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国在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指导思想、理论、政策和做法上,基本可分两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在要不要控制人口增长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问题上,几经反复。有时抓得较紧,效果显著,有时则放任自流,人口盲目迅增。 (2)第二个时期: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国家坚定地推行计划生育,下决心控制人口增长,提出明确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结果出生人数逐年减少,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大幅度下降,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实问题,即:虽然从七十年代初期开始,我们已把每对夫妇生育子女人数定在更替水平以下(起初提出每对夫妇生育子女数不  相似文献   

2.
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基层根根一定的人口控制计划,有计划地安排生育,是确保实现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目标的必要条件。目前,全国各地采用的年度人口生育计划制定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地方采用妇女年龄别生育率预测方法,有的按统一出生率层层下达生育指标,有的按结婚人数满打满算。上述方法实施的结果,往往与实际人口出生数误差较大,出现了人口计划指标太紧或大量积余现象。现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3.
<正> 人口、出生率是某地、某时期出生人口数与某地、某时期平均人口数的千分比。出生率的变动影响人口总量的变动,出生率的变动情况体现人口再生产的情况。因此,研究人口出生率的变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对于了解人口再生产情况、评价计划生育工作及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都十分重要。人口出生率的变动,受育龄妇女生育水平的影响,而妇女生育水平的变动,则受社会经济、人口政策、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及年龄构成,身体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文化程度越高,妇女生育水平越低,出生人口越少,人口出生率越低,反之,经济越落后,文化程度越低,妇女生育水平就越高,出生的人口就越多,人口生出率当然也就越高。行业、职业不同,生育水平也不一样:脑力劳动者,生育水  相似文献   

4.
在一般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男女两性的结合就孕育着第二代的出生。早婚必然带来早育,缩短两代人的时间间隔,加速人口的增长。因此,对我国育龄妇女早婚状况进行归因分析,对于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人口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妇女早婚概况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内容。在基层根据一定的人口控制规划,有计划地安排生育,是确保实现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目标的必要条件。基层到底如何确定比较合理的人口规划指标,这是计划生育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有的地方采用妇女年龄别生育率预测的办法,有的按统一出生率层层下达生育指标,有的按结婚、生育人数满打满算,……。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误差大、弊病多,还会造成政策与指标矛盾的现象。这里,以如东县人口规划的实践为基础,介绍一种年生育概率测算法,供基层  相似文献   

6.
就生育因素而言,不难得到预测年份的出生人数与生育率的关系: B=P_f(15—49)·?(15—49)P_f(15—49)为预测年份15—49岁妇女人数(用年龄移算得出);?(15—49)为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考虑到年龄别生育率及妇女的年龄构成,进而得到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7.
一、人口及劳动力发展预测 (一)预测模型:动态——确定性——两性别——一个种族的预测模型和IBM4331机上的人口预测程序,预测甘肃百年(1981——2080年)人口及劳动力资源。 (二)预测基数:以甘肃省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为基数。1981——1987年的预测数据根据省统计局数据进行了校正。 (三)预测参数: 1.人口出生率预测:末来出生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育龄妇女的人数二是未来妇女的生育率。根据甘肃省妇女总和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按照当前的人口政策并结合今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和一般生育率,在妇女平均预期终身生育水平和生育间隔基本稳定或变动不大,即生育模式没有多大改变的条件下,根据受育龄妇女人数,尤其是受生育旺盛和较旺盛年龄段妇女年龄结构变动影响大小而产生不同幅度或方向的波动,我国人口结构变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将归属非稳态人口的范畴中,这是做人口分析时,决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以年底为计算时间口径的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旺盛期间各年龄段妇女数,随着时间变化,其变动如下所述。  相似文献   

9.
30年来美国婚姻家庭状况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在美国主要还是实行传统的婚姻方式。爱情与婚姻密切相连:结婚、生育、抚养子女和维系家庭被认为顺理成章;同居遭到舆论的谴责,结婚是达到与异性亲密相爱唯一体面的做法。当时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早婚、早育,出生率也比较高。1960年,美国20—24岁人口中,47%的男性人口和72%的女性人口已结婚;父母与子女(18岁以下)住在一起的家庭总户数中,单亲家庭户只占9%。  相似文献   

10.
<正> 反映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指标很多,如人口出生率、计划生育率、一胎率、多胎率、晚育率等等(以下简称六率)。其中,人口出生率是人口计划的数量指标;计划生育率、一胎率、晚育率,是人口计划的质量指标;晚婚率目前虽然尚未列入人口计划指标,但它也是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口出生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与该时期的平均人口的比值,它是一个强度相对数。通常以一年为一个统计时期,常用千分数表示,它反映人口出生的强度,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人口出生水平取决于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以及育龄妇女比重.文章利用1980—2010年进入生育期的妇女的初育年龄对其终身生育率进行预测,并据此测算1990年、2000年以及2010年三个人口普查年份的人口出生率,结果表明,这三个年份的出生率估计值均能够以较小的误差接近由总和生育率计算得到的人口出生率真实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解释了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水平持续下降以及近十年来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现象,是由30岁以下的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 生育模式(标准化年龄别生育率)和占总人口比重共同下降所致.考虑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文章还模拟了高、 中、 低三种预测情景下2011—2050年中国人口出生规模的变化,指出即使在文章设定的高生育水平方案下,人口出生规模也只能在短期内实现回升.因此,为促进未来人口出生数量渐进增加,保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生育政策的调整目标仍须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 吉林省农安县滨河乡现有人口32,564人,育龄妇女8,148人,其中已婚育能妇女6,300人。1991年以来,该乡不断拓宽计划生育宣传途径,开展以计划生育为主线的家政教育,从而使全乡出现了综合节育率上升、环扎率上升、独生子女领证率上升、主动退二胎指标的人数上升和无节育措施人数下降、计划外出生人数下降、多胎出生人数下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四升四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临汾地区翼城县自1985年开始试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办法,即:在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农村男女青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法定年龄推后三年结婚生育者,也就是晚婚晚育者,可以在妇女30岁左右时生育第二个孩子。严禁三孩及三孩以上的生育。这样,推迟了结婚年龄,拉开了生育间隔,允许农民家庭生育两个孩子。那么,翼城县试行这种生育办法之后,其人口控制效果如何?本文通过1980—1991年各年翼城县妇女生育水平的对比分析,来从一个侧面说明翼城县试行这种生育办法的人口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口出生和死亡是人口自然变动中引起人口数量增加和减少的基本因素。出生人数和出生率的数据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鉴于我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标准时点均选在7月1日零时,就出生人数讲,往往只能取得上半年的资料,要计算每年的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就有个  相似文献   

15.
问答两则     
问:在吉林省最近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  相似文献   

16.
人口出生率与自然、社会的不适应和社会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与不适应 (一)人口出生率的适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看,一定的人口出生率是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适应的结果。 例如,在非洲赤道地区的社会中严格实行着产后性禁忌,在婴儿两岁左右可能断奶之前,禁止其母亲发生性行为。这种习俗扩大了生育的间隔,从而降低了人口出生率。产后性禁忌的实施是带强制性的,在当代人看来甚至是极不人道的。但是,这  相似文献   

17.
苟延农 《人口研究》2008,32(2):53-61
本文在对山东省各种人口出生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省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估算了山东省1990年代各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并推算了2000~2005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同时对1990年代低生育水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山东省1990年代已经处于超低生育水平,大部分年份低于政策生育水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的主要原因是生育年龄的推迟.  相似文献   

18.
<正> 1988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回升,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地加快,其原因有二:一是育龄妇女数量不断增加,婚育人群不断扩大,形成生育高峰;二是大量地超计划生育使妇女生育水平提高。育龄妇女数量是过去人口发展的结果,是出生人口增长的客观  相似文献   

19.
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不少学者就晚育与拉大生育间隔对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除极少数同志错误认为晚育与拉大间隔对控制人口增长影响极小外,大家都认识到了晚育加间隔的积极意义。当然,有的外国学者提出的如果从1985年起,中国妇女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为25岁,第一、二胎间隔为4年,那么二胎加间隔可使中国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这样一种设想是不切实际的,它只能作为在极端理想化条件下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推算”。因为在十多亿人口的大国,要求全国妇女从1985年起“一刀切”,“齐步走”,25岁生第一胎,29岁生第二胎,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形势是:人口出生率普遍有所回升。伴随着1963—1965年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婚育期,从“七五”计划开始,我国人口已进入结婚和生育高峰期。这说明,我国控制人口增长面临的任务是严峻的。各地区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找出影响本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关键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