内的校企合作依旧处于摸索时期。笔者从现实情况入手,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措施,意在以此推动我国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企业、政府各方实现共赢。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营利组织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社会生态系统互利、互惠、合作共存。基于共生的理念 ,探讨了非营利部门如何与政府、企业、个人建立良性互动、共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由游离和联合,发展到互为依存的融合关系.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体系,决定了必须构建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和科研所之间基于功能互补与利益共赢基础之上的官学产研融合系统.根据合作主体及方式的不同,这个系统可以构成多元多维的复杂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由游离和联合,发展到互为依存的融合关系.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体系,决定了必须构建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和科研所之间基于功能互补与利益共赢基础之上的官学产研融合系统.根据合作主体及方式的不同,这个系统可以构成多元多维的复杂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中小企业宏观融资效率,将稀缺的资金资源配置到最具增值潜力的中小企业。从技改项目的视角,提出银行—租赁公司—企业、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企业、银行—下游厂商—企业、银行—技改项目转化服务中心—企业的合作模式。试图通过多方努力,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成银企合作,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经济一体化中,跨国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制定经营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推行企业文化时不得不对文化差异因素予以充分重视.跨文化管理需要进行文化融合,保证公司战略在全球的实现并兼顾当地文化.在公司内部进行通过跨文化原因的识别、跨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和整合企业文化进行跨文化规范;在公司对外公关中充分尊重当地文化达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盟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近10年来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增强,文化、旅游及民间合作日益深化发展。回顾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经济以及民间合作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加强利益交叉、维持和平及稳定的建议,把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发展台阶,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抑制个体知识隐藏行为,推动企业发展与个体职业合作共赢有利于组织创新,基于资源保存和目标导向理论,以知识隐藏为中介变量,以证明目标导向为调节变量,构建合作共赢发展对个体工作绩效影响的有调节中介作用模型; 通过281份有效问卷的数据收集、因子分析以及分层回归等,研究中国情境下合作共赢发展通过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考察证明目标导向的边界作用。研究认为,合作共赢发展对个体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在合作共赢发展与个体工作绩效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合作共赢发展和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绩效的直接作用,证明目标导向调节合作共赢发展通过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绩效的间接作用; 因此,企业应重视创建上下联通、利益相关的员工职业发展体系,鼓励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营造能够激发员工证明目标导向的组织环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资本下乡已成为各地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企业与村庄属于不同的组织形态,村企间互动方式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绩效和村庄发展可持续性。从产权政治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山西G村资本下乡后村企关系现状和问题,指出"村企一体"这一互动模式,存在着产权模糊的问题,不利于企业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资本下乡进程的加快,建构完善产权制度和提高村庄自主性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村企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度的文化自信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遗产众多,是一条拥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线路,对于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区域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中亚五国居民的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中参与主体处于低水平的"囚徒困境"和跨国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新时代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遗产旅游合作共赢,就必须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主动"的"三主"多元合作框架机制,彰显文化自信,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鉴于目前企业发展扩张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主要基于香港利丰等优秀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实践,提出企业要以顾客价值为导向,树立共赢心态,采取创新的合作方式,不断优化供应链,从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优势,以“共生”思想谋求企业发展的扩张模式。  相似文献   

16.
福州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但也面临着文化产品原创不足,龙头文化企业偏少,文化开放水平低,文化创意水平不够等问题。基于此,应坚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和效益、提升文化企业整体效能、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文化产业合作水平、构建互利共赢的文化产业蓝图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伊始,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邓小平创造性地开启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的对外开放道路,这是合作共赢作为中国谋求国际合作缘由的开始;冷战结束后,面对中国日渐崛起的客观现实,江泽民主张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力促对外合作的广泛深入发展,这是合作共赢缘由的新发展;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的21世纪初,胡锦涛以全球视野谋求国际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合作共赢缘由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实地考察新疆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础上提出:新疆在园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可选择引入“企业群”的模式.选择引入的企业群应具备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衔接,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共生关系的能力.这种产业能与当地原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互相促进、双向共赢”的耦合机制.要能够促进当地原有特色产业的产品升级,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能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实现产业链延伸.同时,将产生的税收等尽可能地留在当地,进而弥补当地落后的基础设施对企业产品外销等的制约,形成正循环.  相似文献   

19.
区域文化整合对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至关重要。分析了长三角区域文化整合的基础和现状,探讨了文化整合对区域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文化整合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四个举措:文化圈的共建、文化产业的共赢、文化组织的共荣以及文化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在政府鼓励引导资本下乡的背景下,村企如何实现互惠共生是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本文基于鲁西南柳村旅游开发十年历程的调研,分析村企互动均衡何以可能。研究发现:(1)受社会交换论启发,建构“双向借力”概念,解释村企互动均衡的理论逻辑;(2)从长时段看,村企双向借力需要相应的维系机制,包括积极有为的村集体中介机制、村企“资源—能动”借力机制、适时转变的互动平台机制,保障双方从零和博弈走向平等沟通、利益聚合;(3)从村集体、村民、企业的收益分配上看,村企围绕“做大增量利益”双向借力,形成双方合意的共富效果。最后,“双向借力”并非涵盖村企互动均衡的所有样态与机制,而是强调社区参与、资源互补、资本有机嵌入等因素对促进村企互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